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示礼,酒表心,倒茶只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
茶是热的,倒满容易烫着客人,七分是为给自己留下余地,也是对客人的一种敬意。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以茶待客的传统,关于茶的道与理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茶的源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叙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关于茶饮源于神农氏的说法在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说是神农在野外用釜锅煮水时,刚好一阵风吹过,几片其貌不扬的叶子悠悠然飘进了锅中,等到水煮好后,发现水色微黄,喝入口中甘甜止渴、醒脑提神,神农便以尝百草的经验断定,这是一种生津止渴的药物,这种药物便是茶。
“茶道”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茶道大兴,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唐代的煎茶,是最早的品茶艺术,认为茶道要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唐末期出现了斗茶,文人雅士们各自携带茶与水,通过茶面汤花和茶汤来决定斗茶优劣,斗茶的终极目的是品茶,品茶时尤其要吸尽茶面上的汤花,最后品茶汤,只有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算是最后的优胜者。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盛于宋代,宋代品茶讲究“三点”,即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对于品茶就有更加严格细致的要求了,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清代以来的功夫茶,则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罢了。
虽然“茶道”这个词在中国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但在《新华字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都没有“茶道”这一词条,也没有规范出传统意义上的茶道礼仪。
这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谋而合,是中国人品茶艺术的“无为”之道。除道家思想之外,中国的茶文化也糅合了佛、儒诸家的思想,融天地人于一体。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对茶具的命名上就可见一斑,古人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碗杯称之为“三才杯”。
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亦大,如果连杯子、杯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就称之为“三才合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茶艺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许多人对中国人的茶道精神进行了总结,类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陈白香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是以茶为媒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天地人的自然和谐之道。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关于茶的历史仍在延续,关于茶的故事仍在发生,茶道亦是人道,藏在“道”中的秘密,等待着我们每个人来挖掘。
1.《[和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茶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和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茶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1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