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中记载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突厥之族,类同匈奴,游牧民族,始现于唐,历时百年,同唐相战。迁徙中亚,分布较广,数量众多。
如今,我国已然重新回到世界强国行列。回首上个世纪,因为统治者软弱无能,我国屡次遭受列强侵略欺辱。时隔几十年,我国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有望和古代一样成为世界一等强国,甚至是世界中心。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从汉朝开始至清朝初期,我国一直都是公认的强国,周围不少国家皆为藩属国。
例如大唐时期,不少国家都会派遣使者前往学习,日本的遣唐使便是最有力地证明。除此之外,长安在当时堪称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其他国家的都城远不能及。不过,正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他国家的人多少会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要客观评价唐朝,还需寻找同时代其他国家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大唐在他国眼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但是,因为唐朝距离今天已有上千年之久,很多文献已经无从考证,并且其他国家不同于我国,大多已经成为过去,诸多历史文献也随之而失落。
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学者意外在蒙古国境内发现一处古迹,其中包括三块历史意义重大的石碑。那三块石碑分别记载了突厥君主同两位贵族大臣的生平事迹,而今天所要介绍的主角便是其中一块石碑,叫做阙特勤碑。
从碑名可知,“阙”为人名,“特勤”则是突厥贵族子弟的称号。整块石碑有两种文字,一面为突厥文,一面为汉字,主要记录了阙特勤同后突厥创立者毗伽可汗的事迹。可在专家将碑文翻译之后,却发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两种文字所记载的含义似乎恰恰相反,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先行了解一番突厥民族。“突厥”这两字最早出生于唐代的史书中,他们同汉代的匈奴人一样,是活跃于蒙古高原的一个游牧民族,不同的便是活跃时间不同。此时,匈奴人大部分已经迁徙至中亚地区,而突厥民族从隋朝开始活跃于北方,在唐朝曾多次与中原政权交战。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可当他刚刚登基不久,突厥军却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可见其行动快速,机动性强,唐军还未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攻至都城之下。不过,李世民并没有慌张,反而从容不迫的独闯突厥可汗大营,与对方达成协议,轻松使突厥退兵。
随后,李世民派遣“战神”李靖前往攻击突厥,先后将东突厥与西突厥消灭。数十年之后,东突厥叛国建立后突厥政权,而阙特勤与毗伽可汗便是建立后突厥的主要人物。阙特勤勇猛善战,曾多次与唐军作战,并两次大败唐军,毗伽可汗在他的扶持之下建立后突厥。
简而言之,阙特勤对突厥重新统一贡献重大。阙特勤死后,毗伽可汗为了纪念阙特勤帮助他上位,特意写下长篇祭文,正是阙特勤碑上的主要内容。第二年,唐玄宗听闻这个消息后,同样为阙特勤写下一篇祭文,并且命令工匠将其刻在阙特勤墓碑之上。
因此,阙特勤的墓碑之上便出现两篇不同文字的祭文。其中唐玄宗所写的祭文,主要表达了对阙特勤的怀念之情,以及大唐同突厥之间关系友好。总而言之,唐玄宗所写祭文内容无非是对其离去表示伤感与遗憾。借此机会,既彰显大国气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
但是,毗伽可汗所写祭文,其含义却截然不同,更像是在控诉大唐。他借助阙特勤的事迹,告诉众人大唐是突厥人最大的敌人,不能轻易相信对方的前言蜜语。否则,突厥人将会迎来灭亡。由此可见,当时突厥人对大唐的恐惧,同时也说明大唐确实强大。
不过,后突厥很快便被消灭,突厥民族同匈奴一样,一路向西迁徙。如今中亚大部分国家都是突厥人,在新的时代,它们又重新与我国建交,致力于和平与友好发展。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便是和平与发展,双方之间将不会继续发生战争,共同携手发展才是硬道理。
1.《忆沫史事 蒙古国发现两文石碑,碑文一面歌颂一面控诉,看后感慨唐朝的强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忆沫史事 蒙古国发现两文石碑,碑文一面歌颂一面控诉,看后感慨唐朝的强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