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乐清市大井镇安学校的90后老师陈英丽因肝癌于本月13日离开了家人和学生。她去世前的一个月,她还忍受着教学生的痛苦——毕业班,她要考试,她放不下;直到没有体力去上课。就是这样。她还要求校长下学期当班主任。
昨日,媒体披露了陈英丽日记的部分内容:这是一位坚强、对生活有广泛兴趣、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年轻教师。读完陈英丽的故事,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钦佩和遗憾。大家的评价都一样:她把自己献给了学生!
然而,为陈英丽感到遗憾的人不应认为陈英丽的奉献只是单方面的。发自内心的奉献,收获的一定是内心的快乐。陈英丽的幸福在于她想成为一名教师,她成为了一名好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环境也在规范教师的言行,塑造教师的灵魂。
真正喜欢当老师的人,大多是因为喜欢学生,因为喜欢学生的天真无邪。因此,陈英丽也是一个内心纯真的人,这是她幸福的“秘密”。
陈英丽的学生都觉得陈老师给了他们爱,陈英丽一定觉得自己从学生身上得到了更多!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陈英丽那么喜欢当老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给了她快乐、幸福和充实,给了她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学生是她快乐的源泉;爱学生爱自己,已经融为一体。
陈英丽很幸运,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人生的巅峰体验;陈英丽很不幸,幸福的经历这么早就戛然而止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创始人陈鹤琴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孩子。陈英丽几乎完美地实践了这句话。
如果说“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的目的,那么换句话说,“一切为了人”是一切社会事业和国家行为的目的。没有父母,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遇到像陈英丽这样的老师;但是,每一位家长,尤其是从事社会管理的家长,也是以“人”为职业标准的吗?
人是教育的“加工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然而,即使是教育活动也不都是针对人的。本月初,据报道,山东省乐陵市江山国际学校对近60名高二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进行了“劝导”。几年来,许多学校都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入学率;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伤害自尊。因为这种伤害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机构行为,有权力背景,更严重的后果是诱发学生的反社会人格。
如果陈英丽女士在这所学校教书,很难想象她会同意这样的“劝说”。她曾经说服一个后进生的父母不要放弃他们的孩子。“我们老师不放弃,你为什么要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孩子们可以教得很好。“如果一个孩子拒绝放弃,陈英丽会同意放弃60个孩子吗?如果她反对会怎么样?不用说,这就是陈英丽可能的现实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管理者的需求已经取代了社会需求,社会管理行为与社会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驰——教育之外的许多社会管理行为都呈现出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而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却依然乐此不疲。当像陈英丽这样的杰出人物出现时,往往是这些部门或这些人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但作为像陈英丽小姐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应该向她真正的闪光点学习。社会注意到了吗?
报纸评论员
荣国强
1.《我们如何对得起陈莹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们如何对得起陈莹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