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英年早逝的大才子: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英年早逝的才子:梁王掉了马找到了相礼,为什么要悲恸地付出一生?

贾谊、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下都叫贾生。

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在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出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的学生张苍。吕太后五年(公元前183年),以能诗善文在当地闻名。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一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博士们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出策。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用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汉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汉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由于汉文帝上台不久,还需要老臣支持,因此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斯时,周勃被捕系狱,贾谊上疏《阶级》,建议汉文帝以礼对待大臣。

汉文帝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允许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因此,“邓氏钱”和“吴氏钱”遍布天下。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在长沙又向汉文帝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导致币制混乱,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汉文帝下令禁止。

贾谊当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像鹃,旧时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常自哀伤,以为寿命不长,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自我解脱。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贾谊,征召入京,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但汉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但任职所在地更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也算是对他的一种重视。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虽在梁国封地,但仍体察政事,居安思危。这一时期,匈奴强盛,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建立不久,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因此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治安策》),大体上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悟凝等三个问题而展开论述。

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汉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今四川中部),刘长在途中畏罪自杀。第二年(公元前172年),汉文帝又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贾谊担心,文帝接着还要把刘长的几个儿子由列侯进封为王,上疏汉文帝,进行劝告,但是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 年),贾谊三十二岁,随梁怀王入朝,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汉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

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贾谊认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要使汉朝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同时,贾谊的仁义观,带有强烈的民本主义的色彩。贾谊从秦的强大与灭亡中,看到了民在国家治乱兴衰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贾谊认为施仁义、行仁政,其主要内容就是爱民,“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只有与民以福,与民以财,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爱民为主要内容的施仁义、行仁政的思想,是贾谊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贾谊对汉朝的社会现实也进行仔细考察。贾谊认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表面平静的景象之后,已隐藏着种种矛盾和行将到来的社会危机:农民暴乱已时或出现;诸侯王僭上越等、割据反叛,已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整个社会以侈靡相竞、以出伦逾等相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因此,在贾谊看来,面对这样一种无制度,弃礼义,捐廉丑的社会现实,不能遵奉黄老之术,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因此,叔孙通等人倡导的制礼仪、明尊卑、以礼治国的主张,也成了贾谊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仁与礼,贾谊为汉朝提出了一个仁以爱民、礼以尊君的忠君爱民的儒家式的政治统治模式。

与陆贾、叔孙通等人一样,贾谊也非一个纯儒,尤其是为了解决汉朝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法家的权势法制思想,已被贾谊吸收到了其思想体系之中。贾谊认为:施仁义主要是对民而言的,对于当时拥有强大势力并随时可以反叛中央的诸侯王,单靠仁义恩成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权势法制,“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制,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刃不折则缺耳。”

贾谊在《道德说》中,借助于汉初非常流行的《老子》的学说,试图为儒家的道德论寻找一个宇宙观的基础,表现了汉儒自陆贾以来,自觉地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充实儒家思想体系的新动向。贾谊认为,阴阳、天地、人与万物都由德生,而德由道生。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源,而德则是宇宙万物的直接本源。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德有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贾谊试图用《老子》的道德说,为儒家的道德伦理提供依据,这种吸取道家的思想因素,以为儒家的道德伦常,进行形而上的哲学论证,为后来董仲舒全面吸收道家学说,以重构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思想资料。

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汉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贾谊在政治、经济、国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贾谊指出,危害西汉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他回顾历史,列举事实,说明分封诸侯王的害处。指出诸侯王的叛乱,并不取决于是疏是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从“形势”来解释诸侯王反叛与否。因此,贾谊得出的结论是:“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根据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历史教训,和同姓诸侯王必然反叛的危险,贾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曰定礼制,其二曰定地制。定礼制,就是针对诸侯王在礼制上的僭越,强调必须严格区分等级,使诸侯王严格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定地制即“割地定制”,根据“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诸侯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尽而止”,力量也就愈来愈削弱下去了,这就叫做“割地定制”。

汉景帝刘启时,晁错提出“削藩”政策,是贾谊主张的继续;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证明了贾谊对诸侯王分析的正确性。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颁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更是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方针的全面实行了。

另外,在《宗首》《藩强》《权重》等文章中,贾谊还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在《大政》《修政》中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

贾谊认为,富商大贾与诸侯王相勾结,有恃无恐,僭越礼制,又要农民供给他们以奢侈的生活资料,因而导致了广大农民贫困。因此,贾谊主张重视农民,提倡俭约,反对奢侈之风。

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贾谊上《论积贮疏》,紧密围绕“积贮”的论题,从正反两面,论证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贡献,客观上符合人民利益,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同时,贾谊指出,商人卖奴隶,穷极奢侈,不尊重国家制度,冒犯皇帝尊严,主张俭约,禁奢靡之风。

在货币政策上,贾谊承认货币流通的客观性质,不认为单凭君王权力就可以解决货币问题。因而,贾谊建议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垄断造币的原料,统一铸钱,即不让铜流布于民间,也不准老百姓私自采炼铜矿。可惜,汉文帝未采纳,以至币制混乱。贾谊的货币主张,在客观上,已为后来汉武帝时实现统一的五铢钱制度,即所谓“三官钱”的流通开辟了道路,武帝时期禁止铸钱的政策正是贾谊思想的延续。

儒法结合、瓦解匈奴:贾谊对待匈奴思想的出发点,是传统儒家的华夷之辨,四境少数民族侵凌中原民族是不能容忍的。因而,在北方匈奴问题上,贾谊认为,和亲并不能制止匈奴侵扰,提出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即“德战”:“以厚德怀服四夷”,辅以“三表、五饵”之术。贾谊认为,只要实行他的“三表”、“五饵”的策略,便可以争取匈奴的民众,孤立单于,并进而降服单于。

贾谊对他这套制服匈奴的措施,颇具信心,所以,他向汉文帝毛遂自荐,愿意亲自来实行其计划。贾谊主张用和平的手段瓦解敌人的策略,因而西汉赢得了三十多年国内建设的和平环境,为汉武帝最终战胜匈奴奠定了实力基础,故其功不可没。

由于贾谊常感怀才不遇,而心情忧郁,致三十三岁英年早逝,故一身都在在贬谪中的苏东坡感叹道:“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已故领袖也曾为贾谊作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本篇完)

1.《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英年早逝的大才子: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英年早逝的大才子: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5493.html

上一篇

2016年湖北发现西汉古墓,墓中出现活物,专家陷入沉思

下一篇

汉代服饰礼制大观:从汉画看古人怎样穿衣戴帽|文:武利华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相关介绍,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中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刻的承认,是民族团结的根源,民族和睦的灵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要从青少...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相关介绍,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中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刻的承认,是民族团结的根源,民族和睦的灵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要从青少...

关于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说汉代的太学:国家养士的高等学府,在儒学的垄断下哪里有百家争鸣

  • 关于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说汉代的太学:国家养士的高等学府,在儒学的垄断下哪里有百家争鸣
  • 关于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说汉代的太学:国家养士的高等学府,在儒学的垄断下哪里有百家争鸣
  • 关于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说汉代的太学:国家养士的高等学府,在儒学的垄断下哪里有百家争鸣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对付三国版黄四郎,就要杀人诛心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对付三国版黄四郎,就要杀人诛心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对付三国版黄四郎,就要杀人诛心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对付三国版黄四郎,就要杀人诛心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张骞封侯处,火烧博望坡,我是张骞后裔,讲述博望历史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张骞封侯处,火烧博望坡,我是张骞后裔,讲述博望历史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张骞封侯处,火烧博望坡,我是张骞后裔,讲述博望历史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看这里!张骞封侯处,火烧博望坡,我是张骞后裔,讲述博望历史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
  •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汉匈战争之一:刚登基的刘恒,是如何应付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的?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资治通鉴》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资治通鉴》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相关介绍,冬天,10月出现了郑裕英(疑惑)、日食。 11月,正庙昏暗,出现了日食。 文帝下诏说:“先前诏令列侯回各自的封地,有的人辞别而未成行。丞相是朕所倚重的人,应为朕率领列侯返回各自封地!”十二月,文帝免去...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资治通鉴》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干货看这篇!《资治通鉴》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75年汉朝都发生了什么事相关介绍,冬天,10月出现了郑裕英(疑惑)、日食。 11月,正庙昏暗,出现了日食。 文帝下诏说:“先前诏令列侯回各自的封地,有的人辞别而未成行。丞相是朕所倚重的人,应为朕率领列侯返回各自封地!”十二月,文帝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