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温州国际服装博览会于3月底结束。作为瓯绣的非遗传传承人,林逖不仅在今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特意带来了温州瓯海职中学生的作品,并现场设计了瓯绣的制作工艺。
瓯海职业技术中学的女学生,针和手指衬着青春的脸庞,成为了3号馆里一道亮丽的色彩。"瓯绣本来就是温州的一道风景,要清新灵巧."林说。
“为了创造刺绣车间的吸引力,
让欧秀不限于陪送礼物。"
1974年,年仅16岁的林逖进入瓯绣厂当学徒。现在林逖已经陪伴缝纫45年,获得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瓯绣传人等多项荣誉。她已经60多岁了,仍然坚守在创作的第一线。
“这些年来,我们的创作题材逐渐从传统的花鸟人物发展到地方风光,推出了温州地方特色的陪送礼品。”说话间,林逖拿出了院内大师们创作的以姜欣雨、雁荡山、楠溪江为主题的瓯绣工艺屏风饰品。色彩艳丽,针法细致,紧密地展现了瓯越的山水。此外,她还指导瓯海职业学院的学生绣了一幅南塘风景,并参加了交易会。
刺绣妈妈在的表演让林逖想起了她年轻时在瓯绣厂努力工作的岁月。她和50多名风华正茂的刺绣妈妈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用汗水换取出色的刺绣技巧。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瓯绣达到了顶峰,在东南亚乃至世界闻名。
“如果刺绣从刺绣到展示到销售的一站式工业形式能够在温州完全恢复和形成,它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美丽的景观。”林逖认为,瓯绣不应局限于景区的牵手仪式,这种无形的技艺可以通过绣坊的创作更生动地呈现给大家。
“苏州有几万绣娘。
我们学院只有三个学徒。"
通过刺绣作坊的建设,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在中国也有生动的案例。90年代,苏州镇湖镇的刺绣妇女纷纷进城开店。几年之内,镇湖刺绣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苏绣生产、展示、销售、观光、交流为一体的刺绣街。在一公里的刺绣街上,有400多家刺绣店、中国刺绣艺术博物馆和几家大型私人刺绣艺术博物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拥有300多个配送点的庞大产业链。
在林逖看来,瓯绣要想效仿苏绣的崛起,首先要解决传承的第一步。“雁荡山屏风的双面绣,没有十年不能绣。市场价2000多。削减成本和自给自足是非常困难的。”林逖说,瓯绣是一件“大器晚成”的工艺作品,大多数年轻人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它需要在国画、油画、水彩画等诸多方面进行积累。
对应起步慢,挣钱难。现在研究所里有十几个师傅,他们的运营基本靠卖作品,付不起徒弟的工资。这里只剩下三个学生,大部分都是靠家庭支持。他们能坚持多久?
“欧秀走进生活,迫切需要文创团队的支持”
在这次交易会上,林逖展出了三件作品。其中一本叫《枝头春噪》,手稿是温州著名画家叶毓昌画的。两只燃烧的彩带鸟站在桃花的枝头。为了让彩带鸟更加逼真,林缇将红色丝线分割成32根丝线,层层绣制,增强深浅变化和立体感。最关键的眼部呈现是使用针绕法,巧妙点缀黑瞳中的银色光芒。
这种工作需要林逖花三四个月,一天六个小时不停地绣。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时间成本,都注定了大师作品的巨大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景气,很多优秀的作品只能堆在研究所里,等着收藏家来参观。“刺绣传承需要创新,需要走进生活。”林逖说,她希望欧秀不仅成为游客驻足欣赏的收藏品,而且最大限度地出现在生活中,成为一种可以看到和到达的日常方式。
近年来,以故宫为首的非遗文学创作盛行。这些流行的衣服、瓷器、绘画、珠宝、零钱包、雨伞、包包、领带等。由强大的文化创作团队支持。“只要你给我们设计图纸,我可以保证刺绣可以做得更精致更好。”林逖说,瓯绣完全可以制作图案,但目前需要的是专业人才,负责寻找现代生活需求与瓯绣技艺从创意形成到产品设计的契合点。让欧秀真正拓宽产业链,进入普通人的家中。
来源:温州日报
1.《瓯绣 瓯绣非遗传承人林媞:瓯绣,应该打造为温州的一道风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瓯绣 瓯绣非遗传承人林媞:瓯绣,应该打造为温州的一道风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3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