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树起“尊王攘夷”的旗帜,虽然不是每次发动战争都得到周天子的允许,但都要倚重周天子的名号,也都师出有名。

比如,齐师讨伐楚国,双方首先就战争正义性的问题,展开了交锋。

《左传》: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楚国使者质问齐军凭什么侵略楚国。管仲给了三条理由,首先他辩称,召公给予了姜太公征伐诸侯的权力,并有明确的范围;其次是两个具体的原因,一是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进攻茅草,导致天子祭祀无法进行;二是周昭王南征至今没有回去(其实是淹死了)。

到了战国,周天子已经成了傀儡,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根本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甚至大夫兴兵也不少见。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荀子也只能承认现实。

但荀子仍然试图规范君主的战争行为,因此,他认为君主是主导战争第一位的因素,将领带兵打仗是第二位的因素。

君主贤能则国家治理有序,君主无能则国家动乱;君主推崇礼义则国家治理有序,君主不注重礼义则国家动乱。国家治理有序,则军队强大,国家动乱则军队疲弱,国家政治是否稳定是军队强弱的根本。

一句话,政治决定军事,君主决定政治。

作为国家的君主一定要给官兵以信心,觉得国家的未来有希望。君主值得仰仗,则官兵愿意效力国家,反之,则官兵不肯出力。官兵愿意效力则军队强大,否则就会疲弱,官兵是否愿意效力决定了军队的强弱,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如何能让官兵拼死效力国家呢?应该论功行赏,但不能唯军功论,礼义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有上中下三策。推崇礼义,勉励军功,这是上策;重视礼义,强化奖罚军功,这是中策;轻视礼义,只追求军功,这是下策,如何处理军功与礼义的关系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就正反两方面比较而言,以下是一般的规律:

君主喜欢贤人则强,忽视贤人则弱;君主爱护人民则强,不爱护人民则弱;君主的政令言出必行则强,朝令夕改则弱;人民团结一心则强,民心不齐则弱;奖赏慎重则强,奖赏轻率则弱;刑罚庄严则强,以刑罚凌人则弱;装备充足精良,保养维护良好则强,装备粗劣,保养维护差则弱;谨慎用兵则强,轻率用兵则弱;号令统一则强,政出多门则弱。

三湾改编为什么在我军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赋予了我们的军队以灵魂,从此我们的军队就是一支新型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彻底与军阀划清了界限。

军队双首长制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也是这一思想在组织上的具体体现,我们只打正义的战争。

1.《乐德乐文史漫话 什么样的军队能打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乐德乐文史漫话 什么样的军队能打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