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书信陪伴”降低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
广州日报“为什么我爸妈不理我,只要我做错了,他们就会打我?”“其实我知道爸爸很关心我,但是我说不出那种感觉。”“我知道我是父母的希望,但我辜负了他们。他们为我的未来努力,我却如此无知……”这些话来自留守儿童写给志愿者的信,他们告诉“蓝信封”慈善组织的兄弟姐妹他们对父母的想法。
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这些“信使”志愿者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留守儿童通过书信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和快乐,心灵不知不觉被打开了。前天,广州市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与关爱企业联合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研究成果及公益项目发布会,留守儿童用“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给留守儿童的遗书开始
陪伴3000名留守儿童8年
“每次你离开,我都很难过,这就是我自杀的原因。”2008年,一个12岁留守儿童留下的遗书让来自广州的非营利组织蓝信封开始关注留守儿童。
“蓝信封”创始人周文桦告诉记者,他已经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参加公益创业大赛,提出了这个与留守儿童相关的项目——“蓝信封”,获得了一些资金,并前往第一个帮助点:湖南省汉寿县。在那里,他们看望了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回来后,他们开始通过写信、听信、陪伴孩子成长等方式与孩子交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与广州大学生志愿者的通信开始了。
据2013年全国妇联统计,全国1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对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对周文桦来说,抽象的数字却成了无数双渴望相互关爱的眼睛。周文桦介绍说,事实上,很多留守儿童都愿意写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悄悄地给父母写了信,但最终他们只是躲在枕头下,不敢发出去。“孩子其实是想表达的,所以我觉得和他们的信件互动可以释放压力。”就这样,8年过去了,从最初的20多个孩子,到现在的3000多个孩子,伴随着“蓝信封”,留下的信多达3.1万封,可以在操场周围排列15次。
在发布会上,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的陈湘君博士发布了他的团队2013年至2016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家庭关系破裂、缺乏有效的同伴关系和社会支持利用率低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他们更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从而有效改善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和“支持利用”,降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
1.《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 你愿给留守儿童写封信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 你愿给留守儿童写封信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3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