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汇演舞台上,“南陈北李”再度同台,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饰演李大钊的张桐为“醒人”们再现一波“破防杀”。
主旋律作品当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佳作频出,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精准演绎历史人物的探讨。用鲜活的人物重现历史现场,是近些年这类题材为大众所欢迎的根基所在。
《觉醒年代》收官后依旧热搜不断,《革命者》上映后口碑飙升,《1921》上映首日(预售)票房破亿…主旋律题材从小荧屏到大银幕不断冲击观众破防点,“历史上的他们”背后的扮演者成为破防关键。
第27届上海电视节上,演员于和伟凭借《觉醒年代》中饰演陈独秀一角折桂视帝,这部豆瓣9.3的高分剧被网友们封为选角YYDS;和他组成“南陈北李”同台出现的张桐在《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凭借出色的表演圈粉观众,没提名白玉兰离谱便是醒人们对他演技的肯定;以李大钊生平为主线创作的《革命者》上映后,李大钊的饰演者张颂文演技再度被认可,他在另一部热映影片《1921》中饰演的何叔衡“何胡子”也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样是在《1921》中,从“造型还原度高”到“演得好”,毛泽东同志的饰演者王仁君用扎实的表演完成了历史伟人的再现。
演活角色的同时演活历史,这些中生代演员在属于自己的春天里持续绽放。
1
以“教科书”式演技塑造历史人物
7月1日,《觉醒年代》又热搜了,一起加入觉醒热搜套餐的还有#南陈北李破防了##于和伟张桐刘烨等演员齐聚破晓#,不消说,于和伟在剧中饰演的陈独秀成为观众心中当之无愧的“仲甫先生”。接演《觉醒年代》,是他第三次饰演陈独秀,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最大的优势是“足够熟悉”,而需要迎接的挑战则是在群像戏中完成功能性,保留属于仲甫先生的独有味道。
陈独秀学长的历史印象大致如下:矛盾、喜欢钻牛角尖、喜怒形于色,是伟人的同时也拥有普通人的缺陷和弱点,特别是和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便容易让人陷入对“封建大家长”的诟病之中。回望整部《觉醒年代》,于和伟的表演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沉稳,在对角色精准揣摩后再通过演绎,将角色的信念感传达给观众,是他所饰演的陈独秀最为动人的地方。悉数剧中陈独秀学长的动人时刻,蔡元培校长(马少骅饰演)三顾茅庐邀请他入职北大时,第三次,他端坐在房间里,房门大敞,待对方在门口站定,他笑着表示欢迎,是陈独秀式的直率;家用拮据,听闻延年和乔年做编辑的工资两兄弟不要,和朋友说自己作为两兄弟的父亲,有权利拿他们工资时的狡黠;延年、乔年赴法留学时,和两兄弟最后的拥抱,用一种克制来展现浓烈的父子情,配合影片的蒙太奇混剪,成为剧中催人落泪的经典桥段之一。
在此前的采访里,于和伟提及饰演陈独秀的难点,导演张永新对他提出了希望“角色整部剧集只哭一次”的要求,在张永新看来,陈独秀不应该是一个时常挂着泪水的人,刚柔并济的性格造就了这个人物不该是个总把眼泪挂在脸上的人,这对于要完成陈独秀个人成长弧线的于和伟来说并不容易,他表示剧中很多时刻都是让人泪眼婆娑的,和儿子们惜别时相融合的父子情,看到高君曼委屈时的不忍,看到北大遭遇变故时的痛心……这些大部分人都会声泪俱下、无法控制情感的时刻,他要悲痛,要心酸,但不能放纵自己尽情哭。“尽量让人物在这些差不多情绪的状态下有所不同,”然而,他最终将这“唯一”的纵情悲泣给了海河沿的难民们,他理解的陈独秀应该在这样的时刻“失控”,这样的人物应该将积攒了许久的眼泪在这样的时刻释放。事实证明,他对于人物的理解和诠释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鲜活而丰富的陈独秀,感受到了那个群情激荡的“觉醒年代”。
在历史上和陈独秀组成“南陈北李”组合的李大钊也是《觉醒年代》出圈代表之一,他的扮演者张桐在守常先生和“憨坨”之间无缝切换,把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刻画的有血有肉,剧中他和妻子赵纫兰(刘琳饰演)一段憨坨和姐姐的爱情故事被网友传为佳话。演员张桐在采访中曾说,接到角色的时候内心是拒绝的,担心演不好,决定出演之后开始狠做功课,他形容饰演李大钊是“要掏空自己放入另一个人的灵魂。”事实证明,他确实在《觉醒年代》中展现出了守常先生动人的精气神。
电影《革命者》里有很多戳人的细节,被观众视作李大钊脱下“革命者”外衣,作为普通人的动人时刻。等待陈独秀(秦昊饰演)时,背对着镜头站立,背着的手里捻弄着一片银杏树叶子;在院中读书,抬手摘取头顶玉兰花瓣夹进书里;站在暴乱的街头,被推搡着脸上写满了不理解和无助;去见孙中山的路上,和蒋介石攀谈时的不卑不亢和热情;在北大图书馆,隔着书架见到老朋友陈独秀时的会心一笑;以及在暴乱结束后的医院走廊上,像个孩子一样倚靠在赵纫兰(佟丽娅饰演)的肩上哭诉……张颂文饰演的李守常先生,是把人性的光辉默默的镶嵌在每一个他生活的日常里,于是在最后行刑时,他仔细脱掉眼镜的时刻,也成为观众集体泪崩的时刻。
在同期上映的电影《1921》中,张颂文饰演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胡子”何叔衡,这位毛泽东同志的挚友在片中为数不多的几场戏里构建了人物完整的弧线和生动的人物性格。军阀焚书的一场戏,他不顾自身安危冲向前大声指责对方;杨开慧(周也饰演)雨中送别毛润之(王仁君饰演)的一场戏,他撑着伞站在距离两人数米开外,刻意避开的同时,一声咳嗽让观众笑出了声;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和其他中共一大代表在李公馆也聊革命理想,长镜头在他的旁白里氤氲出动人的声色,于是,何叔衡跳崖牺牲的情节让观影现场响起了抽泣声,让观众沉浸式的置身历史时刻,需要演员先行让历史人物“活在当下”。
这样的生动在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同志身上也有同样的体现,此前,电影《1921》阵容曝光,毛泽东同志的选角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位一直活在历史和当下的伟人在大众心目中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脱开史料和历史书籍的描述,无论是特型演员亦或老牌演技派,对于他的诠释珠玉在前者不少,如何展现年轻、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之一的他?王仁君给出了融合青春与恰当角色留白的答案。
片中有一段年轻的毛润之奔跑在上海繁华街道的镜头,1921年,在灯光明媚如白昼的上海街头,衣着朴素却迈开大步拼命奔跑的他,带着一种自旧时代跑进新未来的信念,观众似乎也在这场看似无止尽的奔跑中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生命力和希望。为了这场奔跑的戏,王仁君在导演黄建新的要求下反复练习,“跑得好看”继而让观众从这样的奔跑中感受到在历史当下的情绪涌动,他做到了。此外,片中涉及毛泽东同志的细节也被他处理得妥帖到位,和杨开慧的感情戏,属于年轻革命者的柔情一面被他用站在船头的凝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和李达(黄轩饰演)吃饭的戏,面对李达送上的赞美,这个喜食辣椒的大个子报以羞赧一笑,像极了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才华横溢,却有点土气”。
于和伟、张颂文、张桐、王仁君,乃至最近涌现出的主旋律大戏中的历史人物群像,用教科书般的演技让历史重现当下,让活在现代的人能够跟随他们的表演重新走进历史。
2
颠覆固有印象,伟人之前先为”人“
近些年,主旋律题材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创作者们从主题选择到拍摄手法,不断在稳中寻求新的突破,演员的表演也是其中之一。此前,大部分该类题材主要以特型演员为主,从视觉部分先行满足观众对于既有历史人物的感官感受,再辅以演员表演,关于伟人的印象几乎和历史课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随着90、00后成为追剧主力军,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对于主旋律和伟人的印象发生了变化,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演生动鲜活的再现历史对于当下观众来说十分重要,这要求演员们在演绎伟人之前,先成为一个贴近生活的普通人。
所以,无论是于和伟、张颂文、张桐亦或是王仁君对于历史名人、伟人的诠释,不难发现的是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特质:不放弃属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细节,摒弃伟人的“完美”,在横纵比较中完成一个人的历史,继而突出他不同于普通人的优秀品质,这样呈现出的人物才足够丰满,也能够让一段历史更为观众所接受。动辄就没钱的陈仲甫,是连儿子辛苦钱都要算计的大家长式父亲;温和且执拗的李守常,是个会和报童聊街头故事的大胡子先生;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毛润之,是个迈开步子跑步、与人争辩有理有据的大个子书生……让历史伟人从书本中走到镜头前,他们身上裹挟的不仅是历史厚重感,还有个人生活在历史上真实且动人的留痕。
能够让观众在历史故事中获得共情的,是他们所演绎出的会哭会笑、要争执要呐喊的每个活生生的人(角色),这些为表演这个“残酷”游戏进行自我侵蚀的表演者们,演活了人物的同时也鲜活了历史。
1.《戏客Seeker 他们不仅演活了角色,也演活了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戏客Seeker 他们不仅演活了角色,也演活了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