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陈上周末接受央视采访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各路官方数字纷纷转发。他畅谈当下的演员行业,表达了一个演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创造。
最近一段时间,高价高薪的“小鲜肉”、30多身双的剧、人像拍摄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陈在采访中指出:“问题不在于他们拿了多少钱,而在于他们是否做了那么多事,你是否对得起观众。”陈认为,年轻演员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职业观。比如拍戏的时候,“手断了伤了,冬天在水里,夏天穿着一件大皮袄。你是这样做的,你的事业就是这样,现在我还把它当成奉献,演员就应该这样受罪。”对此,有网友列举了演员杨洋因伤反复热搜的截图,耐人寻味。
除了陈,国家级编剧刘星和著名导演陈凯歌也表达了对年轻演员的期望,比如参加慈善活动,不违法,不吸毒,不做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
为什么许多CPPCC成员为演员的事业大声疾呼?近年来,一些在影视业备受瞩目的“小鲜肉”,因演技不佳、偷工减料表现不当而成为“公害”。演员,一个需要专业学习和多年文化积累的职业,正在成为一个快速盈利的职业。不用说,一些“小鲜肉”很难有条不紊的表演。
上个月,排演该剧的演员史可也向记者怨声载道,说要想继续演艺生涯,只能强迫自己接受不达标的“小鲜肉”。这种“示范效应”导致了影视行业的不正之风。以前的演员都要从跑龙套开始,向前辈学习,通过日常的表演训练成长。现在这种成长模式是一种幻想,不把自己包装成“快速消费品”的年轻演员很难获得表演机会,甚至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表演艺术家也被迫失去了自己坚持多年的职业道德。正如陈所说,那些不愿随波逐流的演员正在被边缘化。
当专业素质差、专业精神不合格的群体成为一个行业的“主流群体”,坚持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的群体成为“边缘群体”时,这个行业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当一个肩负着“示范效应”的演员成为“快速消费品”时,不仅破坏了这个职业,也破坏了很多观众的价值观;如果全社会都这样做,那些专业敬业的人就会被淘汰。岂不是黑白颠倒?
除了演技,其他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专业性丧失。“名利”观念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如今,“德才兼备”已写入《电影产业促进法》,青年演员的职业道德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行各业相互影响,共同进退,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追求“德艺兼备”。
相关链接
中央电视台记者与陈面对面对话节选
记者:看到这些明星,一夜之间就会红起来。也许他们的工资比你不知道的要高得多。你是什么心态?
陈:不是我们得到多少钱,不是他们得到多少钱,也不是他们应该得到多少钱,而是你是否认真地完成了你的工作。
记者:你对自己的职业了解多少?
陈:职业道德。
记者:什么事?
陈:各行各业的努力、全心全意的创造、敬业精神都是一样的。
记者:有什么剧是不会拍的?
陈:我不拍抗日剧。不仅仅是电视剧问题,还涉及到正确的历史观。我觉得“90后”“00后”“10后”,如果再看现在和未来的抗日剧,是不是觉得抗日战争就是那样,穿着裘皮大衣,拿着驳壳枪,男的像潘安,女的像刘,都是那样吗?
记者:还有什么不拍的?
陈:伪历史剧,我说的伪历史剧,是指这部剧完全不相干。
记者:你不觉得你能做的太少了吗?
陈:这只能看行业的文化意识。作为一个演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同感、文化意识和认可度。它需要长时间的攀登。反正我就是这样。我决心不拍一些东西。我觉得文化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食物,米饭和汤供应给人民?
记者:作为演员,你能为社会输出什么?
陈:情感,人类的良性情感,对国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对人的感情,其实如果每个人都有一种感情,良性的感情,我觉得拍不好。
记者:演员对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陈:你必须鉴别这个东西,然后把它出口到社会上。能温暖人,改变人吗?
记者:演员有放大效应,别人会向你学习,所以你必须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陈:我昨天和先生聊天,他说我这辈子比较内敛。我说你不能有你的蛋糕吃,但我没说你可以花钱享受你的名利。
记者:你想放弃哪一块?
陈:努力净化自己。
记者:要交什么?
陈:我要付出的是约束,对自己的约束,我什么也做不了。
1.《陈道明再讽小鲜肉 不要把自己包装成“快消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道明再讽小鲜肉 不要把自己包装成“快消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5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