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绛邑公主既生得不好,又嫁得不好。而且绛邑公主的嫁得不好,还多少和馆陶公主有点关系。
绛邑公主是汉文帝刘恒的女儿,但母亲则是位不知名的姬妾,也就是说,绛邑公主是庶出。
比起馆陶公主是窦皇后的女儿,绛邑公主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幸运的是,汉文帝就这两个女儿,还都算宝贝,没舍得让他们嫁给匈奴和亲。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有朋友就说了,明明是绛邑公主嫁给绛侯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嫁的好啊,人家封邑就有绛县的八千一百八十户之多。
更牛的是,绛侯是彻侯,类似于后世的世袭罔替,基本和西汉老刘家的王一样,是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真的是又有地位,又有实惠。
而馆陶公主嫁给了谁呢?嫁给了堂邑侯陈婴的孙子陈午,虽然堂邑侯也是列侯,却是汉武帝那一堆功臣里的倒数第二,封邑才六百户,后来给刘邦的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当丞相,才增加到1800户封邑。
那怎么能看出汉文帝宠爱馆陶公主呢?
看封号就知道了。
人家馆陶公主是汉文帝继位后就被册封为馆陶公主。封地就在馆陶县,贵比王侯。嫁给堂邑侯陈午,那就真的是陈午在尚公主,有夫凭妻贵的意思。
到了汉景帝登基,馆陶公主又被封为馆陶长公主。汉武帝继位,刘嫖又被封为馆陶大长公主。一次都没落下。步步高升。
而绛邑公主,是嫁给绛侯之后,被称为绛侯公主,又被称为绛邑公主。有点妻凭夫贵的意思。
这一里一外,可就看出不一样来了吧。我们可以猜一猜,两位公主,谁在嫁人之后的日子,更好过一点?
也许汉文帝是想补偿一下绛邑公主这个庶出的闺女,没办法,封建王朝,有各种制度管着,汉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只能让绛邑公主嫁的好一点,求个一辈子衣食无忧也就不错了。
不过啊,世事难料,绛邑公主还真的嫁得不太好。
绛邑公主的夫君绛侯周胜之是周勃的长子,周勃的次子,正是大名鼎鼎的,周亚夫。
周亚夫作为次子,当然没权力继承绛侯的爵位,但是人家周亚夫挺争气,会带兵,治兵很严。
《孙子兵法》有云,为将之道,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周亚夫带的兵,能直接把汉文帝挡在细柳营外不让进,你是皇帝也不好使,没有军令,谁也不行!
结果那个神神道道擅长看相的许负就说了,三年之后,你封侯!
周亚夫说了,我不信。
结果,公元前162年,也就是汉文帝后二年,周胜之因为杀了人,被拿掉了绛侯的爵位。文帝让大家推举周勃的一个好儿子来继承爵位,周亚夫顺利当选。
要是按馆陶公主是公元前177年嫁人,绛邑公主也是这个时间段嫁人的话。那么绛邑公主也就过了十来年的好日子。
而周亚夫则在汉景帝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3年,含冤入狱,绝食自尽。
换句话说,即使是绛邑公主一家依仗着周亚夫,还能过得可以的话,到这一年,老周家就彻底没有好日子了。
其实,我们稍微留意一下的话,即使是周亚夫之死没有连累到周胜之绛邑公主一家子,绛邑公主的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好。
因为在周亚夫去世之前,汉景帝前元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50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汉景帝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同年四月,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同时被立为皇后。
那和绛邑公主有啥关系呢?
绛邑公主的公爹不是绛侯周勃吗?
而周勃,正是在跟随汉高祖刘邦平灭第一个叛乱的西汉异姓王燕王臧(zāng)荼(tú)之后,被封为绛侯。
臧荼有个孙女,叫臧儿,因为父亲和叔叔们都逃往匈奴,所以沦为平民。
臧儿有个女儿,叫王娡。
王娡先是嫁给了一户农家金王孙,生了个女儿,叫金俗。
臧儿不太甘心就此沉沦,又找了个人,给女儿看相。
那人说王娡贵不可言,能生个天子出来!
“专家”一“鉴宝”,臧儿哪能忍得住,竟然就强行把王娡从金王孙家要了出来。
想尽各种办法,最终把王娡送进了当时的太子刘启的府中。
刘启和王娡一见钟情。王娡给刘启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未来的汉武帝,刘彻。
汉景帝刘启有多宠刘彻和王娡呢。
封太子刘荣的同年,就封刘彻为胶东王,这是封建制度不允许的。
汉景帝刘启还活着呢,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妻妾不可以有太后这个称呼,但是,因为薄皇后在,没法给王娡更好的名分,就直接封王娡为胶东王太后,算是母凭子贵。最后又一起升格,称为太子和皇后。
咱们捋一捋,就是绛邑公主的公爹周勃,灭了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外曾祖父燕王臧荼一家。
您说,景帝一朝,甚至汉武帝一朝,单从皇后王娡这头来说,会对绛侯一家,有啥善意吗?能说绛邑公主嫁给绛侯,是嫁的好吗?
因为王娡这位新科的皇后,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刘彻能当上皇太子,和王娡与馆陶公主的共同运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帝的时候,长安缺粮食,一个措施就是让彻侯和藩王们之国。就是回自己的封邑吃饭去。朝廷负担太重,供养不起了。
绛侯周勃就是那时候二次罢相,起个带头作用回到绛县去了。
而嫁给堂邑侯的馆陶公主,也跟着陈午回去了。
景帝的母亲的太后窦漪房眼睛瞎了,就以此为借口,把文帝的弟弟梁王留在了长安。
虽然史无记载,但是估计应该也是这时候馆陶公主也借势回了长安。
这一次,可就没绛邑公主什么事了。
虽然说起来窦太后也算绛邑公主的嫡母,但毕竟不是自己生的,简单说就是没这么亲近。
这一远一近,一在天边一在眼前,区别可就大了。
馆陶公主既然回到了大汉朝廷的中心,那就借着出入皇宫的方便,开始积极地为自己和老陈家的堂邑侯稳固权势,谋取利益。
这事还真不能全怪馆陶公主。文帝的时候,诸侯王和西汉朝廷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了。文帝先后平灭了济北王刘兴和淮南王刘长的两次叛乱。
到了景帝的时候,又出现了七国之乱。最终被汉景帝平灭之后,实行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更是以“酎金夺爵”的方式,兵不血刃,削去了106个列侯的爵位。
所以,还真的没法对馆陶公主的这些活动太过指责。
而馆陶公主用的方法也比较别出心裁,她不断地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讨弟弟的欢心。
不过,有得就有失。当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到了七岁,馆陶公主想把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的时候,就遭到了刘荣的母亲栗姬的强烈反对。
理由很简单,馆陶公主太过分,老是给汉景帝进献美女,栗姬渐渐失宠,栗姬能不恨始作俑者馆陶公主吗?
馆陶公主见一计不成,立刻转向了刘彻。
与刘彻的母亲王娡一拍即合。
这事定下来,馆陶公主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在汉景帝耳朵边说栗姬的坏话,说刘彻的好话。
慢慢汉景帝就有废长立幼的心思了。
本来汉景帝是不太信的。可巧栗姬不太会做人,有一次汉景帝觉得自己身体不太好,把儿女们都托付给栗姬,结果栗姬竟然不愿意!
这下让汉景帝对栗姬的看法就很不好了。
等到公元前151年,无子失宠的薄皇后被废,王娡就开始活动了。
她的办法很聪明,让大臣上奏请立栗姬为后,毕竟栗姬的儿子刘荣是太子,母凭子贵,说得过去。
汉景帝大怒,把上奏此事的九卿之一的大行令当场杀了。
废立之事,能是你一个大行令可以议论的?
大怒之余,竟然顺势把太子刘荣也废掉了。馆陶公主长期的努力,终于收获了成果。
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共同努力之下,刘彻当了太子,王娡当了皇后,而馆陶公主摇身一变,成了未来汉武帝的岳母。
前面咱们说了,王娡和绛邑公主嫁的绛侯家又算是有“世仇”,这样一比较,馆陶公主真的是生的又好,嫁的又好。
从汉朝的制度来看,绛邑公主并不能说是“无人问津”。依据汉制,公主必须嫁给列侯。不存在像后世“榜下捉婿”,抓个金榜题名的状元郎当驸马。毕竟也无状元郎可抓,汉朝还是“察举制”。
而驸马这个称呼也是从汉朝驸马都尉这个名称来的。
这个时期,基本可以做到“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毕竟驸马都尉是两千石的官职。待遇还是不错的。
当然,咱们前文也分析过了。馆陶公主因为是嫡出,相比较绛邑公主,确实赢在了起跑线上。
而西汉王朝,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开始起,汉朝的女性参与和干涉朝政,就比其他朝代的女性要多得多。
之后的文帝的妻子窦漪房,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景帝皇后王娡的母族,王娡的母亲臧儿也被封为平原君,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都是非常鲜明的例子。
当然,也是有汉一朝外戚专权的由来。影响到东汉时外戚专权和宦官掌权轮流祸害东汉王朝,是东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说到馆陶公主的所谓受宠,也和馆陶公主自身善于权谋,积极主动为自己谋划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馆陶公主的身上,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那句话: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1.《大红花897 汉文帝仅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红花897 汉文帝仅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