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赞宁(919—1001),俗姓高,吴兴德清(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释赞宁不仅是北宋初的一位著名高僧,而且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佛教史学家。释赞宁著述颇丰,存有佛教史籍《宋高僧传》三十卷,《大宋僧史略》三卷等。释赞宁长期担任封建王朝高层僧职,深受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老百姓也很拥戴他。

太平兴国三年(978),在北宋统一的大趋势下,吴越国国主钱俶主动纳土归宋,虽然是投降,可是保全了宗族,又避免了百姓遭受战乱之苦。释赞宁当时正好六十岁,已经是两浙佛教界的最高领袖,他也顺应潮流,奉真身舍利塔随吴越王入朝,获得了宋太宗的至高礼遇。赵宋王朝的建立者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权力,建立了政权。在建立初期的几十年里,以武力为主,和谈为辅,宋王朝逐渐统一了大部分割据政权。

宋王朝在稳定政局之后,大力发展文化,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式发展,实施以儒家思想为主、释家和道家思想为辅的政策。一般而言,一个王朝文化的繁荣,需要大量的各类文献典籍。面对“乱离以来,编帙散佚,幸而存者,百无二三”的文化典籍现状,宋王朝不仅有意识地大量征集,而且下令编撰各类文献典籍。在此背景之下,释赞宁作为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和重用的博学多识的高僧,自然而然接到朝廷编撰佛教典籍的诏令,他当时主要编撰了以下著述。

第一,编撰了《宋高僧传》三十卷;第二,编撰《大宋僧史略》三卷,《僧史略》全称《大宋僧史略》;第三,编撰了《鹫岭圣贤录》、《鹫岭圣贤事迹》各五十卷。太平兴国八年(983),释赞宁住在洛阳,目睹了当时洛阳城洪涝成灾的悲惨状。于是,释赞宁奏请朝廷救济洛阳,经过精心谋划他准备修龙门石道。当年六月,赞宁奉诏撰修《大宋高僧传》,朝廷下令让他专事著述,修复龙门石道之事暂未实现。

四年之后,《宋高僧传初稿》已成,赞宁重返洛阳,继续操作修复龙门石道的事,历时三年,终于完成宏愿。这件事可见释赞宁历时多年主导修复石道,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善举,足以表现他的忧国、忧民之心。释赞宁集僧官、佛学大师、学问家于一体,这使他既能沟通佛教界与帝王及朝廷,深受信任和重用,又能沟通佛教界与士大夫之林,获得极高赞誉和认可,还因为能借势大兴民生工程,给老百姓谋福祉。所以,释赞宁既被朝廷重用,又被百姓拥戴。

1.《兰姐说史 北宋高僧释赞宁,为啥既被朝廷重用,又被百姓拥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兰姐说史 北宋高僧释赞宁,为啥既被朝廷重用,又被百姓拥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