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佳禾在家中合影。
“保卫祖国,我们没有退路”
《长江日报》1954年、1998年和2020年是武汉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大年份”。对于红山区清陵街菱湖美景社区的祖孙、周、、周家和来说,这也是他们抗洪的日子。
14日凌晨,22岁的周嘉禾穿上迷彩服,拿着手电筒,站在吴金娣上进行他的第一次夜间巡逻:拔草、装车、查堤……青年的脸上满是严肃。
前几天长江水位暴涨,周家河主动报名成为抗洪志愿者。当他走到堤岸时,他没有忘记父亲周洪生告诉他的防洪“法宝”:雨靴和竹竿。1998年,周红·曾生亲自测试了这一法宝的有效性。
那一年,周洪生第一次发现“坐在河堤上可以洗脚”。在40多摄氏度的酷热下,他每天在河堤上巡逻12个多小时,两天后脚开始溃烂。在巡逻的时候,他不得不照顾三个被雨水淹没的鱼塘,以防止鱼逃跑。
防洪后,周洪生给了他的小儿子一个户口,把原来的“周家河”改成了“周家河”,意思是“保卫家园,保卫河流”。
这也是很多青岭居民的夙愿。菱湖美景社区的居民过去住在杨林村,该村距长江约1公里,地势较低。在1998年之前,当发生大洪水时,人们不得不去邻近的村庄躲避灾害。
周的祖父周记得最大的洪水发生在1954年。那时候,吴金娣只有现在的一半高,只有两个人能在上面并行。洪水前一波可以过堤,后面的家没有屋顶。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并肩作战。
他们拿起铁锹和杆子,赤脚在黄土堤上跑,冲麻袋,保证“水一寸高,堤一尺高”。他们潜入泥泞的河中,一寸一寸地摸索堤坝,检查漏洞。经过四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周获得抗洪抢险三等奖。
在过去的66年里,周家从茅草屋搬进了这栋楼。在洪水和内涝的威胁下,地基逐渐抬高了1米多,但他们从未想过远离长江。
平日里,周是有名的游泳运动员。周洪生把长江视为自己的“游泳池”。周嘉禾是听着老祖宗和长江的故事长大的。
去年底,祖孙三代搬进了高楼林立的改造小区。周洪生每天拿着望远镜站在28楼的窗户旁,看着河水涨跌。
14日,周嘉禾向家人请教防洪经验。三代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守大堤就是保卫家园,我们从来不后退。”
1.《祖孙三代三战洪水:守护大堤,就是保卫家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祖孙三代三战洪水:守护大堤,就是保卫家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2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