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中国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思想之深、意境之美非爱茶之人不可体会。

爱茶之人必会品茶,光这泡茶的功夫就有诸多讲究,茶壶、茶杯、茶海、茶匙、茶勺……其中任何一类都有大学问。今天咱就给大家讲讲茶杯,千差万别的茶杯有何区别,名称的由来。

斗笠盏

盏指阔口杯,这种杯口大,腰直,足小,倒着看像一顶斗笠。使用时可以方便观察茶汤颜色。始于五代,宋代最流行。

鸡心杯

底部像鸡心形状,因此命名,这样的器型实用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最早出现在明永乐年间。

直筒杯

出现最早的杯子器型,器型有大有小,小型直筒杯称为闻香杯,专用于品闻茶香的作用。从汉代原始的青瓷就开始制作。

马蹄杯

因形状酷似马蹄得名,故宫中就有马蹄杯精品,斗彩十二花神马蹄杯。明代开始出现。

铃铛杯

倒置想一个铃铛,杯身较长,适合绘画人物以及场景。

高足杯

很像现在的高脚杯造型,唐代开始就有这样的形制,旧时称作靶盏、把杯,唐代被作为日用器使用,而宋代多用于祭祀场合使用。

斗方杯

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

压手杯

明代皇室专用杯形,史书多有记载,永乐青花压手杯与鸡缸杯齐名,非常名贵。这种杯撇口弧腹,拿的时候口沿正好压在手指上,故名“压手”。另一个说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压手”。

鸡缸杯

就是这成化杯形的矮款,成化杯和鸡缸杯的胎要比压手杯薄,曾被拍卖出添加的鸡缸杯现在的仿制品价格也是比较高的。

公道杯

虽说叫做杯,但却不会有人作为入口器使用,作为分茶器的它在茶文化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定量、调节浓度等等都需要它。

陶瓷发展至今,出现过非常多器型独特的作品,茶杯也一样。有时候你看到一样东西却不知道它的名字,想想是有多尴尬。没事!给大家个小窍门,当场起名字准没错。主要从杯子口沿、腰腹、底足的形状为特征,来给杯子命名。

口沿

口沿垂直呈直角称作直口杯;杯体向外敞开,称为侈口,比如斗笠杯;口沿向外翻开,呈喇叭型曲线的,是撇口,比如压手杯。

除了完整的圆弧,还有制作曲线形状,如始于宋朝的花瓣形称作花口,而后演变成葵口、菱口和海棠口。

腰腹

杯身部分

腰腹就是杯身部位,腰和腹的意思一样的,折腰又可以叫折腹。直的叫直腹和斜直腹。向外凸的叫鼓腹,中间内收的叫弧腹,下部内收的叫曲腹,有明显转折的叫折腰,有凹槽的叫瓜棱腹。

底足

底足部分往往被人忽略,但其实这里面也有讲究,首先从底足部分可以看出手工和机械之间的差别,手工坯圈足高,向外敞开,又名敞足或者八字足。

假圈足,侧面看上去有圈足,其实里面是平的,多见于宋以前,因为底部无釉,现在被淘汰了,只有仿古器还用。玉璧底是厚圈足,看上去像一块玉璧,手感较为光滑。底部无足,完全是平的,叫平底,多见于仿汝器,有釉,有支钉痕。底部向内凹的叫卧足。

知道了各种部位的名称,就可以给自己的茶盏起名了。叫出口腹足的名称,由上至下,或者单独突出一两个特征,比如叫卧足杯或者敛口卧足杯。

1.《圆盏和斗笠杯分别适合什么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圆盏和斗笠杯分别适合什么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3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