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提前退休和晚退休的疑惑

为了便于理解,将养老金从金额决定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退休时首次领取的养老金的决定。根据公式计算社会保障机关综合的各种信息,比较复杂。(大卫亚设)。

第二种是退休后的第二年、第三年…第n年的退休金的确定,它们是在第一年退休金的基础上按比例调整确定,相对简单。

所以,你得知一个老人退休时的退休金,或许可以大致推测他的在职工作年限、工资收入,但你得知一个退休了10年老人的退休金,是没办法直接推测其在职时信息,因为他的退休金已经调整许多轮了。

这样会延伸出一个疑惑,假设A女与B男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务职级晋升等与工资收入相关的信息都相同,区别只在于A女55岁退休,B男60岁退休,那是A女更有优势还是B男更有优势?

这得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说起。

02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

2014年10月1日,我国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前体制内人员退休金与退休时的职务及工作年限相关,与在职时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不相关,因为改革前退休金既不与上年度当地(以省为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与社会发展脱节),也不设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个人缴费与未来退休金脱钩),所以许多体制内人员的养老保险能少则少,最好每月缴1块钱证明有交养老保险即可(当然,实际上也没有1块钱的社保),其统计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所以便开始了本次改革。改革时,将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定义为“视同缴费年限”,为什么另设一个“视同”,而非合并为实际缴费年限呢,因为这样退休金会下降得让人无法接受。

改革后(以下内容均以广东省为例):

①基本养老金(即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②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 ×缴费年限×1%;

把公式②划分为三部分:

一是“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是“(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

三是“缴费年限×1%”;

这三部分相乘得出基础养老金,也就意味着这三部分与基础养老金是正比例关系,再具体点,就是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加5%,基础养老金也增加5%;缴费年限增加一倍,基础养老金也增加一倍。

原本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也应该与基础养老金成正比的,但同时考虑兼顾“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和“激励——多缴多得”两者关系,将其设置为“(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与基础养老金正比的关系变为正相关,如果一个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1,那么“(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也是1,以1为基本点,当C君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2,D君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0.8,同年退休、工作年限也一致的C君比D君多50%的基础养老金,而经过“(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的平衡后,C君该项数值为1.1,D君该项数值为0.9,有种锄强扶弱的感觉,使C君只比D君多22.2%的基础养老金。

缴费年限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的前提下,工作1年就拿到“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的基础养老金,一般男性如果24岁工作,到60岁退休时工作年限为36年,领“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6%的基础养老金。

③在不设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n/Cn-1+Xn-1/Cn-2+……+X2015/C2014+X2014/C2013+……Xm/Cm-1)/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

Xn、Xn-1、…X2014、…Xm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至参加工作当年各月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n-1、Cn-2、…C2013、…Cm-1为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至参加工作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也就是说,这个指数是个人交养老保险费期间的每一年工资收入除以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得出的数值的平均数,假设一个人他每一年的工作收入都等于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他的指数就是1,这个指数越大,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越多,相反则越少。

因为“视同缴费年限”期间,体制内人员缴交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和比例都过低,如果把“视同缴费年限”当作“实际缴费年限”,那么2014年之前Xm/Cm-1数值较小,且缴交比例不足(改革后明确了工资基数的具体构成,比之前的基数提高了不少,同时明确了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导致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较低,基础养老金自然也较低。同时,个人缴费金额较小,也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金额。

双重影响之下,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体制内人员退休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大大降低,这不符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的基本原则。因此,设立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概念,把2014年10月之前进入体制内工作,2014年之后退休的这类人员称为“中人”,“中人”的基本养老金中额外增加一项过渡性养老金,公式:基本养老金(中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中人”特有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而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岗位)和工作年限等确定的,这样过渡性养老金就部分具备了改革前退休金计算要素——职务职级,同时弥补了视同缴费年限原本的短板,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

此外,对于“中人”还设立了10年的待遇过渡期(2014.10.1-2024.9.30),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保低的意义在于如果新办法计发待遇(含职业年金待遇)低于老办法,则按老办法算,保低主要影响那些职务职级较高的人群;限高的意义在于如果新办法计发待遇高于老办法,对于多出的部分,改革后第一年退休人员只发放10%,第二年20%,以此类推,到最后一年为100%,主要影响的是职务职级较低的人群,特别是体制内的工勤人员(非原固定工),他们之前虽然有编制,但退休领取的是企业职工养老金,本次改革后统一归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勤人员中的“中人”特别是改革后一两年退休的“中人”待遇提高非常明显,是限高的对象。

④在设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结合上文可知,视同缴费年限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个方面影响“中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

03

晚退休KO早退休

假设文章开头提到的A女和B男都是24岁2015年参加工作,工作岗位和职务相同,工资收入相同且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这种同步一直维持到2046年A女55岁退休(暂不考虑延迟退休),而B男60岁2051年退休,俩人谁更有优势?

下图是2011-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名义增速:

因为在岗职工归属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且两者年平均工资差别不大,下面用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名义增速的数据来预测2046年和2051年有关数据。十年来工资名义增速是10%左右,按照这个趋势,假设2046年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0万左右,2051年210万左右。

我国近五年退休金上调比例如下图所示(人社部统一全国总体调整水平,具体调整政策由各省结合地方实际,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部分确定,本文只用人社部定调的上调比例):

五年来平均数为5%。

退休时A女每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130万÷1.1÷12×(1+1)÷2×31×1%=3.05万;

个人账户养老金=110万÷170=0.65万;

(注:110万为存储额,170为计发月数。)

A女退休时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3.05万+0.65万=3.7万元。

同理,计算出B男2051年退休时每月基本养老金:5.72万+1.29万=7.01万

假设A女的基本养老金以每年5%的增速上提,则2051年A女的基本养老金为4.72万,大大小于B男的7.01万。

更别说B男比A女多的在职五年工资收入的额外增量。

因此早退休的经济损失可能更大。

当然,早点退休可以享受更自由的退休生活,人生的意义并不直接挂钩经济收入,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两年才退休的人生,就算实现了经济最大化,想想也挺悲催的。

1.《30年房贷第7年提前还款最划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0年房贷第7年提前还款最划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11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