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很齐全!(三)

过去

1.以下文化常识的错误表达之一是()

A.医院考试是由各省的学政主管的。

参加考试的叫童生(儒生)。考上了叫生员(秀才)。三年之内举行两次。考中第一名叫“案首”。

B.乡试(秋闱),是由中央政府派官员主考的。参加考试的是生员及监生。考中的叫举人。考中第一名的叫“解元”。

C.会试(春闱),是由钦差大臣来主考的。参加考试的是举人。考中的叫贡士。考上第一名叫榜眼。

D.殿试,是由皇帝来主考的。参加考试的是进士。考中第一名的叫状元。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诠,解释词义、字。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文的。

B.义疏,是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文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黄侃的《论语义疏》。

C.义训,是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古训的基本方法。有的用词义解释,如“逆,迎也。”有的用反义语加否定词来释词。如“旱,不雨也。有时还有下定义来释词。等等。

D.“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表、为、就”,这些词表示跟科举考试有关。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5.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7.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8.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9.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10.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1.C(会试(春闱),是由钦差大臣来主考的。参加考试的是举人。考中的叫贡士。考上第一名叫会元。)

2.D(“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表、为、就”,这些词表示被任以官职。)

3.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4.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5.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6.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7.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8.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9.C(“除”,任命官职。)

10.D(皇帝的庙号。)

11.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12.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13.D(《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1.《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很齐全!(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很齐全!(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6156.html

上一篇

1506年是周朝还是明朝专题之地名故事 | 合肥古称并不是庐州?

下一篇

废除了商朝和两周的奴隶制度,干货看这篇!殉葬制度:从活殉到明器俑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干货看这篇!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精练(三)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干货看这篇!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精练(三)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相关介绍,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精练(三) 宝鸡市陈仓区祁镇中学王建平老师评选 1.以下对在文章中添加单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之一是() A.“尝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高考文化常识专练与解析:科举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高考文化常识专练与解析:科举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相关介绍,主题1科举制度 1.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达中错误的是() A.郑时兰在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责问,在前庭举行的考试又称“展览”,也称为御诗。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开学漫谈古代学校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开学漫谈古代学校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相关介绍,国子监盗用翁塔克波托。 早在秦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学校。 传说夏朝就出现了称为“序”的学校,主要教授射箭。商代又设立了“瞽宗”,用于贵族子弟学习礼乐。西周时期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系统,分为国学和...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大学源于西方?早在三千年前大学便在我国诞生,浅谈西周辟雍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看这里!夏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个学科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谨庠序之教”:我国古代学校概况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专题“谨庠序之教”:我国古代学校概况

.周朝的学校称 庠 A.对相关介绍,曲阜大圣殿吴泽湖绘画 我国的文字发明比较快,所以古代学校也比较发达。 《孟子·滕文公上》载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礼记·学记》所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大致反映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