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五千年长河,战火纷扰从未停止,封建时代下,不同政权之间,短兵相接乃世间常事,无数乱世孕育而生。而成王败寇乃历史定局,战争虽残酷,但其乃时代发展之动力。

时至今日,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战火硝烟离我们远去,但在遥远的封建时代下,随时随地都会爆发战乱,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或是世人野心的驱使,皆是战争的导火索。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战乱从未停止,从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斗争,到封建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乱,每一次战乱,皆有无数人牺牲,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为了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世人想方设法,研制出各种兵法,同时无数将领披挂上阵,用血肉抵御住敌人的进犯。但在古代,国与国之间交战,不会斩杀他国的使者,这个规定成为世人遵循之道。不斩来使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阶段百家争鸣,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成为世人遵循之本,其主张人人平等以礼治国,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人们开始注重礼教,从而在国与国之间交战时,不斩来使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

在公元前596年,楚国为了促进同盟国之间的合作,派出使节来到齐国,但当时宋国和楚国乃邻邦,两国在领土问题上一直争执不断,楚王下令让使者申舟避开宋国,绕路前往齐国。这一消息传到了宋国大臣华元的耳里,其认为楚王之举乃小人之行,一怒一下他斩杀了出使齐国的楚国使者。

听到使者被斩杀的消息,楚庄王极其震怒,他带领士兵将宋国围得水泄不通,整整九个月,宋国国民无法外出,无奈之下宋国只能派出华元,前往楚国军营内,向楚庄王赔礼道歉。与此同时,楚国军队的粮食消耗殆尽,不足以支持其继续围堵宋国,于是楚庄王接受了华元的道歉,签订了停战协议,华元也作为人质来到了宋国居住。自此开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规定。

这种规定一直被世人沿用至今,但在汉朝时期,一名大将却不顾规定斩杀了敌国的使者。这位大将名为耿恭,其是名门之后,耿恭的祖父乃东汉的命官,其叔叔乃建威将军,是世人敬仰的大将。耿恭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成年之后,成为了东汉的武将。

耿恭自幼酷爱习武,练就了一身杀敌的本领,并且对兵法有着深刻的见解,成年之后步入仕途,通过其能力,在军队之中平步青云。其为人慷慨体贴部下,受到了士兵们的尊敬,到了公元74年,刘张出兵车师,任命耿恭为司马,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功抵御了匈奴的多次进攻,后来被晋升为将军。

永平18年,汉明帝去世,车师和匈奴因此举兵反抗。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耿恭和其部下被匈奴大军围困,成为了瓮中之鳖。随着时间的流逝,耿恭部队的粮食消耗殆尽,为了鼓舞士兵,耿恭与部下们一同生活,亲自上阵杀敌。匈奴面对耿恭顽强的抵抗,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为了避免军力损失,匈奴单于派出使者,想要劝说耿恭归降匈奴。

面对匈奴的使者,耿恭并未动摇内心,他誓死抵抗匈奴。当匈奴来使抵达耿恭大军之内,耿恭不顾世间不斩来使的规定,将匈奴来使杀死。为了增强部队的士气,耿恭让士兵在城墙上烘烤匈奴的尸体。

匈奴单于见自己的使者被敌军斩杀,即震惊又愤怒,其加派人手将耿恭的领地围得水泄不通,见状汉朝士兵深知只有誓死抵抗,方能保住性命,因此每一位士兵都拼尽全力,迸发出极大的潜力,与匈奴大军周旋。

耿恭率领部下,与匈奴展开了为期数十日的攻防战,最终汉朝援军抵达,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耿恭守住了城池,同时拖延住匈奴大军,成为战役胜利的最大功臣。虽然耿恭斩杀了匈奴的使者,违背了世间的规定,但惹怒了匈奴,成功拖住了匈奴,等来了援军。

耿恭的做法或许会遭受到非议,但在乱世下,一国将领最大的使命,就是帮助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是残酷的,乱世下无数有志之士,用鲜血铸就国家的未来,如今世人美好的生活,皆是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生活,铭记英雄的付出。

1.《忆沫史事 古代两国交战,为何会不斩来使?斩了会怎样?这一汉朝将军试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忆沫史事 古代两国交战,为何会不斩来使?斩了会怎样?这一汉朝将军试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