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们对自己的故乡乃至故居都有着别样情怀,元代刘因在《观梅有感》一诗中写道:“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一些人对自己从小住到大的老房子,并不愿意离开。当然不见得,是因为这里住着多么舒适,更多的是因为习惯和感情。生活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孙从孝一家就是如此,而且孙从孝的老房子比别人的都不一样。

01

他们一家生活和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其实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日军炮楼,修建于1938年。不管是从外形还是内部结构来看,这里和其他的居民楼都大不相同。孙从孝的父亲在解放后被分配到了电力系统中工作,单位给他分了宿舍,但是面积不大,这里住了一家三代。虽然一大家子人相处的非常融洽,但是随着人口增多,居住空间还是越来越狭小。

▲孙家人住的炮楼

1962年,因为单位分配住房,孙家人搬进了这座炮楼。虽然看起来人均居住面积变大了,但是由于炮楼本来就不是作为居住所用,所以当一家人住在这里时,其条件远远算不上好。炮楼的设计以防御为主,所以这里的门窗都特别狭小,这也就导致室内光线十分暗沉。为了抵御攻击,所以炮楼的墙壁修得又厚又结实,虽然到了夏天这里十分凉爽,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这里却更为寒冷。

▲炮楼瞭望台内景

一般他们常常挤在狭窄的瞭望台上,烧着煤炉取暖。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孙从孝当然希望家人能过得舒适一点,所以自从他参加工作开始,他就一直在改造炮楼里的生活条件。三楼分隔出1室1厅,已经长大成人的孙从孝就住在这里,楼下的厕所也被整改一新,对于孙家人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比以往好了许多。在成家之后,孙从孝的妻子也搬了进来,一家人相处的非常融洽。

02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孙从孝不但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也要对儿女弟妹负起责任。这样的日子无疑是非常辛苦的,但与此同时家人也是他们彼此的力量源泉和支撑。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的,父母相继离世,弟妹也逐渐成家立业,然后搬出了炮楼,炮楼中又只剩下了孙从孝一家。上个世纪90年代,单位给孙从孝分了一套小房子,但是孙从孝却依然没有搬出炮楼。一个原因是因为单位的房子还是小了点,住起来比较狭窄的。

▲孙从孝与其妻子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孙从孝一家对这个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这个时候孙家的经济条件已经好转了许多,他们装上了空调,所以在冬天也没有那么难熬。由于炮楼的墙壁厚厚达72厘米,所以不管是安装煤气管道还是暖气管道都十分艰难。虽然周围的邻居也早早就用下了天然气,但是孙从孝家中依然只能使用煤气罐。冷气安装人员在来到了这座炮楼之前,完全没有想象到其坚固程度。

▲孙从孝装上暖气

钻头根本无法将墙体钻透,尽管曾经多次尝试,但是依然失败了。在北方的冬天,空调并没有暖气好用,真正想让室内做到温暖如春,最好的办法还是安装暖气。孙从孝一直非常渴望家中能通暖气,他天天在家里寻思着,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一砖一瓦他都十分熟悉,终于他想到了利用墙壁上遗留的弹孔来打通并安装暖气管道。终于,孙从孝在寒冷的冬天用上了暖气。

03

后来孙从孝之前分到的房子进行了拆迁,他也得到了50万元的安置费。孙从孝与妻子一同买了一套新的电梯公寓。虽然老两口十分喜欢这套新房,但是他们依然对炮楼恋恋不忘,每个星期他们都会回到炮楼小住,除了和老邻居们一起喝茶聊天,这里也成为社区宣讲团成员的孙从孝的宣讲室。孙从孝和妻子早已退休在家,他们常常会这时间出去旅游,领略各地不同的风景和人情,但是这座炮楼一直是孙从孝的温暖港湾。

▲孙从孝及妻子与炮楼的合影

他的祖父母、父母、他自己、儿子、孙子,一家五代人都在这里住过。如今孙从孝早已退休在家,他和妻子有空就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这座炮楼却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从孙从孝的祖父母,到他的父母,如今他的儿子、孙子都在炮楼里,一家五代视这里为根,对之有着舍不去的情感。

结语

孙从孝一家五代住在这个老炮楼,老炮楼见证了他们这一个家庭的传承与兴旺,而他们这个家庭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难以忘怀的家园,大多都谈不上什么奢华舒适,但是保存在故园的记忆,却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

参考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秉烛鉴史 住炮楼是啥体验?山东一家五代人挤炮楼几十年,要搬时主人舍不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秉烛鉴史 住炮楼是啥体验?山东一家五代人挤炮楼几十年,要搬时主人舍不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1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