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演讲镜
不久前和朋友逛了长沙的德思镇24小时书店,书架上还能看到我2019年底出版的那本书《所谓优秀,不过是和自己死磕》。
假期里,朋友在图书馆书架上也看了我的书。
这一幕其实在过去几年里脑子里幻想了很多次。
一个冬天的下午,我走进书店,阳光洒在窗边的书架上,那里静静地放着我写的书。(大卫亚设)。
我从未想过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
这是我30年来在消除自卑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位博主说了这样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生要经历3年10年。第一个10年消除了自卑感。第二个十年建立自信心。第三个十年清楚地知道。
如果有良好的原始环境,第一个十年可以避免,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年直接开始自己的生活,一代人可能会相差20年,第五代人可能会相差一个世纪。”说
我认为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资源”或“努力”,实际上造成差距被称为“自卑”。
01
因为一些家庭因素,我小时候和父母一起从奥吉的村子去县城工作。
入学后,班上大部分是县城的孩子。他们穿着鲜艳,戴着我无论如何买不到的文具和书包。
他们的父母要么是体面的双职工,要么是政府或街头的职员或老师。
然后我有一口带有浓郁乡音的塑料普通话,一开口同学们就捂着嘴笑了。
所以早年学生时代,我很少说话。
一说话就脸红,结巴,我不敢和别人说话,也看不到别人。
上课时被老师指派背古诗,即使那首诗已经熟在心里,也不能张嘴发声,转学后很多新同学一度以为我是哑巴。(莎士比亚)。
连自己写的作业和试卷都羞于暴露在人们面前。每次考试我都是双重百分比。
但是我仍然是班里默默无闻、没有存在感的人。
父母忙于生计,怎么有时间照顾我心中的这种小九九九。(莎士比亚)。
印象中,我也很少得到肯定和鼓励,他们总是有更高的标准,我似乎永远达不到那个标准。
介于现实和目标之间的东西,以及永远感到不足的他自己。
所以那时候我更像是“不吃人间烟火”,一个人走来走去,没有七情六欲,也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莎士比亚)。
事实上,除了怯懦,更多的是隐藏在心里的讥讽和自卑。是你。
02
小学二年级那年夏天,我8岁。
我不小心从学校二楼楼梯缝隙掉了下来,掉到了一楼杂物室,视线被遮住,几乎看不见。
我当时头脑发蒙,躺了一会儿,意识逐渐恢复,吃力地站起来坐下的时候,发现下巴一直在流血。(莎士比亚)。
后来我才知道下巴上有个大洞。
我装作若无其事地站起来,一个人离开学校回家。
那天去那家的路好像特别长。
我还记得那天下午,夕阳很美,路上行人很少。我不知道怎么回家的。妈妈看到我衣服上有血,吓了一跳,赶紧送我去医院。(莎士比亚)。
这样,我下巴缝了几针。头上有淤青,就像躺在手术台上待宰的小羊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医生拿着巨大的注射器在我头上抽几个大血。(莎士比亚)。
之后的几天里,我被裹成兔子,头顶上白色的纱布格外显眼,同学们戏谑地叫我“伤兵”。
从那以后,我摔倒的那条走廊有心理阴影,所以每次都绕道走。
很长一段时间,在我的梦里,总是有七八岁的少女带着血淋淋、无力感、无力感和无力感走在街上,路过的路人鄙视她,辱骂她。(莎士比亚)。
然后醒来。这样循环。
整个童年,我都陷入了这种孤独,扭曲和破碎的感情中。(威廉莎士比亚,孤独,孤独,孤独,孤独,孤独,孤独)这种感情的底色仍然是说不出的自卑感。
03
后来,我家再次从县里来了
城里搬回到小镇上,我终于有了一个能玩到一起的小伙伴。我们同一年出生,有着相同的喜好,成绩也相当,唯独不同的是,她脸上总是带着如冬日暖阳般明媚的笑,对万事万物大方地表达厌恶或喜欢,肆无忌惮地和我分享她的成长,父母的爱情,邻里的趣事。
我从她欢脱的笑声里,看到了一种与我截然不同的灵魂与力量。
那是一个长期生长在舒展环境里的孩子,在父母温柔和重视的爱里,对自我的深度接纳后,对周围天然信赖的坦荡和磊落。
那是我不曾拥有过却一直渴望着的力量。
于是,我如饥似渴地靠近她,近乎讨好地让她开心、希望她能一直陪伴我,成为我永远的朋友。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生来就想独来独往,我渴望这世间的情感,譬如,友情。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对于在我心底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我会自动屏蔽掉她对我不好甚至伤害我的那部分,只记得她全部的好。
人生第一次,我想成为像她那样能坦然表达和展示自己,包容和接纳自己一切缺点和不够好的女孩。
即便我们后来失了联系,我依然感激她,在那段孤独、迷茫而破碎的青春里,给过我的片刻温暖。
04
高中时,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县城最好的中学,我们又搬家了,与她就此失散。即便很多年以后找回彼此,大家都早已开启了各自的生活,再也回不到过去。
于是我又孑然一身了,好在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去处——学校的图书馆和县城的书店。
在校时,我便从图书馆借书,寒暑假时,一有机会我就钻进书店读书。
我在很多中外名著里体验了这个世界。
我沉浸在路遥老师《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里,与主人公一起体验那个时代的悲欢沉浮,在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里感叹女子的命运多舛,也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看到了那个时代女子最深的绝望,在《雾都孤儿》和《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看到了一个人究竟可以有多强大,也在《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看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读金庸和古龙,也读郭敬明和饶雪漫,读巴金和朱自清,也读明晓溪和辛夷坞。
读书这件事,抵消了很多成长路上的烦恼。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书的梦想就悄悄在心底种下了,只等待生根发芽。
那时候除了因阅读量大而写得不错的作文被老师拿来做范本,还有贴满了那一整面墙的大大小小的奖状,见证着我努力的回报,那是那个时候身为学生的我,最大的慰藉。
但这些慰藉,与内心潜藏的巨大的不安和自卑相比,却是九牛一毛。
我反而更羡慕班里那些虽然成绩不好却仍能三五成群在操场自由奔跑、肆意欢笑的姑娘。
我甚至觉得,那才是高中生该有的样子,那才是青春最耀眼的颜色。
05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小镇姑娘,上大学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进城」。
某一次周末约了一个大学室友逛街买衣服,我早到了半小时,于是独自去在步行街闲晃。
走进了街角的一家店面很小的服装店,店主起初很热情地招呼我试了2件衣服,但我觉得不合适就没买,店主却很嫌弃地指着我说了一句:“看你这穷酸样是买不起吧,买不起就别试啊,浪费我时间!”
生平第一次被人指着鼻子骂,那一刻我脑袋轰地一下像要炸开,满脸通红地落荒而逃。
我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似乎又回到了8岁那年的夏天,那个衣服被血染红的下午。
约好的那位朋友终于到了,我如同抓到了一株救命稻草,情绪却再也绷不住,她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那句“怎么了”还没问完,我就拥着她的肩头,站在人群里,放声大哭。
有委屈有气愤有不甘,但更多的是被自卑怯懦和不配得感支配的「无能为力」。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手不断拍打着我的后背,一下一下地,轻轻柔柔地。
很多年以后,这个场景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至今仍记得那个店主的样子,也依然感激那个如救命稻草般的拥抱。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再也不敢独自去逛街试衣服,我甚至不敢抬头走路,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靠近比我优秀的人,怕被嫌弃和嘲笑。
即便,我每个学年都拿到了学校的最高等奖学金,即便后来我获得了学校保送读研的资格。
但我的生活依然被敏感和脆弱裹挟着,苦涩而拧巴,自卑又孤傲,我渴望从这个世界里挣脱,却始终求而不得。
06
毕业后我来到了深圳。
说真的,作为一个来自底层的孩子,我身上从来不缺努力的勇气,那是幼年时为了宽慰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学的父母唯一能做的事。
于是刚毕业那几年,我在深圳的城中村住着不到10平米终年不见阳光的房子,每年都要忍受被子因为没有地方晒而散发出的潮气,加着最晚的班,出着最长的差,做着最难的工作。
在这个国际大都市,望着海那边绚烂的霓虹和繁华的城市夜景,内心仍会觉得凄凉。
这座城市越好越繁华,我这种从小地方来的人就越能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也依然不敢独自走进商场试衣服,不敢流连高档的餐厅和咖啡厅,不敢触碰一切超出我熟悉认知范围内的新环境新事物。
尽管那些年,我也算走南闯北,也走出过国门,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
这种撕裂和对抗的情绪,往往来源于原生家庭和眼界认知,当你从熟悉的地方,到一个新环境,接触到新事物,还是会本能地胆怯和恐惧。
就这样,我一边同内心的自卑敏感拉扯和斗争,一边却发现了自己身上共情的特质,我开始读更多的书,并且,将心底波涛汹涌的情绪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些年,文字就像一个知心老友,见证了我所有的自卑和胆怯,懂我所有未说出口的悲欢和无奈。
于是我一边被文字治愈,一边用文字治愈别人。
07
28岁那年,我正式开启下班后写作,我的文字获得了大量曝光。
似乎开启写作后,我的努力才算有了一点点成绩,我进入了写作圈,也被很多人说「优秀」。
我开始觉察内心那个自卑敏感的小人儿,开始自我剖析:
「为什么明明一刻都不曾放弃过努力,学历背景、工作境遇、所得所获也并不比身边人差,那种自卑和低自我评价却依然困扰着我?」
也正是在开启写作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些作家朋友,一些读书和旅行达人,一些义无反顾做着热爱的事情甚至不求回报的人,他们内心富足,发自内心爱着自己,爱着这个世界,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原来,世界的运行法则不仅仅关乎「努力」,「相信自己」也很重要。
出身平庸的普通人只有解除「自卑」这个出厂设置,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于是,
29岁那年,我获得了出书机会,完成了15万字的书稿;
31岁那年,我的书《所谓优秀,不过是和自己死磕》打磨1年多后终于出版。
这算是我生命里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成就事件,我开心地将这个消息告知父母,以为会得到鼓励或夸奖,然而他们只是说:“别老坐着写书,对身体不好。”
那一刻,我眼前又浮现了学生时代的那些年里每次捧出奖状后都会收到的一句:“别骄傲,继续努力。”
所幸,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喜爱,也帮助了很多人,收到了很多正能量的反馈,很多人因为这本书认识了我。
而我平日里的文章分享,也会有一些读者来反馈我写的东西打动了她,让她很受益。
那一刻我意识到,像我这样出身平凡的普通人,真正的对手,是原生家庭的自卑情结衍生出来的「不配得感」和「不自信」。
也终于明白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到的:「唯一正确能够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
不断地去做对别人有帮助、让别人受益的事。
也才明白,真正的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世界有价值、有意义。真正的自信,是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但从不批判,完全接纳自己。
真正自信的人,内核里都有一个稳定的自我。
08
后来我依然坚持写作,也开了自己的写作课。佛系开课,耐心教人,也帮助了他们变现。
坚持早起健身与健康饮食,变得更自律更向上。
我开始学习冲破自卑的藩篱,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一切,捧出一颗心来回应别人的信任,去把自己热爱的事做到极致。
很多以前教过的同学纷纷表达对我的欣赏和喜欢,我也终于慢慢接纳自己,一步步相信自己。
这个时候的自信,是自知「这件事我能做好」的底气。
而我也意识到,「木桶理论」并不是对于每个人都适用,有时候补短思维并不能把事情做好,越努力越失败。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从觉察到心底自卑的那一刻,我已经与之抗争了30多年,还会要继续抗争下去。
但我仍然觉得,发现自己,建立自信,任何时候都不晚。
自信,不是把不强的部分变强,而是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仍然有缺点,但不是一无是处。
自信,也不是把自卑完全消除,而是不会因为沉溺在自卑中,抗拒行动,怀疑人生。
而我在通往自信的这个过程中,写作给了我无比强大的支撑和底气。
褪去自卑,比成功难多了。
但正如罗曼·罗兰说的:「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我已经启程在通往「自信」的路上,希望你和我一起,跨过去,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摆脱自卑我所做的事情:
1)接纳自己的一切,客观看待自己
我就长这样,我就是有很多不足,但不否认我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脾气好,有毅力,能坚持,懂共情。
2)坦然接受赞美,也学会夸奖别人
以前别人夸我时我会很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没有,现在我会大方地回应一个“谢谢”。并且真诚地对别人表达赞美和喜欢。
3)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做出成绩
我喜欢写作,于是我把除上班吃饭再所有时间投入其中,赚到了稿费,实现了我的出书梦想,还开了自己的写作班。
4)大量阅读
读书真的是一件提升自我非常廉价和有效的事,这些年我读了大量的书,很多书让我的认知一步步拓展和提升,书单如下。
5)去做害怕做的事
我最害怕和别人交流,尤其是和优秀的人。但是去年开始,我主动链接了一些很优秀的大咖老师,我才发现,越优秀的人越谦逊,我没有被嫌弃,反而不断被赋能。所以想提升自己,还有一个最便捷的方式是向优秀的人付费学习。
6)再自律一些
我养成了早起和运动的习惯,早起让我有更多时间做喜欢的事,运动让我瘦了20多斤,保持体型,能塞得进漂亮的衣裙。把外表收拾妥当了,会给内心增加一些底气。
褪去自卑是一场持久战。上面6点,希望对你也有用~
1.《【小学我再也不自卑了作文】"在消除自卑的路上,我已经走了30年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我再也不自卑了作文】"在消除自卑的路上,我已经走了30年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0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