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鲍彤是如何“跑到”北魏的?
今年暑假,顾则兴翻阅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十九课,发现古钱币的照片和描述与日常知识不符。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咨询专家后,他提出了教科书中使用的图片有误的问题。教材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学会出版,负责编辑确认有问题,明年修改教材时会考虑删除此图文。
本文中顾则兴的图片均来自“上海中考”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顾泽兴是上海光华中学七班的学生。在学校老师眼里,他是一个爱好广泛、性格阳光、能轻松驾驭各科的“小学霸”。
暑假期间,顾则兴翻看《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1页时,看到引用了两枚古币,并标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币泰和五铢、宣和鲍彤”。
直觉告诉他,宣和鲍彤的“宣和鲍彤”不是北魏孝文帝的称号。他立即在网上查了宋徽宗孝文帝和北魏的称号,还查阅了其他古钱币书籍,确认宣和鲍彤是宋徽宗时期制作的。
顾则兴质疑的古钱币和古画
课本上的话有错吗?为此,他向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第七任理事傅求证。傅直言“这是重伤”:“如果你对钱币学有所了解,就能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宣和鲍彤”不是北魏孝文帝的货币。书里的图和解释都是错的,中小学教材需要科学严谨。"
傅魏群说,北魏孝文帝有燕兴、程明、太和等封号,但没有“宣和”。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的第六个称号。宣和鲍彤钱币是宣和年间铸造的,由青铜和铁制成。宣和鲍彤有小平钱、两元钱等。,面文为《宣和》,还有凯、李、印等书,互读互兑。
傅还带领顾则兴注意了图片左侧“泰和五铢”硬币的样式,看有什么问题。于是,顾泽航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泰和五铢”上的“泰”字字迹有点奇怪。
在傅的指导下,查阅了华夏网站库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钱币》一书中的图片,发现“太和十九年铸太和五铢钱,为青铜。写着‘太和五铢’,篆书,读着”。
“我对比了一下相关地图,发现课本上的古钱‘太’在字体和锈迹上也有些可疑。”顾则兴说,最近傅鼓励他写一篇小论文,分析课本上这个小问题,并建议课本上的插图注明博物馆或藏家的名字,这样有利于严谨考证,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参观。
中国地图学会《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张淮说,把古代钱币玄和鲍彤放在孝文帝时期确实有点错误。在搜集资料和编辑教材的过程中,他发现宣和鲍彤币只在孝文帝时期存在过一段时间。“宋徽宗时期的宣和鲍彤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认可,而孝文帝时期的宣和鲍彤可能会引起争议。”
张淮说,作为教科书,内容应该是权威的和公认的。接下来他会在明年修改教材的时候考虑删除这个图形。
1.《上海初中生发现教科书用图有误 宋徽宗的宣和通宝怎么“跑”到了北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初中生发现教科书用图有误 宋徽宗的宣和通宝怎么“跑”到了北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4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