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在整个历史中都是一股清流。朱元璋似乎开了一个并不算太好的头,虽然治理国家得当,但是由于朱元璋为农户出身,不擅长做学问,这也导致他的后代也都朝着这方面发展。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是出了名的昏庸无能,他宠信宦官魏忠贤,不事朝政,整日做木匠活,简直活得不像一个皇帝。

这位素有当代鲁班之称的明熹宗朱由校,历来被评判为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代皇帝。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后世的史料中有关于他的记载,基本都是昏庸、目不识丁、沉迷木匠建造,他为了做自己喜欢的木工活,将所有的朝廷事项全部扔给了魏忠贤,到了后期,几乎所有的权力都被魏忠贤一派垄断。魏忠贤与他臭名昭著,史上提及几乎全部是黑料。

朱由校之上明光宗朱常洛,仅仅在位一个月就去世了。16岁的朱由校甚至来不及学习治国之道,就被拥上了皇位,他没有成长的过程,在临危受命后仓促上位,因此他不识字,似乎是有起源的。如果论及朱由校“文盲”这一评价,基本是经由近现代史料、文艺作品来呈现的。比如在天启四年(1624年)时,左副都御史杨涟写奏章弹劾魏忠贤的罪状,但是朱由校由于文盲看不懂奏章,竟然将奏章扔给同为魏忠贤一派的王体乾来阅读,可想而知,王体乾当然不会老老实实地读奏折,三三两两几句话就把事情盖过去了。

然而,这件事情在《明史》中记载:“杨涟劾忠贤疏上,帝命体乾诵之,置疏中切要语不读,涟遂得遣。”并未具体写朱由校让他人替自己读奏折的原因,只是简单地写了事件经过。有关于朱由校文盲的记载,基本都是后人所言,并不是当时明朝官员所记录的。因此朱由校“文盲”的形象,其实只能打一个问号。

其次,朱由校对于木工的研究,在当时达到了巅峰的水平。在平时的生活中,朱由校对木工活尤其痴迷,他感觉自己读书批奏折时临时的小塌睡着不方便,于是便动手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床。他的木雕雕刻,曾流落于民间,结果被炒到了天价。天启五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亲自监督、设计修建了三殿。

最后则是他与魏忠贤的关系。事实上,他昏君的名号有一半原因要归结于魏忠贤。历来传统观点认为,他是因为不识字且对朝廷之事不感兴趣,所以信任魏忠贤一派。那么,当我们对比他与崇祯皇帝时,似乎他与弟弟朱由检是正反两面。朱由检一上位便风风火火地严肃治吏,将佞臣魏忠贤处死。但是,当魏忠贤死后,明朝似乎并没有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有人认为魏忠贤已经种下恶果,明朝灭亡是必败的结局。

若谈论魏忠贤,需要谈论在他之前的党派之争。明朝自朱元璋起就开始大力推崇科举制度,因科举制度选拔贫穷知识分子入宫,因此文官集团自发形成了一股儒生势力,到明神宗时,党派争斗在所难免,因为朝廷内贵族出身的官员与贫寒士子天生处于对立面。这场党派的争斗最终以儒生代表东林党获胜,而东林党的崛起,才是明朝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在朱由校刚登基时,他其实就意识到了东林党权势的问题。“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万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而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从他为《三朝要典》写的序言就能看出,其实他早就预言了明朝的结局。朱由校之所以任用魏忠贤,是因为当时东林党权势过大,他需要找一个傀儡来压制东林的势力。

魏忠贤便是他压制东林党的工具。表面上看,魏忠贤控制了皇权,但其实他只是负责将朱由校旨意变现的那个人,真正在后操控的是朱由校。因此,在朱由校在位期间,虽然他看上去不务正业,但是如果细查史料,并未发现其统治招致的灾祸(除天启六年引发的天灾)。而在他之后,朱由检将魏忠贤处死,文官势力又有丛生的痕迹,朱由检晚期统治权力几乎被架空,根本无法左右朝政。

因此,朱由校作为皇帝,其实并不昏庸,只是因为其在位时间过短,还未实现统治的遗愿,而朱由检与朱由校的统治理念又大相径庭。倒不是说两人谁对谁错,真正的错误是两人统治无法交接而产生裂缝,这个裂缝最终使明朝分崩离析。

1.《兔大圣公社 朱由校的木工活在当时属于什么水平?看这件手工作品,堪称一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兔大圣公社 朱由校的木工活在当时属于什么水平?看这件手工作品,堪称一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