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工作。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三农”工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农业和农村事务副部长刘焕新表示,当前和未来,我们将重点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实施农村建设行动,加强和改善农村治理。
加快实施农村建设行动
刘焕新说,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设施水平稳步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自2018年以来,每年开发高效节水灌溉2000多万亩。二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作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第三,绿色发展实现了关键转折点。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艳德表示,十八大以来,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农村道路通畅。所有合格的村庄都可以使用硬化的道路。第二,用水方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三是卫生条件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第四,沟通快。中国98%以上的行政村有光纤和4G网络。
然而,农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关心农村、关心农民的重要体现和重大部署。曾艳德表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正在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实施计划,尽快启动,加快建设。
从扶贫到农村振兴
从今年开始,贫困地区将全面转向农村振兴。巩固扶贫和农村振兴成果有哪些考虑?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上述问题时,刘焕新用“守住底线,完善一套政策,扩大一批产业”来概括。
保持一个底线,就是不会有大规模的返贫。完善防止贫困回归的动态援助监测机制,对不稳定的脱贫家庭、边缘贫困家庭和因原因和灾害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纳入援助政策范围。贫困地区设置了五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计划挂钩,保持了重大救助政策的整体稳定。
完善一套政策,就是促进政策措施的顺利转化,支持农村振兴。扶贫时期形成的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合作帮扶、评估监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机制,被借鉴应用于农村振兴。
壮大一批产业,就是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和加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以县为单位引导和支持,规划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养殖业推广行动,建设一批工业园区、科技园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推进产业特色化、品牌化、绿化化和融合化发展。
“与贫困作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中国在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党中央作出战略决策,“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全面推进农村振兴。下一步,要做好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对接。”刘焕新说。
刘焕新说,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农业和农村部门将把重点放在县域城乡一体化上,畅通城乡资源流动,推进生产乡镇一体化,投入更多资源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确保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落后、不赶超。
改革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深化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下一步推进农村振兴有赖于深化改革。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政策和改革司司长赵表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将规划和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着眼于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联系,努力激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为全面推进农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赵说,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试点再延长30年。第二,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第三,调整和优化支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第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县城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1.《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7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