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农抑商”到“工商业并重”——中国传统社会商业观的曲折演变
商业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行业。司马迁引用《货殖传》中周树的话说:“农民不出去,就没有粮食;如果工人们不出去,他们将无事可做;如果他们不歇业,他们会有三宝;如果他们不能脱离危险,他们的钱会更少。”。钱少,山泽不富。这四个也是百姓衣食的来源。“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必须有四大基本产业,即农业、工业、商业和危险,这四大产业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但在传统社会,商业被称为“最后的产业”,农业被称为“自己的产业”。
就连对商业比较宽容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也多次颁布强调“农业是世界之本”的诏令。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说:“大家都说农、桑、食、服是基础,但是他们抛弃了这个,走到了最后。很少有人保存自己的劣势...我认为,吃饱了就是禁令的终点。”清朝雍正帝告诫全国人民:“农业是天下第一要务,工人家属是最后”,要求各级官员“平日注意劝导,让百姓知道这个行业的价值”。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商业为最后,不允许“舍本逐末”,所以要“重成本,抑最后”。
但是,在任何时代,思想和实际操作都不一定同步。在实践中,不同的统治者会有不同的取向。要保证“农业是商业的目的”,就要“重农抑商”,以重农为目标,以抑商为手段。“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大臣管仲说:“杀(抑)商贾之民,以利四郊之民(即农民)”。后来秦国商鞅进一步发展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它变成了系统全面的国策。他采取的措施是: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增加商人家庭的税收;提高交易税和酒肉交易的税率,降低商人的利润空;实行垄断制度,把最赚钱的生意交到国家手里;控制粮食贸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禁止商人运粮,禁止农民买卖粮食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称“重农抑商”,并扩展到全国。
当然,很多时候,国家重农抑商,并不是要彻底废除商业,而是要把商业变成政府控制的商业。重农抑商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打压商业。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中,重农抑商的思想和实践是不断变化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各国采取各种方法来丰富强兵,以进行竞争,一些国家鼓励商业。工商业者逐渐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获得了独立经营的机会,出现了陶铸、艾盾等富商。
汉文帝、景帝时期,他们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所以商业繁荣。司马迁描述道:“韩兴,国内的,开关梁,池山泽的禁令,都是以富商大贾为基础,交易不合理的东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汉武帝上台后,重农抑商,将一切赚钱活动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导致了商业的衰落。汉朝灭亡后,天灾人祸不断,政府日益打压商业,于是商业沦落到消失的境地。
中晚唐时期,抑商政策放松,商业大发展。在宋代,商业非常繁荣,社会对商业的看法和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梦德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指出:“如果你有收入,农业将支配你的生活;住在一个地方就是成功,工作的治理也是成功;不管有没有贸易移民,商业规则也是;药膏是继承者,秀才的统治也是生命。”也就是说,学者、农民、商人只是管理学生的不同策略,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人尚有四体,而扼杀其中一体,无异于无知。工作和生意,桌子的尽头。”明代学者王阳明更主张四人同列,说:“古人业异,道同,尽忠职守。”
不仅人们的观念变了,国家政策也变了。到了宋朝,抑商政策放宽了。宋太宗下了一道圣旨:“除了商旅币,他卖夫妻,做小买卖,不许收税。”"在浙江省和浙江省,纸扇鞋和小片是不征税的."。之后,真宗、仁宗屡发诏令,减了不少杂税。
明末张进行改革,提出“厚商”政策,说:“若不能用商使农民受益,则农民必患疾病;如果农民不能用资本做生意,生意就会生病。因此,商业和农业的趋势经常被权衡...想为民所用,不困,轻关市场,厚商惠农。”他明确反对国家干预商业,反对政府和商家(加盟商)分享利润的商品垄断的垄断体制,提出用“厚商”代替“抑商”。他要善待的商人不是剥削农民的奸商,而是当时新兴的城市工商业者。到了清朝,抑商不再占据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要地位。乾隆皇帝想:“大概是街上的事,听民间流传的时候。一旦由政府管理,它就寻求造福人民,但奉行“不合作,不改变”的原则。意思是,商品流通,让老百姓干这些事,国家不管,国家管了会对老百姓不好。可见,明清时期,国家不再完全强调农业,压制商业。
总之,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工商业都是基础”的观点,说:“儒生不重视,以工商为末,乱论。当丈夫为圣王的欲望而工作时,商人使之来自路人,幌子也一样。”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业务已经从“最后的业务”变成了“主要业务”之一。
1.《工商皆本 李伯重: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中国传统社会商业观的曲折演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工商皆本 李伯重: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中国传统社会商业观的曲折演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0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