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股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176号房间
三、内涵和形式——小强复总会的内容、表现
江福会祭祀张舜灯仪式涉及安徽东南郎溪县和苏南南京市高淳区、阳城等地,举办人员较多。
加之这一仪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将当地民俗小马灯、大小锣鼓、跳五猖等,吸纳其中,所以每年参会演出人数,一般都在1500余人。围观及互动的村民,不下四至五万,这尚不包括外省及台湾宗亲返乡参与人员。东坝降福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举行,南定埠移入此会后最先也定于此日。因此造成两地村民“赶东坝,失定埠”,顾此失彼。于是,南定埠将庙会改为八月二十四。农历八月正是农忙季节,况今又是村中青壮年村民在外打工较多。故南定埠举行的日期自2006年起,已改为正月初八。
(一)降福会张巡出巡
这里以2006年正月初八举行此仪为例:自初六至初七日,先扮“报马”两人,手中各敲一小锣,每天三次分别街头、村巷晓示村民,神会已临;舆论提醒各家各户作好迎神准备。该会张巡及部属二十四将,各村均有人分别扮装。装后,骑于架在大车的假马之上,威武神猛,供人瞻仰,以祈降福。每将身前立一孩童,称马伕,却是少儿装扮。出会前,地不分南北,各村簇涌马上一战神,在燃炮、锣鼓声中与小马灯、大小锣鼓、花担、香童等等,整齐有序地一一进入梅渚镇定埠村苏皖降福总会(定埠民俗文化村内场地)集结。
集结完毕,二十四堂锣鼓在场地摆成圆圈状,举行“围鼓闹春”的演奏,实际上是各自欢乐地试奏一番,引得围观数千人的喝彩。游乡开始,鞭炮、火銃,震耳欲聋。全队二十四堂锣鼓加数十支唢呐、长铜喇叭声,惊天动地。
降福会北定埠神将出巡之锣鼓队
在统一的指挥下,引队一人在前,队伍依次出场。队前横扯“苏皖降福总会”会标,数百幅锦旗、三角旗、龙凤旗迎风招展。旗下为“小锣鼓”及十匹男童扮演的小马灯。
降福会南定埠小马灯双排龙门阵(起势)
接着众人拥先锋、北方两神及旗牌、土地、总判、花判、赦官车马等,开路前行。后随何、魏、花、方、贾、雷、南、姚众将,接着是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大力王、麻将军。麻将军队前尚持有“弘扬民族文化,纪念民族英雄”大型锦旗。麻将军后是元宝会众、许远大元帅、总军、马上降福、跑文书、挑榔头夹棍、众赎身、花担(十二月花神)、侍香童子、喝道(衙役)、东平大帝(张巡)。以上战神,每组四十至五十人不等,执旗开路,牵马随蹬,前护后拥。队中尚有众人推拥,反映张巡战绩之灯扎。各组执旗、锣鼓、吹奏各类人员,头扎彩巾,身着彩衣、彩裤。每将马前有彩旗,大纛旗上书以战将姓氏。
南定埠(大马灯)之何将军出巡
战神车马后,各随锣鼓一堂。其中十组战将由高淳区桠溪镇郎川埠、胥溪、墙屋里等十三个村民组,分村集资装扮。
北定埠(大马灯)之魏将军出巡
另十三组战将由郎溪梅渚镇定埠、周家、中房、桃园等十九个村民组集资装扮。另一组为胥河船帮与南定埠李家村合供。榔头夹棍后是村里中、老年妇女所扮赎罪之身。众赎身后幼女花担十二付,每付花担按一年十二个月,分插每月之主花。挑担幼女,头扎硕大鲜花,戴墨镜,肩披绣花坎肩,系花腰裙。行走闪悠,美如天使。花担后是侍炉香童共八人。每人手提薰炉,炉内燃香。香童后是张巡神像端坐八人高抬之抬座之上。轿前有回避、肃静牌,后有华盖及日、月宫扇。神像两边紧随手持有夹棍的“喝道”八至十六人侍卫。
降福会张巡抬座出巡街头
队伍先头,虽已行至遥隔五华里的定埠街道,尾部尚停留在总会场地等待前行。已行队伍,由田野望去,宛如一条色彩斑斓的彩龙。这时队伍中尚穿插有龙灯、腰鼓等多彩节目。队伍行至闹市或村头,沿途遇有燃炮迎接的人家,必须驻跸,需做一番简单的演出。如在要道处,则有更多的表演。游乡毕,众神像(面具)被分供所属的各村,供人礼拜、许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在上述张巡、许远队伍巡游时,参与的小马灯、大小锣鼓、五猖会、龙灯、腰鼓等,都在各自的街口、村头就地表演。穿店入户,鞭爆声震,锣鼓喧天。主家迎送,热闹非常。
梅渚镇定埠小马灯、龙灯、迎春闹灯
(二)降福会的表演特征是明显的
1、对张巡抗叛事迹传说千年,故事内容在民间有所演化或变异。如随张遭戮的36位将领,《新唐书》均载有姓名。而降福会崇敬的张巡及24将,有的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张巡遣兵黑夜间“缒兵借箭”,也变成了“草船借箭”等。这些,与他们的传闻在民间演化、变异,都有直接关联,但丝毫不影响村民对其信仰的虔诚。同时也反映出,降福会本身所含有民间文化丰厚的社会性质。
2、张巡礼仪集小马灯、跳五猖及传承的元宝会、观音会于一炉。融众多祭祀于张巡等人的降福会中,涉及苏南、皖东南等地。地域面广,社会影响大。
3、历史上张巡等人的礼仪,各地多已消亡。今日郎溪县梅渚镇定埠的张巡礼仪,规模之大为江南各省仅见,已成为这一地域文化身份重要特征。
(三)降福会存在的价值也极为突出
1、自唐大中年间(847—859)至今的千余年间,对张巡等人的祭祀,今已日见消亡。所幸江苏南部及皖东南的胥河南岸尚有“活态”遗存,这一文化现象尤显十分可贵,是地域民间文化的宝贵遗存。
2、张巡礼仪的遗存,客观上弘扬了今天“中国梦”安定图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安定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民意。
3、这一活动,为这一地域的民俗活动小马灯、跳五猖、大小锣鼓(三项省级“非遗”)的演出,也提供了展拓、出新的大好机会。
一镇而集省级“非遗”竟达四项,这实属罕见,足见该镇民间文化底蕴的深厚。梅渚镇历史上传承的民俗文化项目,实际上早具备苏南、皖南地域民间文化之代表性质。为对其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在以后的文章中,将陆续系统、重点地逐一介绍该镇内的主要“非遗”作品《小马灯》、《大小锣鼓》、《跳五猖》等。
注释:
[1] 降福会下设会务管理、神事供养、馆地管理三个小组。会长吕桂宝,副会长韦秉涛、吕照荣。会务组负责出会、游乡事务。神事组负责平时各村供奉。馆地组负责文化村内平时照看、管理。具体对两省地各神供管理分工如下:
1、东平大帝•张巡(皖•牌坊村);
2、先锋(苏•秧含村);
3、北方(苏•郎川埠村);
4、旗牌(皖•张家、涧西村);
5、土地(苏•三巷村);
6、总判(皖•蒋家村);
7、花判(皖•中桥村);
8、赦官(苏•庆三房、河北上桥村);
9、何将军(皖•桥头、后街村);
10、魏将军(苏•胥溪一、二队);
11、花将军(皖•新庄、大楝村);
12、方将军(皖•竹墩头村);
13、贾将军(皖•下桥、二房村);
14、雷将军(皖•河南上桥村);
15、南将军(苏•中桥、皖•洋房村);
16、姚将军(皖•上黄楝村);
17、大太子(苏•黄泥墩、井头村);
18、二太子(皖•前街村);
19、三太子(苏•墙屋里村);
20、大力王(皖•北庄村);
21、麻将军(苏•芮家巷村);
22、许大元帅(皖•新塘村);
23、总军(船帮、皖•李家);
24、马上降福(苏•南岗头村);
[2] 伍子胥奔吴年代,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第三《王僚使公子光传》。
[3] 明正德年间,云南屯田副史吕盛(号定庵,今梅渚镇南定埠人),留有《吕定庵唱和集》。其中《胥溪八咏》诗,有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序一。序称:“伍子胥弃楚入吴,尝渡此溪而憩息焉。后人仰子胥之忠孝,遂以名溪。”
[4] 降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2013年11月,批准为“省级第4批非遗名录”。
[5] 小马灯。安徽省人民政府2010年7月,批准为“省级第3批非遗名录”。
[6] 大小锣鼓。安徽省人民政府2010年7月,与《小马灯》同时批准为“省级第3批非遗名录”。
[7] 跳五猖。系指梅渚镇周家村之《跳五猖》。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年12月批准为“省级首批非遗名录”。
2013.6.28 初稿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1.《张巡、许远信仰的降福总会(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巡、许远信仰的降福总会(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