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是清朝第一支现代化军队。虽然不是从袁世凯开始,但袁世凯接手后确实依靠自己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北洋军成长为晚清最强大的军队。
北洋军可以说是支撑清朝统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说是压垮清朝骆驼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1894年袁世凯从朝鲜回国后,为什么得到朝廷各方的认可,让他去车站接管训练?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曾经为朝鲜训练过一支比较现代化的军队,这不仅给他起了“会兵”的名号,也让他积累了训练经验。
很多人认为袁世凯在朝鲜时相当于“皇帝”,其实是因为他训练和控制军队。
清朝虽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洋务运动,但对新军还是一无所知。
袁世凯在朝鲜练兵的经历让很多人对他有一定的期待。
那时候李师傅已经七十岁了,每一次甲午战争都输了。他没有精力去主持小站的训练。
何况淮军一次次失利。即使李想让自己的心腹来主持训练,荣禄等人也未必同意。
袁世凯当时很特殊。1881年入淮军大营,后留朝鲜,与李大人并无深交。
李大人认为袁世凯出生在淮军,应该算是自己人。
荣禄等人认为袁世凯和李没有深交,也许可以为己所用。
就这样,袁世凯成了接管车站训练事宜的“热点”。
于是,袁世凯于1895年赴天津站,在各部队的共同推荐下,接下了训练新军的任务。
如果袁世凯在朝鲜发迹,小站训练为袁世凯后来的真正崛起积累了资本。
袁世凯小站练兵成功,不仅在于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强,还在于知人用人。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在驻地的新军是以德军为基础的,但是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呢?袁世凯不懂。
因此,如果他想把那些理论付诸实践,就必须雇佣更多的专业军事人才。
袁世凯当时寻找的军事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直接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教官或顾问,另一种是聚集曾经学习过的军事人才。
例如段,1887年毕业于天津军事装备学校,1889年赴德国留学。
李还高度评价了段,称赞段“熟悉军事,善于创造,人才济济”。
袁世凯在小站接管训练后,专门招募了段、等一批人才。
冯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但他也毕业于天津军事装备学校,天津军事装备学校还聘请了许多德国教师。
王世贞也是天津军事装备学校毕业的,在山海关教书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了西式教学模式。
袁世凯拉拢了一大批年轻的军事人才,因为他们不仅接受了相对系统的教育,而且更能接受新的训练。
这些人后来成了袁世凯的心腹,袁世凯很了解他们,他们几乎都追随袁世凯。
袁世凯在车站训练的新军,不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北洋军,也不是完整的北洋军。
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是新建的7000人左右的军队,后来并入吴伟军。
吴伟军由五支军队组成:聂世成吴宜军是前武威的军队,董福祥甘军是后武威的军队,宋庆义是武威的左军,袁世凯的新军是武威的右军,荣禄是亲统一的武威中军。
这个吴伟军可以说是由当时清朝手中最精锐的五支军队组成,堪称清朝最强的战斗力。
但1900年战役后,前后左右中军几乎消耗殆尽,只保留了袁世凯的武威右军。
当时袁世凯恰好奉命率领武威右军出征山东,后来加入了“东南互保”,所以不但没有受损,反而壮大了。
在吴伟军的前、后、左、中军几乎耗尽之后,清朝不得不再次试图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统治。
因此,经过一番讨论,清朝决定重新训练新军,命令各省诸侯“去旧练新”。
袁世凯当时是直隶总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在武威右军的基础上,做了北洋常备军的左右镇。
1904年,北洋常备军正式组建两镇周围的军队后,袁世凯再次奏响朝廷,命名为北洋第一镇、第二镇。
同时,袁世凯在河南、山东、安徽三省招兵买马,从而编练了北洋三镇。
1905年,北洋四镇由北洋三营、武威右军和驻南苑、公瑾的自强军组成。
后来袁世凯带着留在山东的武威右军先锋第十二营和四镇步炮第六营,在山东征兵,组成北洋五镇。
早在1902年,朝廷就看到了袁世凯对新军的有效训练,把北京旗常备军送给他训练,1905年编为镇。
从“京旗”二字,也可以看出京旗常备军的兵力来源,所以京旗常备军成军后改为北洋第一镇。
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看出袁世凯为什么对北洋军有这么大的控制权,因为北洋六镇是自己手里来的!
可以说,冯连、、段、、吴长春、王世贞都是袁世凯带出来的心腹。
除了袁世凯,几乎没有人能指挥。
载沣于1908年罢免了袁世凯,但到了1911年底,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他们。
这也是袁世凯为什么三年不在,却还能继续控制北洋军的原因。
1.《北洋军 北洋军的由来,袁世凯牢牢控制北洋军的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洋军 北洋军的由来,袁世凯牢牢控制北洋军的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2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