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湖南第一位湘菜大师石诞辰100周年。
石印相是湘菜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同行称为“湘菜大师”,被弟子尊为大师。他的职业经历是用勤奋和奉献筑成的成功之路,他的成功是不懈追求和创新的必然结果。
少年入行,为家业买单,头头在文星市很有名
1917年4月6日,石印相出生在长沙的一个普通人家。一个五口之家靠他父亲微薄的厨师收入生活。在三个孩子中,是第二个。我八岁多的时候上学。因为家里穷,三年后辍学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十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我依靠我的叔叔,他也是一名厨师,给我一些食物来维持生活。后来。石在市邮政局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做了之后不久,就请人把他介绍到当时长沙最大的酒店——屈原酒家,拜当时的名厨师,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这一年,他十五岁。
“可能是做过厨师的爷爷、爸爸、叔叔给我的遗产,也可能真的是天生的爱好。”70多年后,风华正茂的石回忆说,步入仕途后从未想过要转行,结婚快一辈子了。他说:“我喜欢这个职业,虽然这根本不是一份轻松又受欢迎的工作。但那时候我想的是,以后做个大厨师,至少能接几十桌,几百场宴会。”。
所以从进屈原开始,他就很努力。他认真做他该做的,能做的。每次休息或打烊,他都是一个人看书,练练书法和算盘,专心学习厨艺等技能。他说他抄了《三国演义》每一章的诗,背了《增广贤文》,还专门记录了《小广林记》里的故事。很多年后,人们可以看到他写得很好,不断有人请他写招牌,他的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典故和传说,这其实就是此时的努力。
因为他勤劳、勤奋、聪明,又爱动脑,三年学徒期满后,师傅石让他下厨。他在年轻厨师中是出类拔萃的,工资也比别人高,很受师傅的欢迎。二十岁那年,师傅把女儿许配给他,开始教他各种厨艺,使他的厨艺突飞猛进。
1938年底,日军南下,逼近岳阳。他护送生病的哥哥去株洲。几天后,闻喜大火点燃了长沙城。半个月后,石印相回到长沙,知道曲园被烧毁,于是他进入了潇湘馆,这是唯一一家幸免于难、仍能营业的酒店。在长沙四战期间,他带着家人外出避难,在衡阳远东酒家和湘潭明园做厨师。1944年冬天,他又回到长沙潇湘馆。
在潇湘馆工作期间,虚心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厨艺出众。他负责餐厅主办的一些大堂会议。有钱人办大型宴会,经常让他带人来做。此时他的厨艺已经形成了原汁原味、创新、精致、美观的特点,受到食客的广泛关注和同行的认可。当时业内有一句话:“南方自然,北方凉爽。旧春繁茂,少阴吉祥”。“天然”指的是天然的台湾餐厅,“双双”指的是双双楼餐厅,两者都是当时长沙最大的餐厅;“春茂”是指潇湘馆的老主厨黄春茂,“少阴香”是指当时267岁的石印相。
随着名气的不断扩大,潇湘酒楼要求他入股技术,成为酒楼的股东。1945年,石晋升为长沙市永清巷詹府长沙菜协理事,并兼任该会执行理事。
1951年,石入住湖南省行政公署第一招待所。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和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尊印相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小失误被视为人生的警示
1954年,多次调任湖南省委书记,1959年正式调任湖南省委接待处。新中国成立后,董事长回湖南50次,史大部分时间是任董事长大厨。随后,他参加了数十位中外高级领导人的招待会。
对于他的工作,他体现了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很多场合,他都毫不掩饰地谈到了这件事。当他接待毛泽东主席时,主席发现他做的“冷蘑菇烤肉”里有未洗的配菜。通过这个他自己称之为事故和教训的故事,他警告厨师们,他们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不能马虎。
所以以后无论什么接待任务,作为荣源大酒店的餐饮教官,他都会亲自动手,精心安排。任务重的时候,小徒弟很累,他就自己干。他总是第一个来工作,生火,这样他的门徒就可以自己做事了。
经过几十年的接待服务,他进一步发扬了敬业细致的工作作风,使他事业有成。
2006年第二期《东方菜系》封面是40万字的湘菜集,填千年空白
湘菜的传承和发展,千百年来一直依靠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和师徒口头交流的方式。当他开始学徒生涯时,把为写书的愿望埋藏在心里。他回忆说:“我十五岁去屈原当学徒,开始做一些杂务。很长一段时间不允许我上炉子。其他的就不要多问了。当时学徒没有什么专门的教材。我试着不问主人就提问偷课,一半靠所见,一半靠所思,在几页纸上写下了大约二十道菜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后来我会在厨房做饭了,就把那几页给我师傅看,师傅夸我学习好,会动脑。之后我把很多烹饪方法一个接一个写下来,小心翼翼的保存着。毕竟,由于保管不善,那些文件在移动时完全丢失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石通过记忆和收集当时非常有限的文字资料,开始书写和记录制作菜肴的方法。虽然工作量巨大,各种困难不断出现,但他还是兴奋地坚持着。在单位的支持和家人的帮助下,1983年,他终于完成了一部40万字的《湘菜集》的编纂工作。这个食谱的制作是流传于湖南和楚国几千年的精品菜肴的汇集,体现了他对湘菜的深厚感情。仅仅三年的教育,石做了上一代湘菜大厨从未做过的事情,实现了自己和无数同行大厨的梦想,填补了湘菜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空白。
1984年,省政府授予石湖南省第一烹饪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对他几十年的职业追求和他的第一份湘菜食谱的充分肯定,也是他在烹饪行业工作50年后获得的当之无愧的荣誉。
烹小鲜如治大国90岁天道酬勤,“素菜集”至今未放弃
师视传播技艺、促进后世研究为己任。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技术强加给别人,也不保守秘密。在他的指导下,弟子们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周、谢、左宗岐、聂厚忠、曹、张志军等。,在湖南乃至全国的烹饪界都很有名,是湘菜发展的领军人物。
石印相一直把推广湘菜作为自己的使命。80年代以来,作为湘菜协会名誉会长、全国烹饪大赛评委,曾赴北京、上海、香港、山东、陕西、江苏、浙江等地亲自烹饪示范,开展技术交流,还协助当地组织举办湘菜节、湘菜文化讲座等推广湘菜。
石师傅早年在潇湘馆时就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从此,这种思想就深深地渗透到了他的职业生涯中。2002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师先生的《湘菜创新料理》一书。师傅过九十大寿的时候,出了一本新书《湘菜豆制品集》,其中一大半是师傅自己创作的新菜。这位90岁的老人仍然没有停止写作,这令人钦佩。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媒体记者问这位老人关于他未来的计划时,这位任锐大师说他正在写《赖襄蔬菜集》,并将在他一百岁时出版。这是把自己的一切和湘菜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才的豪情,也是湘菜兴盛的动力。
遗憾的是,2008年4月,在《赖襄蔬菜集》定稿前一半,大师驱车西行。
他的一生,创造了湘菜的谱系,他自己也做出了榜样。被后来的湘菜研究者尊为湘菜教父。
文字/图形陈子恺
1.《孜孜矻矻 孜孜矻矻 不穷求索——忆湘菜泰斗石荫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孜孜矻矻 孜孜矻矻 不穷求索——忆湘菜泰斗石荫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8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