邻居家的沈阿姨最近身体有点虚弱。大便不通畅这个老问题就不说了。这一年以来,我特别觉得自己很软弱,没精打采。每次醒来都头晕,食物没有消化。感觉嘴里有点味道。
和群里几个姐妹讨论过这件事之后,有人投过来一篇题为《湿气重十大症状》的文章。沈阿姨研究了一下,发现每一项都可以一一对应自己的情况。所以祛湿成了沈阿毅的第一课——从那天开始,她每天都会喝一壶自己煮的红豆薏米汤,她会告诉全家人一起喝。
不知道是不是去除了水分,但是过了两三个月,沈阿姨发现眼睛有点变化:整个眼睛都肿了,尤其是上眼皮肿得很重。去医院检查,结果尿蛋白增多。
"眼睑肿胀,尿蛋白增加."在中医看来,大概率是肾脏问题:体内的水和饮料代谢紊乱。
很明显,我喝的是有助于祛湿的红豆薏米,吃的是全身水分代谢的衰竭。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沈阿姨身上。
有些人,特别不适合红豆薏米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可以被身体正常利用的水,叫做体液;还有身体不能正常使用的废水,叫湿气。红小豆薏米可以益水,但过量使用也会失津,身体的正气也会受到影响。反而会让湿气更难代谢,甚至形成水喝。这就是上例水肿的原因。
第一种特别不适合红豆薏米: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体质可以理解为:津液少。本来就缺津液,再用水就火上浇油了。
也有复杂的情况。成年人多夹杂各种体质,阴虚体质也可能伴有湿气。但如果以阴虚为主体质,则不建议祛湿。
为了方便大家自查,以下是不适合燥湿的阴虚症状列表:
舌诊:舌质薄,红色,舌苔薄而少,明眸几乎看不到任何舌苔。
察汗:更年期有盗汗,或者说天很热也不容易出汗。
符合以上两个要求的人,由于津液不足,津液耗散过多,即使体内有水分,也不宜用赤小豆薏米祛湿,而应以健脾养血为主。
第二种特别不适合红豆糯米,但也是最容易误用的:脾肾阳虚的人
这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沈阿姨的体质。
我们的身体分为五个内脏,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阴阳。阴阳平衡了,就没有病了。正常情况下,脾控制水和粮食的运输,使我们所吃所喝的食物和水成为营养,输送到身体所需的内脏。肾脏控制着水,允许体内多余的水和杂质排出体外。
脾肾阳虚的人,就像天上的太阳不够强,晒不干地上的水,导致体内水重。时间久了,寒气上升,阳气下降,水结冰,就成了医生常说的“脾胃虚寒”。
这类人往往有以下表现:
1.外观:这是最直观的表达。常超重或易肥胖,肥胖部位集中在腹部、臀部和大腿。这是因为下焦和中焦,即脾和肾所在的位置,在水和液体的运输中失衡,寒湿在脾和肾中受阻。
2.舌象:舌苔白腻,舌质淡白,仿佛喝了牛奶。舌头比较胖,有边缘或者齿痕。但是没有黄藓。舌苔白腻表示寒湿,舌淡表示体质虚。无论是阳虚还是血虚都会出现舌淡。
3.出汗:表现为自汗,白天经常大量出汗,运动或室温较高时易出汗。
4.精神:容易疲劳虚弱,经常头晕,容易晕车晕船。这是因为脾阳不足,水淋在头上,产生一种沉重的“裹头”感。
5.睡眠:脾肾阳虚的人往往睡得晚,因为阳气虚弱,早上阳气就长不大了。即使他们睡了一整夜,他们仍然会感到疲倦和虚弱。
6.二是脾肾阳虚的具体表现。
对于脾肾阳虚的人来说,大便往往不成形或粘在马桶上,味道一般不重,如果感冒或吃了不好的东西,就容易腹泻。脾阳不足,运化吸收能力就会差,所以食物中的水分会排出而没有被充分吸收,往往伴随着食物的未消化。
尿,脾肾阳虚的人往往小便长而轻,小便频数,憋不住尿。喝了点水,一会儿就想尿尿。出门感冒更容易跑厕所。有些晚上起床很多次。肾阳不足,肾藏精、吸气功能就差,所以对尿的固着就弱。就像水龙头的开关出了问题,有水的时候一定不能流下来?
脾肾阳虚者,正气不足。红豆薏米祛湿,带走津液时,势必伤正气。另外,其凉的特点会使脾肾阳不足的情况加重。
一边淋湿一边淋湿
就像开着水龙头打水一样
看到这里,是不是说明大家都不建议喝红豆薏米?也不尽然。
赤小豆薏仁确实身体积滞严重,津液充足,喝一点利尿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每天都喝,并期望它对我的健康有好处,那么我不得不建议。要时刻知道,这个东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第一个原因,前面已经提到过,过量用水可能会带走体液,损害正气。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你不关水龙头,喝太多红豆薏米水是没有用的。
湿气重只是反映了身体内部的一些问题。如果不去寻找源头,解决湿气重的真正原因,再怎么努力去去除湿气,也只会像打开水龙头的同时清洗水池里的水一样,浪费力气。
比如脾肾阳虚,就是因为脾胃不能运化,肾不能代谢水和液,所以总会产生湿气,所以首先要把脾肾的正气提出来。
比如阴虚的人,需要健脾养血,使身体整体状态变好,水分自然少。
以此类推,身体问题解决了,体能提高了,脾胃功能恢复了,人体自然就能代谢掉多余的水分,水分也就相应解决了。
比起依靠某种方法达到养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根据身体需求调整合适的养生方法。如果体内湿度严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尽量少做,尽量不要造成湿度的原因。经常游泳
长期暴露在高湿度下,如游泳者,容易出现水分问题,因为身体输送水分和湿度的能力有限,所以要尽量减轻身体的负担。不能放下的冷饮和冰镇啤酒
人体是温血动物。吃冷饮后,身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处理这些严重低于体温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即使处理能力正常,偶尔一两次也不一定要紧,但反复一次,身体就处理不了,处理不了的冷饮就变成体内的痰湿。久而久之,会阻碍身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身体整体功能的下降。有虚寒的症状,比如这些亚健康问题:冬天怕冷,胃寒,手脚冷,胃寒,痛经,月经暗等。多吃水果。
水果吃多了容易导致痰湿。脾胃不好的人很容易观察到,如果第一天多吃水果,可能很快就会感觉胃里不舒服,或者第二天可能会感觉喉咙里有痰。当然,有些人会直接产生湿热。21: 00后洗澡
很多人喜欢晚上洗澡,晚上洗澡太晚,或者出汗后马上洗澡,也会产生湿气。因为到了晚上,人的身体保护最弱。《内经》中,谈到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多以“丹会”、“天安”、“贾茜”、“夜”为称谓。阳气落在内脏,体表缺乏保护,洗澡太晚水分容易进入体内。解决办法是尽量在黄昏前洗澡,避免在洗澡时淋湿。
另外,潮湿也有原因,比如熬夜或者睡懒觉,平时缺乏运动,心情不好...此外,出汗后,在换衣服前要注意擦干汗水,否则汗水会被体表重新吸收,容易在体内形成湿气而感冒。孩子可以通过注意在背上放汗巾来避免这个问题。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因为出汗毛孔张开,洗澡容易感冒。
由于湿热和寒湿的人都存在运输和动能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湿热的人平时很可能有寒湿体质。
当然,寒湿有很多解决方法。
感冒导致潮湿。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提高身体对湿气的处理能力,另一个是减少感冒和湿气的机会。真的是感冒病。如果没有热,或者有热但是冷,就会有效果。可以用艾灸,也可以用南怀瑾肚脐贴,泡脚,或者胃里抹粗盐。
最后,衷心希望因为养生方法的误用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少一些。希望所有喜欢中医养生的朋友能辩证看待食疗和医学,从体质和人体的根本需求出发,随时间和疾病而改变。
1.《怎样改善湿气重的体质 身体内湿气重,每天做到这4点,调理好体质,有效祛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怎样改善湿气重的体质 身体内湿气重,每天做到这4点,调理好体质,有效祛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2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