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让“五育”落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产生更高的整体效益,才能真正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呢?笔者认为,应在“五育互育”中同时推进“五育”,以提高五育的整体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五育互育”,其中“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互育”是指五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根据五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互包容、交叉、渗透、互补的特点,加强五育之间的动态联系和相互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五育互动”有四个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德、智、体、美、劳五育可以在内容上实现相互教育。五种教育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可替代,但又相互联系、难以分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包含德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包含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也渗透在各种教育之中。全国教育会议把“劳动”列为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强调劳动可以修身、益智、强身、美颜,因为劳动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单独的‘智力教育’,没有单独的‘道德教育’,也没有单独的‘劳动教育’。”五种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以德育为核心,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五种教育的内容是相互包容和交叉的,在相互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德、智、体、美、劳五育可以走向“互教”。五种教育在实施方式和实施形式上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可以渗透到其他教育的内容中,任何教育的实现都需要其他教育的补充。蔡元培在《教育政策论》中倡导“五育并重”时,也提出了“综合发展”。这应该是强调五种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补充。比如德育和智育分别是学校的首要和主要任务,实施的方式和形式高度重叠。以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除了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和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来进行的。再比如: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提出了“以球强身,以球修身,以球启迪智慧,以球塑造美,以球促进劳动”的原则。希望学校篮球队发挥体育在其他“四育”中的作用,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带动和推动全校“五育互育”。
第三,“五育互育”离不开每一种教育对自身任务的审视。当我们着眼于“五育并重”时,不应忽视对“一教”能否完成自身任务的审视,也不应忽视“一教”与其他教育在内容、方式和效果上的联系。比如物理考试得满分的学生为什么很多不装电灯?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是智育未能完成其任务,即智育“不足”所致。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单靠单一的提升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与其他教育共存协调,否则可能会出现“高分不如德”、“高分弱”、“高分缺美”、“高分恨劳”等问题。如果五种教育不并重,就会导致五种教育的失衡;没有“互教”,就没有充分的教育。
第四,“五育互育”有利于充分发挥五育的整体教育功能。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人,通过教育对象本身的复杂建构,可以揭示和发挥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每种教育的教育效果因人而异,五种教育的教育效果因人而异。另一方面,五种教育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五种教育同时进行”并不等于五种教育的机械结合,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绝不等于德、智、体、美、劳五种素质的简单叠加。只有通过“五育互育”实现五育融合,才能显现“五个一相大于五”的整体效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五种教育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五种教育的对象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因此,五种教育并重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各种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通过系统思维和整体设计,实施“五育互动”,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方法。
1.《五育 “五育互育”提高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五育 “五育互育”提高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9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