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30日消息,课程格子CEO李天放跟大家分享了他做课程格子的想法。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天方: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去校园里面,大约每个学期可能会10所校园跟学生们沟通,所以我今天说的内容可能也是从来都没有说过的,更多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每天做产品和一个垂直领域打交道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我们的产品其实是蛮简单的,我们从12年9月份开始做,当时我们在做另外一个项目叫计划FM(音),也是想靠互联网里的活动或者是类似做一个社交的活动日历,你看到我今天来到这个活动很好玩,所以会跟我一起来。当时的想法相对来说发展还可以,在暑假的时候我们顺手做了另外一个日历,专门给大学生的,其中有一个功能是可以把课发上去,后台的数据是把课放上去比把活动上去的频率要高一倍,我们慢慢地转型做成了课程格子,我们的体验是不错的,我们也一直在想这件事,怎么样让职业的人群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交一些朋友。我们自然而然地被某一个用户需求到了另外一条路上。
今天说的是社交,课程表是一个工具,课是可以点进去的,一开始每一个小格子都可以点进去,可以看到老师和上课的时间,看到这节课的课程评价和笔记,这些工程都有人用,但是有一个功能的使用频率是所有其他东西的10倍,你可以看到另外所有在上这节课的人的头像,特别是女性头像的剪辑率是男生的20倍,我们发现社交的需求还是在的,我们围绕着这个也做了社交方面的社区,社区方面的事情,这些大部分是今年开始做的,我们做social的时候是最新的尝试,我们是否可以在手机上做大学生的社区。
我讲讲团队内部一直在讨论的点,首先我觉得垂直这件事情远远早于任何O2O甚至是手机,这张图不是原图,2006年的时候进入孵化器的时候大家都在想,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然做一个很多人要做的东西,你可以做得一般好或者是做非常非常垂直的人群要做的东西,把它做得特别好,两个传统是可能要开一家小而美的餐馆或者是快餐店,你有可能做成很多人用和喜欢的产品,所以我觉得垂直其实对我们来说是这个理念,我们一开始做大学生的时候发现比我们原来做所有人都可以用的社交日历要轻松很多,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大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5年之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地点都是锁定的,帮一个锁定的人群做功能的话,就可以做得更有定制性一些,利用这个定制性会比大众产品比某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做得更好,慢慢地在AppStore上扩展进去,最后做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方块。我们脑子里带的是这个战略,所以垂直对我们来说是这个意思。
垂直还是蛮重要的,因为更大的需求可能不属于你,一开始没有人、没有钱没有用户,所以我觉得唯一可以成功的方式是靠垂直做一个竞争面积非常非常小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垂直领域都适合做同样的事情的,不同的垂直领域里需要挖掘到最深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在大学生领域里以课程表为切入点,做social和校园O2O,是因为我们觉得大学生都是有social欲望的同时,大家第一次有新的尝试,有非常大的欲望认识身边的人,这个东西都是有自然周期的。所以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真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影子,比如说social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学是最高的,因为你有新的同学,你想认识人的时候,找到你应该认识的人破冰并了解他们,一个学期上完了,大家可以变成朋友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我的自然现象的体现。
垂直领域虽然是很垂直但还是不好做,特别是在现代中国任何一个特别狭窄的领域如果是值得做的话,一定会有很多很多人来做,我们也在想怎么可以把自己形成的更多的竞争性的壁垒。我们做课程表是一个纯工具,做工具和social还是蛮不一样的,工具是没有任何壁垒的,就要做得非常非常清楚和精彩,3秒钟都可以做一张课程表,工具做起来还是蛮辛苦的。今天social还是挺好玩儿的,像一个冰块,有一大部分是在水下的,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非常简单,可能很多social产品的形态都非常简单,它是一个运营的东西,而且可能有很多很多的科技其实可以使用,但这些科技并不浮在App客户端里面。我们的开发资源只有3成是用在social产品上的,有7成用来做后台的工具。我写HCI是因为我在硅谷就是做大数据的,有些工作人特别特别适合做,有些事情电脑适合做,但如果把它们两个结合在一起,可以有很大的杠杆效应做一些很高效的东西。我们运营课程格子的社区,有六个人做这个事情,我们做了很多的工具,我们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完全靠一套算法做社区的运营,因为我们作不多,但我们没有一个三四十人的团队做这个社区运营,HCI可能是蛮有意思的领域,任何一个垂直社区值得投入更多的资源,数据也是一样的。有些公司会把最好的开发资源放在产品上,最后是实习生做数据,但实际上我们的数据后台是最难的一个地方,我们投入的资源还是蛮大的。
这是我们团队内部总是在说的一件事,你想做一个垂直的社区需要了解垂直的人群的特点,当你在了解人群的特点的时候会有非常强的欲望给他们贴上一些标签,我们团队会很小心地做这件事情,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第一是易读性,古代的时候政府都会用一张纸收税,在没有科技之前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会把整个城市的建设,比如说分区、分县、分省的东西,其实设计是为了可以更方便地知道每个地区产了多少税,可是这个设计并不是最人性的,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或者是可以产出最多的麦子,其实是最好衡量的东西。我们试图了解大学生的时候比较懒惰的方式是非要贴标签,所有的90后、95后都是“任性”、月光族,当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结果都没有那么好,其实真正好的东西是我们要找到一个简单的规则,这个理论可以发现很多的地方,这个例子不是特别好了,牛顿的理论可以放在看宇宙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苹果得到启发,这套结果是可以被证明的,当你做垂直人群的时候是要非常小心的,如果为了易读性过分地极端化一个人群,你可能会做一个极端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我们给他们贴什么样的标签?更多是对自己产品的规划,我觉得做我们这样一个垂直社区,其实产品可能只有3个功能,社区也是一样的,这些功能可能不是在产品上体现出来,但我希望一个大学生如果到课程格子上做社交可以感觉到1到3个非常非常简单的感觉,第一次使用这个产品可以得到的感觉,所以我们所有的运营是围绕着几个简单的点来工作。
第一是归属感,你看到本校的时候会有亲近感,第一个信息一下子就想到了校园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第二个事情是安全感,其实大学生有跟社会social的欲望,但这是另外一种欲望,也有在校园里面有更安全更有心人的一个social,他希望在某一个地方上找到地方希望找到大学生,而不希望父母进来,社区某一些功能是需要学生号、学生卡来验证的,我们发现验证后的用户的活跃度是没有验证的3倍,通过一些验证或者是本身我们就是一个课程表,不是大学生都不会装和听说过这个产品,我们可以保证是一个更安全的社区。第三是轻松有趣,我们这个社区一开始也是利用了一些匿名的功能传播转发性,因为匿名可能有一些更火热的话题,是很好传播的,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搜索的版本是树洞,我们是纯匿名的没有做任何运营的引导,我们发现树洞的社区里面其实说了很多很多负能量,因为校园是非常封闭的场景,很多人会做人身攻击的话,很多人会很不开心,我们发现这些非常非常负能量的帖子的病毒性是非常高的,如果他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空间上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流量,但这些帖子学校的留存率是非常低的,我们觉得自己做错了这件事,把那个功能整个砍掉了,我们三个月没有做任何social的事情,暑假之后才开始做这件事情。这次我告诉团队,不管这个东西火不火,KPI是什么,一定要保证这个社区是轻松有趣好玩儿没有任何负能量的东西。你的产品有三个核心功能点,我们是导入、看课表、课程提醒,但我们的社区其实就是这三个点,我们设了之后永远不改变它,我们的用户以这样三个点自我吸引和排除,有的人不喜欢我们的正能量可能会离开,这是OK的。
这个图是我们团队做产品和做社区的一个思维方式,你怎么知道什么东西是对的,其实最近课表行业也是在行业内因为各种原因会讨论得比较多,我们也看了行业内对我们产品的评价或者是前景的评价,有很多人会说大学生群体有很多的优点,传播性比较强,缺点是毕业之后就不用了,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会把所有的观点放成2×2的图,我们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基本上只有两种,一个是以数据为主的,一个是以思维为主的,外部是行业的专家给我们的评价,内部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内部的反馈是我们每个人、我、产品经理对我们这件事是否真的有信心,是否真的觉得我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称之为灵感。所有做不同产品阶段的时候及这四个事情是不一样重要的,灵感可能是很极端的东西,比如说乔布斯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他做iPad的时候,另外三个东西都是0,没有任何内部的东西,因为这个产品不存在,外部的行业都说大家不需要这个东西,他唯一有的就是他内心的一个灵感,但是我们不是乔布斯,我们刚做课程格子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灵感,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火,最早看到最初的留存率,内部的数据给了我们一些信心。我觉得做一个垂直社区,我认为这四点里最好的一嗲是行业观察,我知道大家很多都是行业的专家,但这是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的,因为垂直人群是非常难理解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用户,你有一个非常有逻辑很聪明的人会说出非常有道理,但其实是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在做垂直社区这件事会忽略掉左下角的盒子。
最后我们开始做课程格子的时候,不管是投资人还是行业内还是朋友内部讨论,大家说这个人群是否有一天可以突出大学领域扩大到社会上,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花了很多的时间参考已有的公司,其实我们认为在中国做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校内和人人网,我们看到了他们是怎么做推广的,是怎么送鸡腿的,什么时候贴海报的,发多少张传单,校园大师系统是怎么建立管理奖励招聘的,所有的事情了都列了非常长的单,学了他们做过的东西,我问过超过100个同学,说你们为什么不用人人网了?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来没有做过总结,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校内网试图做人人网失败了,证明说大学的垂直社区是不可能做的,因为其实世界上真正能做到校内覆盖的垂直社区在这个世界上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校内网,一次是Facebook。Facebook其实成功的踏出去了,做了一个世界级的产品,人人网没有,成功率是50%。历史性的公司只发生一次,一个东西只发生一次或者是两次的时候,是不能用概率和统计学来干这个事情的。如果我们成功了,它可能也会是第一次,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学习历史,但我们不做任何的总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不少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最近有一个90后非常火,他做了跟课程格子的很类似,您作为同行是怎么来看这个情况的,怎么看跟同行间的竞争的关系?
李天放:我觉得竞争还是好事,你要是被狗追可以走得更更快。我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你永远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有同情心,你可以感受到如果你站在对手的位置上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创业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如果可以造成话题他可以带流量你有应该做这件事情,我们不做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些话题本身,比如说90后或者是80后,这些都是假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对比。其实90后里也有很多非常非常低调有才华的创业者,80后里面有很多高调的创业者,年代只是一个维度,维度还有很多很多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底线,我觉得竞争的角度上你应该找到你自己想玩儿的游戏,如果你要是可以衡量一件事情,就要知道它是什么,我们这个团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宅的,我们喜欢呆在办公室里面,喜欢编代码和用户聊天,我们基本不出去,PR的角度来说我们做得远远不如超级课程表,这是一个事实。所以数据上其实大学生不care,这是我们幸运的一件事,如果我们做的是脉脉,就是一个巨大的PR危机,好消息是大学生的关注度还是蛮低的。我前天去了一个学校,我问了当场的月胡说,你们有多少人看了超级课程表的最新的PR,他们都看了。我说有多少人因为这件事装了超级课程表?没有。有多少人换了课程格子,也没有。这件事对我们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这是我们比较幸运的一件事。但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我们可以比的点,我们认为我们做得最好的愿意把它做得最好的点,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游戏规则都是以公司本身来设计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来比PR尺度的话,这个尺度就不重要,我们需要找到重要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我们内部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社交的留存率,我们就去比7天和30天的社交留存率,所以我们需要玩儿自己的游戏,这是我们内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提问:现在有没有开放商业合作?因为我在看来是在传播行业,操作一个品牌是需要在校园做推广的,联想ThinkPad、银鹭、雀巢等等我们的传播很多,我我们想找这方面合作的渠道,你们做开放吗?
李天放:我们是内测的beta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大学生分期的事情,和送餐的公司合作过,我们是在尝试的阶段,现在做这些事情是想知道垂直社区的价值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就会说,因为有垂直人群,这就是一个更精准的推荐,垂直的用户虽然不是特别多,所以更了解需求,转换率是10倍或者是100倍,我们现在也做这个尝试,我们是否可以带来100倍的转换率,当我们认证了这个数据的时候可能再开放这个接口。
1.《课程格子 课程格子CEO李天放:有竞争是好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课程格子 课程格子CEO李天放:有竞争是好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