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青年。
与歌手严维文(左一)和作曲家臧云菲(右一)讨论作品。
2011年,我在空政治文化艺术团的工作坊和艺人一起工作。
董宝村
从夏天开始,长江的洪水就触动了中国人的心灵。荆楚大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洪峰过境。
"...当你度过一个满月时,你不会注意我。我的红帽徽在远处默默地闪烁...如果有一天风雨来了,我们军人的本来面目就会在风雨中显现……”在巨浪拍击岸边的长江岸边,在高音喇叭传来的歌声中,一群群橄榄绿急速来回奔跑,与激流搏斗,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响彻江岸的意气风发的歌曲,是20多年前词人中的武官石顺义创作的《士兵本色》。几个月前,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它被极大地点燃了;如今洪水滔天,再一次让无数人感动落泪。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自今年春节以来,这首歌在互联网和传统屏幕上一直很受欢迎
1.“沉默的人”有一颗诗意的心
石顺义和作者是认真的同志。我们是陆军第63军的士兵。虽然他在炮兵团,我在步兵团,但是我们同桌吃饭,同院子睡觉,同教室听课,同会场听报告...
我们是在山西省宁武县一个清朝留下的衙门院里认识的,那也是我们团原来的营房。石顺义从炮兵团宣传单位到我团学习摄影。我们朝夕相处。那时候我们俩都很年轻,额头和脸上都有“青春美颜疙瘩”。
每天早饭后,他就抱着海鸥120相机去公司找举报材料。当他晚上回到他的住处时,他会坐在他的办公桌前,要么阅读,要么写作。总有一本李颖写的诗集《满山红花》。当时他很少说话,似乎不善言辞。他愿意做一个“沉默的人”,完全不同于那些在脸上写激情,看起来傲慢甚至自高自大的“文人”。不久,他的诗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要知道,它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少数获准复刊的文学期刊之一。一个士兵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风致水成柱,浪涌之声盖过天际……”这首诗中的一些句子仍然被他的同志们记住了。很多人惊讶的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石,却有一颗炽热的“诗心”,里面充满了浪漫的诗意,紧张的军训生活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诗画。
有人可能会说,山西高原北部没有大河。难道有水库,就没有风浪,石顺义在风浪中训练,那不是编的吗?记得有个在部队搞文艺批评的干部很不满意,对出主意的同志说,什么是革命浪漫主义?明白吗?就是这个!其实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作家莫言曾经说过,没见过海的人写的海最美。
后来,史顺义参加了北京军区文化厅组织的创作班。据同班同学说,当时他对文学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说起当时那些活跃的诗人,他是领袖;对古代边塞诗和战争诗的理解是相当独特和众多的。之后,史顺义被伯乐调到空政治文化艺术团,走上了专业歌词创作的道路。想必对方一定看过他年轻激情的军人的诗词。
人们常说“诗”,诗和歌是有关系的。石顺义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凌霄羽毛柔弱,落在地上的石头自鸣得意。”天道酬勤。石顺义自1973年以来发表作品,创作歌曲1000余首,小说、散文、戏曲剧本30余部,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军队奖、国际奖。
骑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创作的《说出一个心里话》,一炮而红,变得不可收拾。《1234歌》《乡亲》《白发妈妈》《兵哥哥》《我的兵哥哥》等歌曲在全国演唱。他也在中国音乐界出名了。
但他更喜欢躲在幕后。“其实一首歌能不能红,不仅仅取决于歌词写得好不好,还取决于歌好不好。”很多有见识的人都认为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没有好的歌词就没有好的歌曲。
熟悉史顺义的人都知道,他几乎从不拿起话筒唱歌,以至于他的战友私下说:“不怎么唱歌的人写的歌最流行!”
他总是说他已经赶上了新时代。那些歌曲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代合拍,能引起社会主要群体的共鸣,自然就流行起来了。
2.士兵的“心”与军歌
石顺义刚入伍的时候,在雁北的冰雪中训练个人动作,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手脚冻伤很常见。从学生到军人,首先要经过“一不怕苦,一不怕死”的训练。这段生活深深地铭刻在他的人生记忆中。他的著名抒情诗《说出一颗心》的创作过程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军事文艺创作要求从实际出发,深刻反映部队的真实生活,讲真话,表达真情,说出战士的心声。
那段时间,石顺义不断回顾自己在基层的生活。他在新兵连的时候,他的教官上过思想教育课。问一个小战士:“你想家吗?”“不想!”又问:“要不要?”“不想!”全连人都跟着喊。教官又问:“说心里话,要不要?”沉默了一会儿,小战士流下眼泪说:“我想家了。”
二十年后,石顺义写下这句歌词的时候,脑海里是招募新兵入伍的场景。做过新兵的都知道,一个离开了家乡和父母,遇到了这样艰苦的条件和环境的少年,不能想家,但也不能说,怕想家不光荣。想了想,石顺义决定从这里开始:“说实话,我也想家。家里的老母亲全是白发……”那你为什么参军?在很大程度上,保卫祖国。具体来说,我们是为了自己最爱的人。“你不带枪,我不带枪,谁维护我妈,谁就维护她!”这首歌没有花里胡哨的词,让新兵们很想家。第二段,升华到家国情怀,写“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祖国,谁就保卫家!”
歌词写完后,我正在赶部队参加收风活动,遇到了为《小白杨》作曲的作曲家的心结。石鑫问,“石顺义,你最近有什么好话吗?交心的那种。”石顺义拿出一本小书,给他读了《说一句心里话》的歌词。士心当过侦察兵,自然明白这种感觉。他说:“这条线,你可以让我在这里。”一两个月没你消息了,但石顺义以为结束了。谁知道,突然有一天晚上,世信打电话到空政艺术团演唱组队长家。石鑫在电话里哼着“说句心里话”。他越唱越激动。他很激动,对石顺义说:“这首歌,请等一下,一定会红。”
这首歌送给严维文后,严维文也拍手叫好。当他第一次尝试在部队唱歌时,士兵们非常激动,说这是桑松他们的真实感受。
严维文多次谈到自己唱这首歌的经历。2011年3月,总政歌舞团赴西沙群岛慰问演出。有人告诉严维文,有个士兵在执勤,不能来看他的表演。严维文说,我们一个人去给他唱歌吧。表演队来到岗哨。让士兵点一首歌,他点了这首歌《说出一颗心》。当严维文唱“你不带枪,我不带枪,谁来保卫我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岗哨上的同志们,举着钢枪,放声大哭。
史顺义认为,这首歌有人情味,语言朴实,能触动军人的内心,所以有生命力。
3.“唱出军事力量之歌”
“尽量抒发真情实感,注重写关于人性的东西”,这也是石顺义的作品特别感人的原因。
在他写了一批军事抒情歌曲(有人称之为军事民歌、军营民歌)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创作一首歌,写出钢铁方阵的气势,写出“直线与正方形”的旋律,让士兵和兄弟们能劲歌一曲,撼山。他是诗人,也是作词人,但内心深处,他是军人!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一天,歌手严维文来找他,想要一首能在演唱中与观众互动的歌曲。他觉得自己下部队吊唁演出的时候,不能只唱《小杨树》、《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这样的抒情歌曲,而必须要有一首马上站起来的很刺激的歌!
这与石顺义不谋而合。严维文说:“我忘不了部队喊‘一二三四’的场景。把这个写成歌多好。”
石顺义说:“交给我吧,我会琢磨的。”
“一、二、三、四”是密码。在歌里是怎么体现的?想了想,石顺义加了“歌”字,给它一个形象。这首歌是怎么来的?谁教我的?“绿色军营教会了我。”唱功怎么样?"唱着山歌摇晃着,唱着花儿快乐着."是给谁的?“向母亲和祖国歌唱。”
史顺义借用了《西藏诗》的形式,“给我一把钢枪,什么都不说,为了祖国,三军官兵苦乐参半,住在哪里,哪里有我,哪里就有兵家之歌”...于是,“1234”被形象化,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这首歌,臧云菲作曲,并与严维文合奏多次。可以说是作者、作曲家、歌手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壮丽的1234之歌。
这时正是1993年严冬,央视春晚在采歌。他们三个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打了一个黄色的“面”,赶到春晚剧组去见导演。石顺义清楚地记得——
我拿了一个巴掌大的录音机,在主任办公室给他放了歌。那是这首歌的第一版,录制效果平平。但是玩了两分钟,导演砰的一声关上了录音机的开关,说:“就这样。马上准备录音。”
在当年的春节晚会上,严维文演唱的《一二三四首歌》取得了之前空的成功。这首歌成为新时期军旅歌曲中的佼佼者。
《士兵本色》的创作经历,同样令人难忘,能体现军旅歌曲作者的思考。90年代“大款”盛行,歌手、电影明星备受追捧。但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工农兵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取向。
有一次,石顺义应邀去听音乐会,很受欢迎。一个小明星出现,一个好人,十几个保镖鱼贯而入,小明星出现,粉丝尖叫着冲上去,送花,签名...武警战士冲过去维持秩序,却被明星的保镖推了过去。“走开!”武警战士说:“我在执行任务!”保镖又推了一把:“听见了吗,走开!”
“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儿。那段时间,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崇拜明星和大款。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士兵是什么?不就是个傻大兵吗?”
创造的冲动由此而生。于是他写了下面一句话:“鸽子飞了你就不认识我了。我的名字没有星星突出。烟消云散,你就不关注我了,我的故事就被歌声淹没了。你不了解我,我也不孤独。你不熟悉我,我还是我。如果有一天风雨来了,我们军人的本来面目就会在风雨中显现...
歌词写好之后,并没有马上作曲。二炮艺术团作曲桑楠看到歌词,“心潮澎湃,夜不能寐。”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他总会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总觉得想哭。这种情感最终变成了《士兵本色》的旋律。
4.一棵树有几千英尺长,而且总是有根
在新时期的文艺创作中,出现了“寻根”现象,也催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在歌词创作领域,石顺义的《乡亲》是一部典型的作品。
石顺义的家乡河北省南部沙河县,位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这里的人们称八路军为“人民军”——军的名称起源于这里,“军之母”就住在这里。军民血肉相连,鱼与水深。
在北京门头沟煤矿长大,1968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学校。1970年穿上军装后,他在地下农村呆了八年。在那里,地主伯伯宁愿自己舔高粱,省下白面粉给士兵包饺子;生病时,这位农村阿姨像母亲一样站在石顺义身边照顾他。每每想到这一点,石顺义都会深有感触。
9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石顺义下班回家。老婆说有个陌生人没留下名字就送了几斤绿豆小米。他只说是家乡特产,放下东西就走了。石顺义看到装小米的粗布口袋还打着补丁。石顺义怔在那里,心情很不平静。“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忘记我,记得我,却被我忘记了的老乡送来的。”
那天晚上,他坐在灯下,想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在农村,部队驻扎农村多年,农民一生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的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勤劳善良,憨厚老实,真诚可亲。多少次在部队野营路上,村民给部队一套耐火性能好的房子,一年只用几斤白面给士兵包饺子...现在生活好了,真的忘不了养老乡。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想到我们党,我们的军队不应该忘记它的根——人民。这支军队起义的时候,不就是为了解放人民吗?想到这,他决定写一首歌,现在就写!
事后他回忆说,《乡亲乡亲》的歌词是当天晚上一口气写完的。他说:“我的眼泪很低,写的时候经常流泪。当我写我的老乡时,我流下了眼泪。歌词立刻涌了出来:“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母。”...啊,父母,千万只脚不能忘记根...”"
那天晚上,石顺义写信哭了。他知道,当他流泪的时候,好话就出来了。写《说句心里话》的时候是这样,写《当我想家的时候》、《白发妈妈》的时候也是这样。稿纸上有强烈情绪和泪水的作品,既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
曾写过《珊瑚颂》《太阳是红的,毛主席是最亲的》的老作曲家王希仁是第一个被感动的人。拿到歌词后,他迅速作曲。在电话里,他把这首歌的旋律哼唱给石顺义听,先是哼唱,然后演唱,老作曲家哽咽了。他说,在这首歌词里,他听到了家乡远方亲人的呼唤,想到了父亲和老乡的恩情...
“一路风风雨雨。历史告诉我们,人民军队的根基永远是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的。”石顺义说,你忘不了你的根。
《乡亲们》是一首“农民军歌”,出自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只有“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歌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的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有“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中的士兵才能永远保持本色,创作出充满青春激情的优秀作品。
1.《军人本色歌词 石顺义:歌词里的军人本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军人本色歌词 石顺义:歌词里的军人本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2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