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乐趣不仅仅是在山上玩水,有时听别人的故事,看他们怎么生活,其中乐趣比玩耍大得多。(莎士比亚)。
之前,早就听说陕南是一个有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地方,神秘之处在于人——生活在陕南的人们大多是两三百年间由各个省市迁徙来的,即便是小小一个县,可能就生活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浙江、福建、山西、河南等各省移民的后裔。
用学者们的话来说,就是“五方杂处”。
黄小黄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经历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去年11月底,黄小黄到了陕西南部安康市旬阳县一个叫蜀河镇的地方,这里有一个这两年刚火起来的古镇——蜀河古镇。
蜀河古镇在旬阳县城东约50公里处,地处汉江峡谷,是蜀河与汉江交汇处的一个古商埠,距离湖北竹山县和郧县较近,是沟通秦楚的地方。兴起于三国,兴盛于隋唐,鼎盛于明清和民国年间,现在虽然没有过去那么繁华了,但依然是旬阳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这是陕西少见的保存完好的一个古镇,汉江从小镇脚下悠悠流过,宁静、古朴。
渡口村就在蜀河古镇对面,与古镇隔江相望。
黄小黄在汉江边散步时,偶遇了渡口村一户姓朱的人家,聊天中,朱姓大叔告诉我,他们祖上其实是江西人,先祖于乾隆年间来到旬阳蜀河,定居于此已十三代,至今仍和江西老籍的同族人合修族谱。
在渡口村,像他这样祖上从江西来的人还有许多。
朱大叔在院里整理老房拆下来的木料
江西距离陕西千里之遥,他们为什么会舍弃鱼米之乡,来到陕南的深山呢?朱大叔说,这是因为当时江西人稠地少,而陕南大山里人烟稀少。
查阅当时旬阳县的资料,可以知道,清代的乾隆年间是旬阳人口急剧增长、大量接纳各省移民的时间段。尤其是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770-1773),湖广、河南、江西、安徽等省连年大旱,而秦巴山区灾情较轻,于是大量饥民不远千里扶老携幼来到山区认地开荒……
落脚陕南两三百年之后,这些移民后裔逐渐融入了陕西,在这里安居下来,成为这片大山峡谷的新主人。他们在山坡上种桔子树和洋芋,在门前的汉江里捕鱼捞沙。这里依山傍水,除了山更高、峡更深外,和江西老家其实无论在气候还是地形上都没有太大差异。
朱大叔说一口很特别的方言,明显是南方口音,但咬字较重,语调起伏大,没有一般南方人说话的悠长软糯。
他把“口音”说成“kóu yin”,把“还慢”说成“hài màn”,把“江西”说成“jiǎng xì”,把“土”说成“tù”……
既不同于关中话,也不同于旬阳县城里的话,和一河之隔的蜀河镇上的话也有区别。
据他说和现在的江西话也不一样,“更土”。说不定是两三百年前的江西古语呢!
在陕南,尤其是旬阳、白河一带,像朱大叔这样的人有许多。这也是陕南的神秘之处,这里每一个看似寻常的人,聊起来,可能都能说出一段家族百年迁徙史呢!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1.《关于1773年的清代移民我想说在陕西大山偶遇当地老乡:祖上是江西人,落脚陕西两百多年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773年的清代移民我想说在陕西大山偶遇当地老乡:祖上是江西人,落脚陕西两百多年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