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路况播报,很多人都能听到“107国道南投关至新安天桥段交通缓慢”、“菜田路至梅岭关方向交通压力”等实时播报。小南这两年经常被知心朋友问“深圳这些壁垒是什么?”“第二行是什么?”“宝安龙岗为什么叫官外?”“南投关是南投收费站?" ……
这些与“二线通关”有关的问题数量在今年1月达到峰值。1月15日晚,“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一条大新闻: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要求撤回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这意味着,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36年的“特区管理线”(即“二线”)已经成为历史。
对于来深圳的人来说,“二线”是时代的分水岭——是“老深圳”心中难忘的回忆,曾经出入特区的“边防证”依然珍藏;也是“新深圳”听说过甚至听说过的存在。看着仅存的“乐瞳山口”,二线的历史似乎难以追溯。
对于深圳经济特区来说,“二线”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仪——经过36年的漫长旅程,见证了深圳从一个边境渔村到现代城市的巨大变化,成为特区独特的历史标志和文化符号。
煮一杯新茶和一壶好酒。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二线”的故事。
并肩打造“二线”
1980年,钟国华作为广东第七边防支队第一批新兵来到新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起初我们住在一个竹棚里,竹棚是竹子做的,上面铺着油毡纸。如果你遇上强台风,那么‘屋顶’就会被掀起,雨水就会落进房子里。”过了几十年,钟国华还是对最初的部队生活印象深刻。
两年后,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二线设防及管理方案报告》,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正式破土动工。“当时,人们习惯性地将深港边境称为‘第一线’,因此这条特区管理线也相应地被称为‘第二线’。”钟国华说。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什么这条管理线被称为“二线”——深圳经济特区的管理线不仅是特区管理线,也是边境管理线,两条线的融合被称为“二线”。
钟国华回忆说,当时特区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人力,于是负责“二线”防务工作的7个支队成为主要建设力量之一,承担了近四分之一的“二线”公路工程。“为了按时、按量完成施工任务,七个支队的每个人,无论是普通战士还是政府干部,都必须参加铺设电缆、挖土、搬石的工作。”他说,“午休的时候,各个公司的烹饪班都在工地,挖炉子,就地做饭。”3000多名支队官兵依靠最原始的肩并肩、刀斧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二线”修路任务。
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全长84.6公里,东起大鹏湾北子角,南至幸福村。是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巡逻道路组成的“二线”,正式肩负起“守护”特区的使命。
一条“线”和两个“世界”
随着越二线道路的不断开通,沈深公路与“二线”交叉口形成的“门户”相继建立。
1994年,18岁的范强在武警广东边防总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担任边防警卫。此后几年,范强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几个检查站(以下简称“特别检查站”)执勤,负责检查进出特区的人员和车辆。进出特区的行人和车辆需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边防证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特区。
“当时申请边防证进入深圳,要经过单位政审、派出所核查、公安局办证三个程序。如果没有单位,需要经过街道居委会审核,申请手续很复杂。”范强说:“特区外有很多工厂。很多农民工和流动女孩都是怀着非常迫切的心情想进入特区的。有的甚至冒着生命财产的危险,半夜爬上山坡,切断‘二线’铁丝网,钻过去。”
"风俗内外就像两个世界."范强说,在特区中心的罗湖区,深圳火车站一出来就能看到万宝路、雷米·马丁、渣打银行等国际品牌的巨大广告牌。东门步行街有麦当劳和电影院。每天都有人来来往往,很繁华,很热闹。而一路东出盐田关,又是寂寞凄凉。
范强说,即使在2000年,“关外”和“关内”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优惠政策和福利保障上,还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关内的都是开车,关外的都是摩托车。”他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房价。关外的房子才1800元一平米,没人买。”
据报道,深圳初步设置了南投、沙湾、布吉、盐田、白芒、北子角六个检查站。1994年至2003年,新增乐瞳、梅林、西充、蛇口四个分站。截至2013年,深圳经济特区共有8个主要口岸、8个综合口岸、1个蛇口水上口岸和24个农港。“因为宝安有一个工业区,像乐瞳和南投这样的检查站每个假期都非常拥挤,所以所有的检查渠道都应该开放。”范强说,就像黄金周去香港一样,特检站的窗外有一种“蛇饼”的状态。
如果你来了,你是深圳人
来自罗湖的出租车司机朱师傅在深圳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他更习惯于把今天的社区称为“村庄”,记忆“村庄”内外的街巷,是他表达对这个城市的爱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
回忆起最初的深刻经历,朱师傅印象深刻。“当时特区待遇不错,我们都想去深圳工作。”他说:“但进入特区并不容易。需要有边防证和暂住证。这需要很多麻烦。”
尽管深圳之路坎坷,但朱师傅相信,深圳从来就不是“排外”的。“来深圳之前,我去过其他城市工作。有些方言根本听不懂,跟本地人总有差距。”朱师傅说:“碰巧深圳对面有一条管理线,我好像排斥外国人。其实‘核心’一点也不排外。至少,从深圳开始,我就没有遇到过语言交流的障碍。虽然每个人都有地方口音,但都讲普通话。”
“我对深圳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一个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收获的城市。”2000年,陈建伟南下深圳,从南投关进入特区。我们面前包容而活跃的城市氛围让初出茅庐的陈建伟放心了。
2010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由福田、罗湖、南山、盐田扩展至全市,深圳经济特区面积由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特区一体化”正式拉开帷幕,深圳发展进入“大特区”时代。
现在,陈建伟也把自己的住所从“关内”搬到了“关外”。“关外公共交通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很多大型超市也选择在关外落户,生活环境并不比关内差。”
“深圳的城市宣传口号是‘来深圳’,我觉得这句话很贴切。”陈建伟说,虽然“二线”曾经在特区内外形成一道物理屏障,但它从未阻挡过奋斗者的热情和梦想。“这里虽然有很多高层建筑,但总是低调务实,脚踏实地。”他说。
你记得边防证吗?
对于很多“老深圳”来说,“边防证”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和故事。你记得边防证吗?看网友怎么说。
当时很多亲戚都在深圳。他们来深圳,要办边防证,感觉还不错。记得第一次从布吉入关的时候,很紧张。我看着武警叔叔一辆车一辆车的查边防证,我拿着边防证的手心在冒汗。
——@bendanzz
我没及格的时候好紧张。我从大厅拼命跑,车没等你。
——@hua000117
想起有一年春节,没身份证回深圳。我在宝安汽车站下了车,带了很多行李。我打车去南头关,被开走了。有这么多人。反正我花了一个小时才打通。
——@艾白宇
说起边防证,我满脸泪水。因为没有边防证,一直在海关外混。后来是2000年以后,我实施了居住证通关。当时,内外风俗差异很大。
——@ xxxsssjj
05年,我从关外到关内找同学。我坐公交去南投查边防。我以为公共汽车会等着,但我什么也没带。一出来就傻眼了。车跑了,所以我可以把它留在华福终点站。
——@andyloft
当年有通行证才可以入关,但是通行证一般只有三个月有效,要有合理的理由。每次都是陪着笑脸去老家户籍警察那里签字。我在入口处找到了一份工作。如果公司好的话,没有暂住证拿着通行证是不行的。当时暂住证也是一本小书,有效期一年,到期要续。
-@一个场景
96年深圳要从布吉去西乡,忘了领边防证。结果一辆出租车绕道从坂田到西乡。出租车票价一百多,月薪也就五六百。太让人心碎了!
-@高级司机陪司机
边防证、暂住证、必要的通关在当时和身份证一样重要。
-你在前面的路上
在当时,边防证不仅是海关内外的区别,也是安全和危险的含义。我觉得在海关里面很危险,在海关里面很安全。
-@蟹猫猫
不经意间,我过去的经历成了历史。
——@sohyo
[作者]胡百辉
【策划/协调】陆炳兵中途
[作者]胡百辉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深圳故事
1.《117 还记得你的边防证吗? 一不小心,曾经的经历居然成了历史|深圳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7 还记得你的边防证吗? 一不小心,曾经的经历居然成了历史|深圳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1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