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潜入商丘古城:五百年今生与三千载前世

1986年,商丘古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与它同时期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还有37个,其中包括平遥、丽江这般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城旅游标志性级别的地方。

当一座古城变得万众瞩目,人们往往更容易将目光聚集在现代人所赋予它的特质上,而它本来的面目,则在这些标签之下,被人忽视。好在商丘古城,还不曾有诸多这些“身外之名”。去到这样一座古城,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属于它本身尚未被后天过多雕琢的质地。

现在的商丘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来到古城,继而发现,在现存古城之下,埋藏着至少6座古城遗址,这一奇态被专家称为“城摞城”。2011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邓辉教授来到古城,心中满是惊喜,他发现,在这一片面积仅1.13平方公里地域内,自明以降,几百年来每一个时期的建筑形态都有留存,这样的传承和延续无疑非常珍贵。

古城的旅游价值在哪?潜入商丘古城,体味其五百年的今生记忆和三千年的过往历史在这一座小城中的交融,就是旅行至此的最大魅力所在。

借眼“看”古城前世

一座城池的历史就像是一个人。他的前世今生,他所经历的世事变幻,跌宕起伏,毁灭重生,就像一个漫长而隽永的故事。商丘古城近五百年的今生,在地面之上都能寻踪索迹,而若要往更久远的年代追溯到它的前世,则要向土地之下,更深处去追寻。

199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航拍照片上,发现商丘古城的南半部地下有两段交叉叠压的城,这一发现让他欣喜不已。1994年,他组织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进行考古发掘,在一层层黄河淤积的泥沙之下,找到了从上至下叠压着的宋代应天府城、隋唐时代宋州城、汉代睢阳城和西周宋国都城遗址。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探究,古城地下“城摞城”的奇态渐渐被世人所知:在商丘古城地下,堆叠着早自春秋、晚至明初至少6座城池!

当我来到古城,想象着它漫长而璀璨的过往正在这一方土地之下,以各种形态堆叠成一座巨大而原始的立体时空博物馆,此时此刻,借张光直先生之眼所“看”到的古城前世,跳脱了尘落于故纸堆中的枯燥文字,开始变得无比鲜活而丰富。

1982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又公布了38个,商丘即为这第二批之中的其中之一。其他大多数古城,虽都有丰厚的历史,但鲜有如商丘这般的“城摞城”,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独特的历史奇态?

一座城池的毁灭,首先最有可能源自战争。明末清初著名文人侯方域曾说,“豫州乃天下之腹心,而归郡又豫省之腹心也。”归郡是归德府,即商丘古城明时的称谓。这里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塞,古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今天城楼上悬挂的横匾就可窥见一斑:东城楼,“徐淮保障”;西城楼,“关陕襟喉”;南城楼,“南通古亳”;北城楼,“北门锁钥”。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战火纷飞之地,汤伐葛伯、楚侵睢城、刘秀战梁、黄巢围宋、太平军攻占归德府……

战争毁灭古城,而将古城深埋于地下的,最终是自然之力——具体在商丘古城,是泛滥的黄河之水。南宋时期,黄河从豫北改道豫东,此后流经商丘700多年,常常决口成灾。洪水泛滥,水退后泥沙淤积。如今的商丘,西起民权县的坝窝,东至虞城县的小桥集,有全长一百四十四公里的黄河故道,它们,正是将古城埋藏于深地之下的始作俑者。黄河故道风景区里的天沐湖,如今水面一片碧绿,我们泛舟于湖中,水草荡漾,白色的荷花在六月里已半开,偶尔几只水鸭子成双成对,往远处芦苇丛里游去。摇着桨的船夫告诉我们,到了冬天,这里还会有很多水鸟来此停留。然而时间若倒回几百年前,眼下这片澄碧之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可以想象,水是浑黄的,挟裹着厚重的泥沙,无所顾忌的奔突于这片土地。当时的黄河离古城相距不过二十几里,每次出现决口改道的险情,泛滥的黄河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商丘古城掩埋在黄沙之下,侵吞一切繁华盛世。

Tips:专家解读“城摞城”

古城之下埋着的城池,有西周的宋国都城,秦时的睢阳城,西汉时期梁国都城睢阳城,隋唐时期的宋州城,宋代的应天府南京城,元代的归德州城。古城研究人员告诉我,地下城由于被埋太深,且交错叠加,非常混乱,目前并没有完全发掘,现有的6城主要还是由史料记载推得的。商丘地下城的堆叠并不是完全的上下摞,而是部分的交错叠压。究其原委,中国古代修筑城池,如果因洪水或战争被损毁后,只要不是王朝国都,都不能在原址上重建——不吉利。商丘只做过诸侯国的国都,并未做过王朝的首都,因而重新建城,多是从低到高迁动那么一点点——有的错开一缝,有的干脆压一墙。但也不能整个换地方重建,会断了根续。宋国都城遗址在今古城沿东城墙向南、沿北城墙向西推进的位置,为当今古城面积的十倍,古城仅占原宋国都城的一个东北角。

慢工出良城

2012年7月,商丘市下了一场暴雨,1小时内降雨达140毫米,新区里一片汪洋,人们在微博上吆喝着亲朋好友“出去看海”,而古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用古城居民的原话来说,“积水最深处只到脚踝,雨一停,两分钟,完事。”

即使以现代先进的技术为参照对比,几百年前古人设计的排水设施留存至今,仍体现着其优越性。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形如龟背的形状使得雨水能迅速流出。在距古城中轴南北大街东西各二百米之处,是两条水道街——它们比一般的街道要低,我们顺着水道街往南径直走到城墙,只见两扇半圆形的大水门,每逢暴雨,全城汇集到水道街的雨水,正是通过这两扇水门,流进南城墙外的护城河中。据古城人介绍,后人重修过的路段现在反而会积水,新修之路和古人所修看似无甚区别,实际上古人过去设计好的排水的角度已被破坏了,哪怕只是微妙的差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足见五百年前古人设计之精细和巧妙。

我在暮色四合的时候登上古城的南城楼,向南望去,夕阳将余晖洒在南湖浩淼的水面上。南湖是护城河中最宽阔的一片水域,水中尚有泛舟者,摇着独木舟,茕然于天地的样子。南湖再往南,是古城的外城郭,如今已成为环城公路。我转而向北看,视点沿着古城的中轴大道,一直到北大门。恰逢周日,古城里人来人往,市井繁华。各种样式的建筑中,一些明清时代的院落混于其中,让人可以想见旧时古城模样。

研究了几十年古城的商丘文史专家尚起兴先生告诉我,“商丘古城最可贵之处,在于其至今还完整保存着外城郭、护城河、内城墙,三位一体。”

现在的商丘古城墙自明正德六年(1511年)开始修筑,其后增补修缮,至城墙城郭全部竣工,已到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近五百年来,古城遭遇了多次兵祸和水灾。据古城里老一辈人回忆,1931年黄河发水,水势浩大,冲破外城郭,直逼城内。黄河水拍打着城墙止住了步。水势迅猛时,有胆大的年轻人坐在城墙上洗脚。大约过了六七天,洪水才逐渐退去。

就这样,外城郭、护城河、内城墙构成了三道防线,庇护着古城人躲过一次次劫难,古城自身也在这五百年的风雨中岿然不动;虽经过岁月磨砥,免不得一些部分有所缺损,但好在大的框架保存较好。听古城里的郭先生回忆,他学生时代放学后经常爬上古城墙,沿着城墙可以走好长一段,至今犹记黄昏落日时的天光云影之美。如今再看那城墙,除南北城楼翻修处尚可登临,大部城墙的夯土墙和内墙砖都没了,百姓依外墙砖搭建房屋,相较而言,城墙的外墙砖保存较好,无损古城整体框架的完整。

尚起兴先生还告诉我,“古人信风水,他们要建造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外城郭为圆形,内城墙为方形,这布局象征天圆地方,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东西南北四门、城内街道的布局,也都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建造。”

我由此感叹于古人的智慧。过去人做一件事,盖因不讲究效率,所以才能倾尽身心,全盘考虑。慢工出细活,小到一件手工艺品的制作,大到一座城池的建立,无不如此。

TIPS:古城八卦拾慧

1、 外圆内方

古城外为圆形,象征天;内为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天地相生,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

2、不相对的东西城门

南边的拱阳门和北边的拱辰门在中山大街的两段,直直相对应。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东边的宾阳门和西边的垤泽门则相错一条街,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3、93条街道

“死胡同”在古城里是不存在的,肆意行走,皆是通途。整个古城93条街道,成棋盘式的格局,无一条斜街,纵横交错,气脉想通。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在古代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城探秘勾沉

每处古城几乎都能以静谧、闲淡的生活氛围吸引游客驻足。而除此之外,古城商丘还别有殊胜之处:这里尤其适合喜爱探秘发现的旅行者,可谓是绝佳的寻根溯源之地。

在商丘的这些天,我们但凡得空就去古城找郭平老师。郭平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出自书香门第,其父是1951年商丘专署(解放前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市)第一任文化科长。她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熟稔古城的一切。如今商丘古城的收费景点大多为保存较完好或后代复建的建筑,比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归德府文庙、明末侯方域的壮悔堂、清代归德府城内富商穆氏家族的穆氏四合院等。逛完景点后在古城中信游,则更多了些发现的乐趣。我跟着郭平在在古城中走大街穿背巷,听她说古城故事,原本一条乍看不起眼的小巷或宅院,由她道来,都能勾沉出一段有趣的历史掌故。

四牌楼西街,路边屋前门帘上一大大的“宋”字让我伫足。门帘边的竖匾上写着“中国宋氏文化研究商丘总会”。我们拉开门帘走入厅堂,几位老先生坐在厅堂一角喝茶聊天。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宋国开国国君宋微子的画像,其上写着“宋氏始祖”。环顾在他四周,同样端坐在厅堂墙上的,是他的子孙,宋国历代的国君们。郭平告诉我们:“宋这一姓都起源于商丘,宋姓是不乱辈的,因而只有这一个出处。宋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庶出的哥哥。周武王灭商后,微子被恢复爵位,封宋以后便在商丘建起了宋国都城。宋国延续7百多年,到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魏两国灭宋,宋国国君的后代们为了纪念国家,以国为姓,自此才有了宋姓。” 2000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宋良浩来商丘寻根谒祖时捐资重建了微子祠,此后他经常回到商丘,祭拜宋氏祖先。

屋内这三位老先生都姓宋,亦都为宋氏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老会长宋孝祥,研究了几十年宋氏家谱。他告诉我们,从宋微子一直到现在,全国各地三千多年宋氏家谱的复印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随即从里屋内抱出一摞——《商丘宋氏七编家乘》,摊开外封,抽出一本递给我。我一边翻看着这些精致的线装典籍,一边在脑海中搜索姓宋的好友,思量着回头得向他们推荐这个宋家人认祖归宗之地。

一路走,一路都有新的发现。在古城大隅首西三街,我们看到了一座名为“六忠祠”的门楼。六忠是指唐宋时期睢阳城中闻名于世的六位忠烈之士。如今过去的祠堂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一道古门楼,令人遥想往日的香火鼎盛。

中原地区,对忠孝礼义信的崇尚自古就扎根民间,即使到了现代,看似日渐式微,其内在根底仍在。商丘古城南城墙外的仿唐建筑张巡祠,即延续了现代人对忠义的信仰。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张巡和许远等数千人,死守睢阳,杀伤敌军数万,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但最终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张巡死后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老百姓对他忠于唐室、力保社稷的事迹由衷感佩。唐之后,南方百姓多将张巡视为和关羽同等重要的忠义之士,建祠堂供奉他。清嘉庆年间,福建人还曾将对张巡的信仰带到了台湾。据说,现今全台湾的张巡庙有两千多座,我在台湾旅行时曾多次见到,而商丘的张巡祠就是它们的祖庭。郭平告诉我,现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台湾、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信徒们从南方来到张巡祠,举行各种仪式典礼,对他进行顶礼膜拜。

Tips:古城寻古

1、壮悔堂

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主人公、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侯方域所建,位于商丘古城内,是清代匠人高超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2、穆氏四合院

古城内保存有明清四合院20多座,其中穆氏四合院是保存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穆氏家族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

3、文庙

位于商丘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文庙的学堂建在大殿右侧,这在全国独一无二。

4、南城门

登上南城门可俯瞰古城全景,此处更有古城沙盘图,生动展现了古城的建造结构。

5、张巡祠

坐落在睢阳区商丘古城南门外,为仿唐式建筑,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

6、应天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建,为北宋最高学府。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位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如今的应天书院为现代人重建。

7、八关斋

位于古城南门外南湖河畔,内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亲笔石碑,刻有题为《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的900多字短文。

混搭古城的新魅力

溜达在古城,我们常常会路过满树繁花。树生长于民居院外的墙边,枝头开着的则是橘黄色喇叭形的凌霄花。走进细看,会发现这其实是两种植物的复合体。主体是一棵笔直青翠的高树,一株凌霄攀援其上,一匝匝缠绕着它向上生长。

在商丘古城里,这样的混搭无处不在。

如今居住在蔡家四合院的已非蔡氏后代,这栋清朝富商人家的豪宅虽已沦落为普通民居,但好在其仍然保存着原始风貌。一个小伙子给我们开了门,听我们解释了采访的想法后,就引我们走进了这间四合院。虽是炎夏,屋内的气温却并不高,盖因过去房子建的墙厚屋深,冬暖夏凉,比之现代房屋反而更宜居。

年深日久,一座房子就可能留有几个时代的印记。一些民居,墙还是民国时候的老墙,屋顶却已是现代新换。中西合璧在古城亦是寻常,比如淮海战役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的大会秘书处遗址,最早为民国时期张岚风所建的公馆;张岚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思想多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而这座整体为青砖、灰瓦、硬山式的建筑,房顶上的烟囱却又有西式建筑的意味。

偶遇的惊喜在古城随时发生。一座古朴的歇山式建筑,孤零零地坐落在一片现代房屋之间。若不是郭平介绍,实在很难想象这是民国时期商丘中学里的钟楼,走进一看,钟还尚在。一些极富时代印痕的标记也时不时跳进视线中:这里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保障供给,发展经济”之类的标语,那边又有旧式大楼顶部的红色五角星,让人印象颇深。

站在南北大街的一个十字路口边,环顾四面,郭平向我介绍:“你看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百货大楼,上面的灯还是那时候独有的。而这是60年代的建筑,两边是用来写毛主席语录的地方。还有这栋,也是60年代的,过去是个旅馆,后来外观做了改造,窗户却还未动过。”

外人初来乍到,看到样式各异的建筑,可能会觉得有些纷乱,然而在专家们看来,这正是古城可贵之处。郭平告诉我,很多古建保护、城市环境规划领域的权威学者来到古城,看到这些建筑样态,都难掩欣喜之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篇就有“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说法。古城现在保留的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延续性,虽然明清时期灰墙小瓦的建筑已不太多,但自明以降,清朝、民国、解放初期、文革,一直到现在,大的传承始终都在;几百年间,每一个时期的建筑形态几乎都能在古城里找到。

他们在商丘……

《诗经•商颂》里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上古时期,黄帝家族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有一位叫简狄的后妃。一日简狄在郊外洗澡,因意外吞下燕子蛋,生下阏伯。阏伯助大禹治水立下了大功,被封于商,建都于亳(今商丘市北)。

这便是商族传说中的起源。公元前1556年,阏伯的后代商汤以商丘为都,建立王朝,商朝肇始于此。这之后的几千年,商丘这片文明的发祥之地诞生了许多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打开商丘名人谱系图,这里是孔子的祖籍;是墨子、庄子、惠子、花木兰、江淹、沈鲤、侯方域的家乡;又有伊尹、张巡、范仲淹等一代名臣,将他们生命中绚烂的篇章留在了此地。

演绎于商丘的故事,从来都和中国大历史的发展命脉相连。

阏伯在商丘,观星授时

每年农历初七为火祖阏伯的生日。在豫东一带,从正月初一至二月二日,豫鲁苏皖四省二十多个县的百姓,纷纷涌向商丘的火神台,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走进那座供奉着阏伯神像的火神庙,祭拜火祖。与此同时,在火神台对面的花戏台上,豫剧、琴书、坠子书等各种表演轮番上演,愉悦火神。

在商丘我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山东曹县有一位老太太,大年三十晚上吃过饺子就离开家,步行一夜,赶在第二天早上五更天到达火神台,顾不得眉上染霜,烧了第一炷香。老太太的执着源于自古以来流传于豫东的习俗:若能于年初一在火神台烧第一炷香,一年都会有好运势。

此时,作为商族祖先的阏伯,在百姓心中是以另一重身份存在:火祖。

豫东民间对火祖阏伯的崇拜可见一斑。提起火祖,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多半是燧人氏。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由自然取火进化到人工取火,文明方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燧人氏生前活动于商丘一带,死后亦葬于商丘。在商丘古城西南的燧皇陵,是今人纪念他的地方。然而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是,中国还有另一位火祖阏伯,他同样也是商丘人,相比之下,阏伯在豫东民间的人气,甚至远甚于燧人氏。

阏伯如何又成了火祖?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阏伯被帝喾封为火正。火正是管理火的职务,此“火”并非我们日常生活里的火,而是天上的大火星。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人们通过经验的累积,认定大火星见于东方之际最适合烧荒播种,于是便把大火星定为授时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专家通过勘探发现,阏伯台内一层层夯土中夹杂着大量汉初的砖瓦碎片,确定这个土丘为两千年前西汉梁孝王刘武的梁园遗物。在土丘地平面以下7到8米之间,有80厘米的灰土层,通过考古探测,距离现在大约4000年左右。结合史书的记载,专家们认定这些灰土层即是中国最早的古观星台遗址——阏伯台的所在。4000年前,阏伯便在此地观星授时。

王亥在商丘,创立商业

沿着商丘华商文化广场里的钱币大道往北走,脚下是从清朝往上一直到先秦时期,共19个朝代的260余种货币,皆由青石刻成。大道尽头立有一尊塑像,他是阏伯的第六世孙,被后人称为华商始祖的王亥。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商丘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在此繁衍生息的商族人,农业和畜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依循人类发展的规律,便渐渐产生了交换——商业文明的雏形。阏伯的孙子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以马驾车,大大便利了交通;而到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则将其祖先的积累和聪明进一步的发挥。史书记载,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一创举刺激了农牧业的发展。驾着车的商族人,带着他们剩余的物品,奔驶于各部落间。当时商族是东夷九族中最大的部落,拥有的货物品种很多,在与周围的部落进行交换时,大家需要的东西在商族人这里都能换到,长此以往,周围部落的人看到远处大陆上暴土扬尘的一只队伍,就知道商王亥来此进行货物交换了。到周灭商之后,失去土地的商族人为了维持生活,开始重操祖宗的旧业,以贩卖货物为生,所以人们就把这些人称为商人,把他们的物品称为商品,而这一项在日后变得司空见惯的活动,也便有了它固定的名字——商业。

他在商丘,辅政,烹饪

人物:伊尹(商)

身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和“烹饪鼻祖”

勾沉:

伊尹初为有辛氏国王的做饭奴仆,后提为厨师。商汤王闻听伊尹有才,以钱币聘请。后来伊尹辅佐商汤王灭夏朝,又制定各种典章制度。他一生辅佐商朝五代帝王,后人尊之为贤相,奉祀为“商元圣”。伊尹还是烹饪界的鼻祖,他所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开后世饮食之河。伊尹死后葬于商丘,其墓位于虞城县谷熟镇南三公里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伊尹墓都有古会纪念他。

他在商丘,替父从军

人物:花木兰(412~502年)

身份: 巾帼英雄

勾沉: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 。太武皇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木兰替父从军,数十年后凯旋归家。商丘的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 35 公里营廓镇大周庄村,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其内有祠碑两通: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和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所立《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大殿内有根据人物画大师刘旦宅《木兰从军》连环画制作的24幅壁画,再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

他在商丘,守城牺牲

人物:张巡(708~757年)

身份:唐朝御史中丞

勾沉: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13万安史之乱叛军由尹子奇率领围攻睢阳城(今商丘古城),企图踏平睢阳,进而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在这危急存亡之际,镇守宁陵的张巡率6800名将士抵抗13万叛军。他用兵如神,破了敌军的鹅车攻城,又施巧计与敌军抢粮,后火烧敌军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万,使敌军遭受重创。从正月二十五守城,至十月初九城破,守城长达十个月,终因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城破殉难。但他有力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皇上下诏书,招魂而葬之。

他在商丘,求学,任教

人物:范仲淹(989~1052年)

身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勾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一生和商丘古城息息相关。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终成大器后离开商丘从政,却把家安在了商丘。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母亲谢氏病故。范仲淹回商丘服丧,当时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应天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

他在商丘,归隐,建堤

人物:沈鲤(1531~1615年)

身份:明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万历十二年拜礼部尚书,曾当过皇帝的老师。

勾沉:万历年间,朝廷动荡。身为礼部尚书的沈鲤常被人告“黑状”,秉性耿直的他常常一赌气辞官回到商丘古城居住。最后的一次是在他57岁那年,辞官归里14年,直到病逝。《归德府志》记载,在这14年里,沈鲤为商丘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修复古黄河大堤,二是为水决不断的古黄河修一道分水区,以便汛期来时,滔滔河水能分流出去,这便是沈堤。

他在商丘,携佳人归

人物:侯方域(1618~1654年)

身份:明末“四公子”之一,清初散文家。

勾沉: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遂闻名于世。其实,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结局和个人归宿后来有了很多“版本”,在侯方域的家乡商丘,人们的演绎并不似小说中那么传奇。南京被清兵攻占后,李香君与侯方域脱难,回到归德城侯府。香君住在了翡翠楼(后人称其为名“香君楼”),只是香君的歌伎身份不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容,在侯方域外出期间,独自在家的香君被赶到城南侯氏庄园,不久病死,年约30岁。侯方域回来后,忆起自己的遭遇,感叹平生可悔者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留下一部《壮悔堂文集》,不久心情郁闷而病逝。

梁王墓:深入天下石室第一陵

两千多年前,商丘东南部的芒砀山曾是汉高祖刘邦发迹之所。西汉梁国的国君梁孝王选择于此修建陵墓,其后梁国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都葬于此。“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诸侯国的盛世繁华刊落殆尽,而今这里则是游人们寻访探奇的去处。

一座被曹操盗空的墓

“怎么是空的?”或许每个沿着墓道徐徐走下梁孝王墓的人,心中都会升起这样的疑问。

其实早在梁孝王尸骨未寒的东汉三国时期,这就已经是一座空墓了。而破坏梁孝王墓的第一人,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操。

《水经注》里记载,梁孝王墓“斩山为椁,穿石而藏”,它位于芒砀山群的保安山上,由整座山开凿而成,外面是山体坚硬的巨石,唯一的墓道口又以上千吨公斤的巨型条石封堵,在古代要想打开陵墓必定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三国时期的曹操知道梁孝王墓所在地后,动用庞大的军事力量,亲自指挥发掘,开山凿墓。掘墓的艰难在丰厚的收获下显得微不足道,曹操从梁孝王墓“收金宝数万斤”,利用墓葬所盗得的宝物,供给手下数十万军队3年。尝到甜头的曹操,自此竟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专司盗墓。

西汉时期,商丘地区周围属于梁国,梁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梁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二儿子,他的同胞哥哥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梁孝王尽忠朝廷,固守睢阳,拦阻叛军;据平叛之后的统计,梁国与朝廷杀敌的数量几乎相当。梁孝王战功显赫,又因他是窦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恩宠一时隆盛无匹,朝廷对他的赏赐不计其数。他在封地修筑梁园,方圆三百多里,比睢阳城还广七十里。梁园内珍奇异宝琳琅,楼阁之间甚至有空中走廊相连。“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这句话,道尽梁园之美妙。

不想梁孝王于公元前144年“发疾暴死”,时年40岁,英年早逝。梁孝王虽死,其影响力却绵延到了后代。据说窦太后悲痛欲绝,不吃不喝。因为之前梁孝王入朝想留在长安伺候太后,却被汉景帝拒绝,回梁国后抑郁不乐,同年病逝,所以太后悲伤之下,怪罪汉景帝,“皇帝是你杀了我儿!”汉朝以孝治天下,汉景帝又伤心又害怕,于是把梁孝王五个儿子全部封王,方才博得太后欢心。

自古事死如事生,墓葬亦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格局和气质。西汉盛行厚葬之风,生前享尽奢侈豪华如帝王般生活的梁孝王,自要将雄厚的实力带入身后。

沿着长近十米,宽两米有余的墓道,我们深入地宫。和其他梁王的陵墓相比,梁孝王的墓地构造十分繁复。陵墓的布局结构和他生前所住的宫殿一样,前为主室,后为寝殿、厨房、卫生间、储藏室、车马室等。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四角有耳室,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我们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若不是由导游引路,恐怕要走出墓道都不易。

然而眼前的墓室仍和梁孝王的显赫地位有些不太相称,墙面粗糙,地面坑洼,和其他陵墓相比反倒显得有些寒碜。为何会如此呢?

同行的专家解释了我心中的疑惑,原因有二,一是因梁孝王英年早逝,当时墓地还未及修好,只能算半成品。另一个原因则显而易见,相较芒砀山其他墓地近几十年来才被人发现挖掘,梁孝王墓太早被曝光。在曹操盗墓之后,后世不断有人觊觎此墓的财宝。近代抗战时期,永成老百姓一度将此当做防空洞,躲避战乱。墓室内冬暖夏凉,常年恒温17摄氏度,倒是一个好避难所。在一间墓室里,我看到了黢黑的墙面,这正是当时老百姓点火烟熏所致。

为何是芒砀山?

与我们曾到过的诸多名山相比,芒砀山初看有些其貌不扬。它突兀地耸立于黄淮平原之上,大大小小山头14个,主峰海拔也不过156米,与其说是山,毋宁说更像是一组“小丘”。一般用来形容山川的“秀美”或“巍峨”等词汇,用在它身上着实不合适。

但据古人传说,这里当年显露出的“东南天子气”,却曾令秦始皇坐卧不安。而自从两千多年前梁孝王看中此地,在此修建陵墓,芒砀山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变。在他之后,梁国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死后都葬于芒砀山。近三十年来,随着考古不断发现,芒砀山所蕴藏的历史价值,可谓震烁古今。

这座看似普通的山是凭何吸引梁国的国君及其家眷们,将其作为身后的栖居之所?在离芒砀山不远的汉兴园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在汉兴园的演视厅里观看了一幕15分钟的情景剧,演绎的是汉高祖刘邦于芒砀山斩蛇起义的故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以亭长身份带领刑徒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经芒砀山斩蛇起义,从此开始了其为江山打拼的岁月。《史记》记载,刘邦的夫人吕雉来芒砀山寻夫,于紫气祥云之地往往就能找到他。今天芒砀山的紫气岩,相传就是当时刘邦藏身的地方。汉文帝年间,为纪念刘邦发迹之地,在芒砀山南侧山脚下建起了高祖庙。汉兴园内立有一座刘邦斩蛇碑,据说夜里用手电筒照此碑能看到刘邦像。这些流传于坊间的故事外人难以即辩真假,但从中足见当地百姓对这段历史的敬意。

如此看来,梁国国君们将墓地选在其祖上发迹之地,倒是再妥帖不过了。若是再往历史更深处追溯,这里还是秦末起义军首领陈胜的长眠之地,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尚有一座陈胜墓地,碑文为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国的江山基础,其后群雄并起,最终刘邦赢得江山社稷,肇建四百年的大汉基业。再向前推至春秋时代,孔子途经芒砀山时,天降大雨,他只好到崖下避雨。现在此地还有夫子避雨处和孔子石像,以纪念夫子的足迹。

“天下石室第一陵”

我是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梁孝王王后墓的;旅行之前虽也读过一些资料,但因时间匆忙,相关历史细节很难牢记于心;唯独印象颇深的是,在梁孝王王后陵里,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和“马桶”。

芒砀山迄今已发现西汉梁国墓葬22处,梁孝王墓虽已因盗掘面目全非,然而幸运的是,其他陵墓大部分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保存相对完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这座梁孝王王后墓。此墓体量庞大,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有“天下石室第一陵”之称。因其从东到西贯穿了整一座山,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从山东到山西。”这是一个由东西两条墓道、3条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据专家介绍:“梁孝王王后墓是目前在芒砀山发现的汉代梁国王室陵墓中最大的地下宫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石室墓。” 联想到这些陵墓群是在火药还未问世的西汉由老百姓用锤子敲凿而成,其工程之浩繁令人叹为观止。

过道西壁有两间小侧室,北侧一间为厕所,其内即有最早的“马桶”。便池右侧是一石质扶手,便池上方有两块靴状画像石,用阴线刻手法刻画有楼房、常青树和几何纹图案,线条细腻。要知这马桶只是作为墓葬之用,并无需担负实质功能,做工却已如此精细不苟,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真正的马桶该是如何“豪华”。

在南回廊东段南侧的一间仿楼阁式侧室内,我又如愿见到了 “冰箱”——或许称其为冰窖更为恰当。冰窖下面有通道,方便看冰的工匠将冰块运入冰窖内。冬天,工匠把河里的冰块切割搜集,存于冰窖,来年夏天即可取来供王公贵族降温避暑。当然,此冰窖毕竟比不得今日的高科技冰箱,通常保存到夏天可供使用的冰只有初时的三分之一。

陵墓中配备了王后生前所用的各类物品,除了厕所和冰箱外,连车马室、浴室等专用房间也设置俱全。靠着墓室内墙根和回廊一侧的地下有下水道,它们贯穿墓室,能将山上渗下的水导引到岩缝处。生前享尽人间荣华的皇族寄希望于通过营造辉煌气派的地宫将富贵繁华的生活延续下去,这样美好的期愿在梁孝王王后墓内被极尽展现。

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有一隧道,是指向梁孝王墓的“相思道”。隧道是封闭的,只有50米。至于为什么没有将其和梁孝王墓完全凿通相连,学术上尚无定论,倒给旅行者增添了一些揣测古人心意表达的意趣。我只是猜想,梁孝王夫妇生前,想必是伉俪情深却又相敬如宾,才会选择死后以这般珍重而含蓄的方式来维系情意。

TIPS: 芒砀之宝

柿园汉墓壁画《四神云气图》

发现于梁共王刘买墓的前厅顶部及南壁,是一幅近30平方米的彩绘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为主题,辅以灵芝及云气纹等图案。龙居于画中显要位置,约占整个室顶壁画面积的一半以上,寓意着墓主人乘龙升仙的愿望。在众多的壁画遗存中,墓室壁画很少,西汉早期的更少。经专家考证,此壁画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西汉前期诸侯王级别的巨幅彩绘壁画,填补了西汉前期巨幅彩绘壁画的空白。因早于敦煌壁画630多年,被专家们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古人尸身不腐,灵魂升天的美好寄托。芒砀山中多座陵墓内出土了金缕玉衣,以僖山汉墓出土的做工最为精细、质地纯正,由2008块玉片、近2000克黄金编制而成。在西汉时,一个工匠做一套这样的“金缕玉衣”需要花费10年时间。(来源中国国家旅游)

1.《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潜入商丘古城:五百年今生与三千载前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潜入商丘古城:五百年今生与三千载前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4436.html

上一篇

【1063年是宋朝的哪位皇帝在位】专题宋仁宗有哪五方面的趣事?他死后,辽国皇帝为何会号啕痛大哭?

下一篇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之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90万,历史上曾属于河北省!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之既有包容,也有坚守,这就是泉州,一座举世闻名的海丝古城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之既有包容,也有坚守,这就是泉州,一座举世闻名的海丝古城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相关介绍,作为赫斯道路上的重要港口,全州这个世遗古城名副其实。这里有山、海、河、古城,还有强烈的异域风。千百年前,全州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诸多宗教信仰在这里生根发芽,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朝元仙仗图》——四海八荒第一神仙图鉴大全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朝元仙仗图》——四海八荒第一神仙图鉴大全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相关介绍,宋朝皇帝喜欢修缮 目前仙侠IP的市场非常火爆。宋朝皇帝如果对山姆有知识,会很高兴和高兴,但他们是凡人修仙的狂热爱好者。(莎士比亚)。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笃信道教,在全国广建道观,于大中祥符二年(1...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看这里!古代泉州何以汇聚“市井十洲人”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看这里!古代泉州何以汇聚“市井十洲人”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相关介绍,公元1271年(南宋咸顺七年),意大利商人兼学者雅各布德安科纳抵达被称为“道统”的泉州时,感叹遥远的东方实际上有超过埃及亚历山大的港口。“这里至少停靠着15000艘货轮,装满香料、丝绸、陶瓷和其他珍奇...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这座城市靠什么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商贸易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这座城市靠什么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商贸易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这座城市靠什么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商贸易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这座城市靠什么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商贸易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大宋宫词》男主宋真宗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大宋宫词》男主宋真宗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大宋宫词》男主宋真宗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大宋宫词》男主宋真宗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换个角度看宋朝

  •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换个角度看宋朝
  •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换个角度看宋朝
  • 关于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我想说换个角度看宋朝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专题换个角度看宋朝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换个角度看宋朝
  • 1009年是宋朝哪一年,干货看这篇!换个角度看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