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清朝

【1700年清代老照片】清朝统治268年,山东107县6200次水患旱灾记录,不堪回首的灾难史

#查看历史#

2月15日,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现有确诊病例56584人治愈了8472人。

武治灾情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更加重视,在调集各类物资、医疗资源的同时,又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湖北领导力量,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灾情很快会得到扼制,还全国人民一个美好的春天!

今天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发达的医疗科学技术,自然可以化险为夷。但反观历史,我们的祖先们历经战乱、蝗灾、瘟疫、水旱苦难,就没今天我们这么幸运了。曾有人查阅当时山东107县记载,仅清朝统治268年内,山东地区就发生水灾3845县次,旱灾2356县次(为了表示受灾程度,我们引入一个“县次”的统计单位,就是一个县的一次灾害记载算做一个县次,比如某年有30个县都有水灾记录,我们就计做30个县次。)。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这段不堪回首的灾难史。

一、清朝时期山东基本情况及清前旱涝概述

按清朝区划,山东省西部与直隶元城县搭界,北与直隶宁津县接界,南到沛县,东至大海,全省分济南、泰安、武定、兖州、沂州、曹州、东昌、青州、登州、莱州、临清、济宁12个府州,下辖107个县,除了宁津、庆云个别县以外,基本与现在相同,人口2400多万。

山东地处华北南部,东境濒临渤海与黄海,西部是黄河冲积平原,自鲁中向东,分布有泰山、沂山、崂山等山地,东部及南部又以丘陵为主。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黄河横穿中部,并由此入海,除黄河、大运河外,还有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沂河、小清河、沭河、潍河、胶莱河等流量较大的河流;另有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及东平湖等五大湖泊。除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多变,干旱少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成水旱灾害偏多。

清朝以前,史料记载晚唐及五代时期水旱灾害居多,危害较大的如公元767年、792年两次水灾,受灾面积大,人财物破坏严重,尤其是公元946年,先是945年的旱灾导致该年春天大饥,仅曹州、密州、青州就饿死1000多人,夏季又多次大雨,7月份造成黄河决口改道,自朝城流入莘县,水流宽度40里左右。被水冲走及次年饿死数万人之多。明代严重水灾主要发生在1480、1518、1532、1569这四个年份,受灾分别有91、61、61、86个县,均超过山东一半以上地区。重大旱灾发生于1425、1484、1504、1507、1510、1521、1607、1616等年份,受灾面积均在一半以上。特别是崇祯末年1638-1641连续四年大旱且与瘟疫并行,有人说北京城不能算李自成攻下来的,实际上是饥荒与瘟疫把大明朝打趴下了。

二、清朝时期山东洪涝灾害情况

洪涝灾害是指某河流域内,中上游地区暴雨量大集中,汇集到河流后,或者冲破河堤,或者漫过河道,水漫庄稼、冲垮村庄田舍,加上大量泥沙於积,对农作物和人畜造成的重大伤害。如果与下游的大量雨水相重合,危害更大。地处平原的水患长期滞流,雨水渗入田间地下,含水量处于超饱合状态,农作物根系溃烂,又形成欠收或绝产。

受灾程度问题,有的学者按当时记载受影响面积分为一般、中等、重大三种灾年。将受灾县数在22-35县之间的定为一般灾年,36-54县的定为中等灾年,55县以上的定为重大灾年。按当时107县计算,大致是受灾面在30%以下的为一般,30%-50%为中等,一半以上的为重大灾害。

1.水灾年份分布情况

据统计,清朝统治268年内,受水灾22个县以上的一般水灾有40个年份,50个县以下中等的水灾23个年份,55个县的重大水灾10个年份,也就是说,一共有73个年份里发生过水灾,平均3.6年就有一年水灾。其中中等以上的水灾,在17世纪的60多年里有4个年份,18世纪100年里有13个,19世纪100年内15个,20世纪12年里有1个。重大水灾一共10次,平均27年内就一次重大型水灾。主要发生在1703、1730、1740、1747、1766、1771、1821、1822、1851、1855这10个年代内。

通过分析各年份记载,发现顺治初年是水灾较为集中的阶段,之后迅速回落。水灾最为集中的时段是公元1730-1771这40年间,尤其是1731年,曾有81个县次受灾,可见这是一次遍布全省的大范围降水。此后次数略有下降,1820年左右又有所回升,次年就有60余县发生水灾。再往后水灾总数一直保持较高峰值,特别是1855年又有接近90县次的记录。

2.水灾季节分布情况

汇总各县历年来的记载发现,有988个记录载明了发生月份,其中发生于五月份的147年,六月份的390次,七月份的336次,八月份的115年,分别占比:15%、39%、34%、11%。另外还有1156次记录虽然未注明发生月份,但从记录中可以认定其发生季节,其中春季33次、季288次、季835次,分别占比3%、25%、72%。阴历比阳历晚一个月,从上面统计数据来看,水灾多发生于六、七月份的秋季,夏季次之。

3.水灾按地域分布情况

有关学者统计了17、18两个世纪内16个主要年份的重灾区记载,出现频次最高的属济南府,其次是济宁和曹州。又统计了各州府内出现水灾的县次数,济南、武定、兖州、曹州又是最多的。毋需多言,黄河沿岸和鲁西南地区是受灾重区。特别是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济南、惠民,更是重中之重。自1855年黄河改道以后,受害区以黄河为中心的沿岸地区带状分布也更趋于明显。

4.受灾严重程度

关于各地受水患的严重程度,记载中多有详细描述。这里仅介绍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前后的情况来说明一下。当年有87年县受灾,达到81%以上面积。按各地记录时间排序的话,先是临清州六月三十日,境内发大水,原因是河南省铜瓦厢黄河决口所致,从东明县直灌荷泽,然后通过大运河又流到大清河入海,曹州、济宁、东昌以下皆受水患;接着武定府惠民县又有相似记录:七月,黄河灌入大清河,白龙湾决口,由于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於积,河水漫溢,漂没房舍和庄稼;然后是沂州府费县记载:七月,大雨七昼夜,坊河水溢出河道,水从城东门流至府衙前的石狮子旁边,沿河村庄全部漂没在水中,城中居民的房舍内都生出荆棘来;再有山东巡抚证实,在黄河等上游水冲入、本地大量降雨的同时,海潮也很凶猛,海口不能畅泄,黄河中下游几百里内一片汪洋,平地水深数尺,当时正值早熟庄稼的收获期,晚熟庄称的生长期,尽遭淹没。直到八月十二日济宁州金乡县仍在下大雨,城内房屋多数坍塌,城内街上可以用船来运行。从黄河六月三十日前决口改道来看,上游从六月以前已经有过大的降雨量,就算持续到八月十二日,接近三个月时间,黄河流域一直在不停地降雨。从受灾面积来看,当时山东有107县,其中87县被灾,全省大范围降雨,只有个别远离河流、地势较高的县份以及胶东未曾受灾。而地处黄河冲击平原的鲁南、鲁西北、鲁北受黄河上游水量和当地降雨双重水灾叠加,更是苦不堪言。

这次黄河决口改道影响至少在60年以上,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山东巡抚孙宝琦还奏称:由于黄河沉泥越积越高,每年伏秋季节,汶水、坡水泄入黄河,有托顶倒灌之势,导致东平州数十里内尽成泽国,小民困苦,不堪言状。其实这次黄河决口有天灾成分,也有人祸原因。客观上黄河由于上游黄土不断沉积,河道越来越高,几乎成为一道悬河,在河南境内,河面有的地方高于地平面10米以上。主观上由于清政府苦于应对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经济状况捉衬见肘,治理黄河费用不足。更可恨的是清政府每年拨付五六百万金,真正用到治理河道上的资金不到10%,其余的都被各级官员贪污挥霍掉了,在治理河道过程中偷工减料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清朝时期山东干旱灾害情况

我们主要介绍农业干旱,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雨量较少,植株得不到充足水分,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的情况,由于长时间供水不足,地下水,比如人们饮用的泉水、井水也会干枯,进而影响人畜生存的状况。旱灾不象水灾立刻暴发其危害性,它有渐变性和滞后性特点,一是很难追溯其开始时间,二是由于当年产生干旱,作物欠收或绝产后,次年春夏才显示人们乏食饥饿的现象。

根据当时各县的记载,我们仍然以县次来说明其轻重程度,只有“旱”字记录的我们认为是一般旱灾,“大旱,河水枯”的情况算做大型旱灾,“赤地千里,人相食”的谓之重大灾害。在清朝各地记载中,共查到2354次旱灾,其中一般1010次,大旱983次,重大旱灾361次。重大旱灾占15%。

1.按时间段划分

1644-1664这20年内旱灾较少,接下来1665-1678这14年渐多,1679-1700这22年又少,1720-1748这29年内多,1749-1776(28年)少,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在1777-1791(15年)、1811-1813(3年)、1825-1877(53年)内,其中受灾面积超过70县以上的也多集中在这一段内。

从1785到1788这连续四年里一直在干旱,且涉及面积很广。从下述县志中可以得到证实:

菏泽县:“春无雨,至六月始雨。 岁大饥”;

齐河县:“ 大旱,饥,人相食” ;

寿光县:“春大旱,六月朔,五榖始播种”;

潍县:“春夏大旱,自四十九年秋九月不雨,至是年秋七月”;

日照县: “大旱,飞蝗遍野,食及木叶,岁大饥” 。

菏泽县当年春天到六月才开始下雨,阴历六月相当于现在的阳历7月份,已经很晚了。现在我们农村还有谚语:小旱不过五月十三,大旱不过五月二十七,五月十三乃关老爷磨刀之日,多少会下点雨的,但过了五月底仍未下雨,地里玉米、地瓜、花生应当全干死了;齐河县已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寿光县一直等到阴历六月初才开始播种五谷之类庄稼;潍县是从去年九月份到本年的七月份一直无雨;而日照县则是旱灾与蝗灾的双重叠加,不仅庄稼长势差,连粮食作物包括树叶都未幸免于难。第二年受灾面积又进一步扩大到77个县。各地方记载中频繁出现“各处瘟疫,死者无数”、“ 斗米万钱,人相食”、“ 春,大饥,饿死无数”等记载。作为地方志式的记载,往往比较简短,但也可以分析其严重程度,比如说死者无数,就是根本来不及作详细统计,1785年这段时间正处在乾隆盛世,最起码户籍制度应当是相当严谨的,只所以来不及作统计,是能说除了个别富户、官差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正常工作。处在灾荒之年,一般农家春天择野菜、柳芽充饥,后来这些被食光了,就用刀具刮削树皮磨成粉状食用,有的食用滑石粉、观音土充饥,但接着就会形成食道堵塞而丧命的情况。

2.按地域分析受灾情况

如果把整个清代划分为;1644-1735(92年)、1736-1795(60年)、1796-1850(55年)、1851-1911(61年)四个阶段的话,第一阶段地区性显示不明显,鲁北、鲁南受灾县份较多,鲁西较好;第二阶段呈不明显的环状态势,鲁中山区无重旱灾,环鲁中山区的鲁西北、鲁西、鲁南旱情较重;第三阶段则呈明显环状,鲁中山区无重大旱灾,而环之的鲁西北、鲁西南、胶莱河西岸受害严重;第四个阶段,鲁西北、鲁西南、青州府及黄县是重灾区。

结语

影响降雨量的因素既包括地球自身的温寒轮回因素,也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因素。从清朝时期来看,山东水旱灾害具有频率高、概率大、季节性、连续性、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无论是旱涝,都有从东向西逐渐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济南以北、以西和鲁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占比均高。19世纪中期黄河改道以后,黄河沿岸水灾频发,危害更加严重。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管理混乱,加上内忧外患,泛滥的黄河灾祸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给山东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解放以后,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多数地区实现旱涝保收的大好形势。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实力大增,在黄河治理上不断加大投入。虽然暴雨、干旱仍然频频发生,但已绝无前清时期那种房屋田稼受损、人民乏食受饥的情况发生,更不会出现千里洪水、人相食的悲惨现象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行删除)

1.《【1700年清代老照片】清朝统治268年,山东107县6200次水患旱灾记录,不堪回首的灾难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700年清代老照片】清朝统治268年,山东107县6200次水患旱灾记录,不堪回首的灾难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9957.html

上一篇

关于500元清代椅子图片我想说王府的一把椅子在六年前就价值5750万元人民币

下一篇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朝太庙26功臣:一位汉臣,两位蒙古亲王,二十三位王公大臣

【1700年清代老照片】漫谈清代银两文化

【1700年清代老照片】漫谈清代银两文化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图1古代计量银器 图2被切断的银色 图3李厚生同治年小锝 图4馒头形状的三个锝 图5两只扭曲的鞍状大元宝。 图6 12“狄丁”锭 图7咸丰十年12小元宝 湖南长沙廖文伟 不知道读了《红楼梦》的诸君是否...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漫谈清代银两文化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漫谈清代银两文化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图1古代计量银器 图2被切断的银色 图3李厚生同治年小锝 图4馒头形状的三个锝 图5两只扭曲的鞍状大元宝。 图6 12“狄丁”锭 图7咸丰十年12小元宝 湖南长沙廖文伟 不知道读了《红楼梦》的诸君是否...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从山海关之战清军粮草供应出发,探究清初时期缺粮严重的原因所在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从山海关之战清军粮草供应出发,探究清初时期缺粮严重的原因所在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导语:自古以来,两军对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应一直都是两军作战中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战役的胜利乃系清朝统...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5位皇帝历时191年修建的清朝皇陵 入选世界遗产 神龟流泪至今成谜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5位皇帝历时191年修建的清朝皇陵 入选世界遗产 神龟流泪至今成谜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9500.163.com)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的清福陵,是清朝奠基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也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因地处沈阳东郊,又称东陵。 达到当天最大量A...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人物画家禹之鼎《带经荷锄图手卷》赏析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人物画家禹之鼎《带经荷锄图手卷》赏析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宇智定1647-1716皮带锄头手卷色样 吴志正,字上之路,胡新才,康熙年中著名的人物画家,在直昌春园,关红史书班供奉绘画。 他曾随册使至琉球,声名远播,一时名人多请他画像。王士禛自然也不例外,曾请禹...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1700年前的一次考古发现,极大的改写了中国古历史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1700年前的一次考古发现,极大的改写了中国古历史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前言 2011年3月,南昌市郊外的山上有一座古墓被盗,文物部门赶到现场发现被盗的是西汉古墓,于是赶紧进行了保护和抢救性挖掘。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说明:这不是普通的古墓,这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坟墓,...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朝曾希望与俄国以勒拿河为界,具体界线在哪?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朝曾希望与俄国以勒拿河为界,具体界线在哪?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位于俄罗斯的勒纳河当初清朝和俄罗斯签了《尼布楚条约》,一度想以勒纳河为界,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勒拿河是西伯利亚三大河东边的一条,流域范围主要在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之间,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拉...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张正玉 张正玉声名远扬,他的总裁《明史》确立了清朝的正统性,为清朝统治奠定了法理依据。 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在雍正时期,权力达到顶峰,我们不禁要问,雍正为何破坏了“尊崇满洲”的祖制,重用汉人,甚至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