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毅元帅,我们的课本上讲到过!” “还有李富春呢!我和爸爸在电视剧《领袖》中看过!” 6月20日,在延津县马庄乡原...
其实这两件事并不相干,得分开看。
先来说说汉寿亭侯这个爵位。
汉朝的爵位制度,侯爵分为列侯和关内侯两种,列侯有封地,关内侯没有。
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汉寿亭侯就是列侯中最低的亭侯爵位,也就是说享有一个亭的封地。
秦汉之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若干乡为一县。所以这亭基本也就等于今天的一个村。
如此说来,汉寿亭侯的爵位似乎也不是很高,撑死不过是个村长罢了。
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官职和爵位不同,官职上班打卡的地方,而爵位则是享受当地的赋税。
刘邦早年在秦朝做泗水亭长,那个才基本等同于村长。而关羽这个汉寿亭侯,则是享受汉寿这个“亭”的百姓赋税,属于一种经济待遇。
官职高者比比皆是,而获得爵位的却不多。
以曹操麾下的文武官员为例,在曹操生前获封县侯的,只有一个被“树为典型”的宣威侯张绣,乡侯只有一个曹操最信任的生死兄弟高安乡侯夏侯惇。
其他如博昌亭侯夏侯渊、国明亭侯曹洪、万岁亭侯荀彧、洧阳亭侯郭嘉等等亲信都是亭侯,甚至曹仁、贾诩、李典、张辽、臧霸等都只是都亭侯(无具体封号,有待遇无实际封地),比关羽还低。
你说关羽作为一个刚入曹操阵营不久的人,获得这个爵位得有多难得!
接下来再说说刘备封关羽前将军,他为什么颇多不满。
之前已经解释了爵位,而这个前将军则是官职。按理说,这个前将军的官职可不算低。
汉朝官职,武将以大将军为首,其下依次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为第一等;再往下为四方将军: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前将军为四方将军之首。
以上八个将军,是汉朝常设的编制,属于标准的高级将领。
其他什么折冲将军、游击将军、虎牙将军、荡寇将军等等乱七八糟的都叫“杂号将军”,没有固定的编制,几乎跟临时工划等号,地位就低很多。
因为刘备当时是“自立”为汉中王,没有做皇帝,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是不能封的。四方将军已经是刘备阵营中的最高级武将,而其首的前将军则是武将之首。
这么高的地位,关羽怎么还不满足呢?
还能为什么,端架子呗!
给一个人奖赏,要让别人感恩戴德,就得超出那人的预期。如果在对方预期之内,只能说是理所当然,甚至有可能挑挑毛病。
关羽就是这种情况。
在刘备阵营中,要说选一个人做武将之首,非关羽莫属。
从刘备起兵开始,关羽和张飞就是铁杆亲信。而在作战过程中,如不分兵,则刘备为统帅,一旦分兵则刘备关羽各领一军。因而刘备入蜀后,关羽作为总指挥镇守荆州大本营,也是理所当然。
更何况关羽挂着汉献帝亲封的汉寿亭侯爵位,与刘备的宜城亭侯平级,高于其他所有人。
所以这种情况下,前将军不给关羽倒是奇怪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位子是关羽的,关羽收到后当然也就没多少欣喜。
而当你进入一个阶层之后,就难免要看看和自己并列的有点谁。除了关羽获封前将军外,张飞获封右将军、马超左将军、黄忠后将军。
这下老关炸了!
问题就出在黄忠身上。
在关羽眼里,张飞是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马超早就在西凉有赫赫威名,位居他二人之前还算风光。
但黄忠年纪又大,地位也不高。他本是刘表部将,后归顺曹操,不像关羽张飞那样在刘备辗转中原时就一路相随,不是“自己人”。
而且老黄的战功,只有定军山一战,并无演义中战长沙关黄对刀之事。
上面这些因素堆积在一起,使得关羽对黄忠这老兵颇多微词,感觉跟他同列是比较掉价的,这才有了拒不受封一事。
曲焕章——云南白药创始人
1938年,一位医者在家中的书房认真写着什么,妻子则站在一旁等候。
没一会儿,医者放下手中的笔,将写满字的纸张小心对折后,放入一个信封,然后递给一旁的妻子说道:“这是药方,如今我被时局所逼,既然焦易堂邀我去商讨大业,我便趁此机会离开这里,但是为防万一,这个药方你要妥善保管。”
妻子接过信封后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好好保护这个药方,但是医者还是不放心,他将妻子带到佛像面前说道:“今日你便当着佛像的面发誓,绝对不会将这药方外传。”
于是妻子便跪在佛像面前,郑重地起誓:“我缪兰英今日对佛像发誓,一定保护好药方,绝对不会将其外传。”
之所以让妻子在佛像面前起誓,是因为这个药方不是普通的药方,而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白药药方,也就是现如今的云南白药。
在现代,云南白药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可以用得上的居家良药,而在当时的战争时期,药效神奇的白药对于在战场上经常受伤的战士来说甚至比干粮还要珍贵。
而这位医者就是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
曲焕章
按理说,像曲焕章这种发明神药的人应该是大家追捧的对象,为什么在曲焕章的话中却有被逼无奈的感觉呢?
答案很简单,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树大招风,在普通百姓眼里,曲焕章是救命的神仙,但是在那些军阀和官僚眼里,他就是造钱的机器。
曲焕章的命运如何?云南白药的药方最终被如何处理?让我们从头说起。
身世悲惨
1880年,曲焕章出生在云南省江川县后卫赵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之下,一家人也能吃得上饭。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小家庭,在曲焕章7岁的时候,一家之主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得家庭的重担全部到了母亲那里,为了养育孩子们,曲焕章的母亲每天都很操劳,即便如此,曲家依然是祸不单行,在曲焕章9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
云南白药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曲焕章的三姐姐拉着他的手说道:“以后你就跟着姐,只要有姐一口吃的,你就不会饿着。”
当时的三姐也才12岁,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又怎么能担起抚养曲焕章的重任呢?好在祖母可怜这两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便经常接济姐弟俩。
三年后,姐姐嫁给了医生袁恩龄,在结婚前,姐姐便与袁恩龄坦白自己还有个12岁的弟弟,结婚后要带过来,在得到袁恩龄的同意后,三姐方才嫁了过去。
为了让弟弟能学一门手艺以后养活自己,姐姐便让他跟着丈夫袁恩龄学习中医伤科,但是此时的曲焕章正是调皮的年纪,加上那些中药名字又很拗口,便很抗拒学这些东西,经常趁着姐夫不注意就跑出去玩耍。
袁恩龄见状便通过图文结合以及带他上山认草药的方式教他,果然,曲焕章看着眼前这些花花草草开始有了兴趣,尤其是当自己用这些草药制作成治人病痛的药丸时,曲焕章觉得这不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更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自此之后,曲焕章每天早起,在姐夫的指导下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白天就化身为姐夫的小跟班,到处去给人行医治病,晚上回来后还要把姐夫配置好的一些伤科药品分装好,第二天拿到袁家药房里去卖。
曲焕章
就这样过了五年,17岁的曲焕章到了娶妻的年纪,在姐姐的张罗下,他与同村的一位女孩李惠英结成夫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曲焕章开始担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因为在姐夫那里学到了一些行医技术,曲焕章便开始医治一些简单的病人。
除此之外,他还做过贩卖土布的生意,也正是因为这个生意,帮助他在日后配出了“伤科圣药”——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的秘密
虽说姐夫是个伤科大夫,但是其水平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医者,根本不可能有创造出云南白药的能力。其实,曲焕章之所以能配出云南白药,主要得益于他的另外一个师傅,他就是精通外科药理的游医姚连钧。
当时,曲焕章的医术并不精通,所以依靠诊治病人根本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曲焕章便想找找别的出路,后来听闻贩卖土布利润不错,于是便与妻儿告别来到云南个旧去做土布生意,不过这生意没做成,还差点死在了个旧的街头。
曲焕章白药传承图谱
一天,曲焕章跟往常一样去市场上贩布,刚走到街上没多远就肚子疼得厉害,额头不停地冒虚汗,曲焕章捂着肚子蹲到了地上,没一会就倒下了,虽然此时意识还算清醒,但是疼痛让曲焕章感到生不如死。
在这个紧急时刻,姚连钧经过街道,看到痛苦万分的曲焕章,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他蹲下为其号脉,在确定了病因后将随身携带的药箱打开,取出一枚药丸给曲焕章服下,没一会,曲焕章的肚痛便得到了缓解。
姚连钧见曲焕章已经好转,便打算离去,突然被曲焕章叫住:“神医,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我刚刚在生死之际曾在心里许下心愿,只要有人救了我的命,我便立志学医,日后济世救人,今天见先生医术如此高超,还望您能收我为徒。”
姚连钧见曲焕章为人真诚,便未推辞:“既然你有学医之志,我可收你为徒,只不过这学医不比其他,是个辛苦的事情,你是否只是一时兴起呢。”
“师傅,我以前跟姐夫学过几年医,有些基础,您放心,无论再苦再难,我一定跟在您身边好好学习。”
曲焕章拜师姚连钧(插画)
就这样,曲焕章不再做旧布生意,将行李简单收拾后,便跟着师傅姚连钧开始了行医生涯。那个时候的游医是全国各地走的,在跟随姚连钧学徒的期间里,曲焕章走过了云南北部、四川、贵州等地方。
虽然每天长途跋涉,但是姚连钧并没有忽略对曲焕章的教导,每次行医他都会跟曲焕章详细讲解病人的病理和用药,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讲给他听,再加上曲焕章本来就勤学好问,没过几年,姚连钧所有医学手艺全都传授给了曲焕章。
就这样,师徒两人一边采集草药一边行医,到了后面,姚连钧因为年岁大了,行医的时候基本都是曲焕章来。后来姚连钧去世,曲焕章悲痛万分,在为师傅送终后,他便开始独立行医。
当时云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非常险恶,而且在山林当中经常有猛兽出没,所以很多往返其间的老百姓或在翻越山岭的时候不小心受伤,或被猛兽袭击受伤,于是对草药深有了解的曲焕章开始尝试制作一款伤药,专门帮助这些老百姓。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后,终于在1902年,一款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的伤药成功面世,这也是后来云南白药的前身,这款伤药因为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和消炎止血的效用,成为当地老百姓追捧的“神药”,而曲焕章也成为了江川、玉溪等地的伤科神医。
曲焕章万应百宝丹
被迫救治匪首
在外游历多年的曲焕章决心回到家乡发展,于是在1914年他带着全部家当回到了老家,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妻子李惠英因为久等他不归,在听到别人说曲焕章客死他乡之后,便改嫁他人了。
心灰意冷的曲焕章在探望了姐姐和姐夫后便离开了这个伤心地,来到了云南省通海县。他在这里结识了缪兰英,并与其结为夫妻。结婚后的曲焕章不再到处行医,而是开了一家药房,一边卖药一边坐诊。
在行医之余,曲焕章对“万应百宝丹”的配方进行改良,加入了效果更好的药材,并将其改名为“曲焕章白药”,为了改善药品形象,曲焕章还对其进行了包装升级,用瓷瓶代替原来的纸包装。
除此之外,曲焕章还将白药送到云南省警察厅卫生所进行检验,并获得了优等评级,自此,“曲焕章白药”开始公开出售,因为药效奇特而在当地名声四起。
吴学显
吴学显后来被招安了,这个土匪头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部队的军长,官运亨通的吴学显没有忘记曲焕章的救命之恩,他邀请曲焕章来昆明开店,并出资为其在南强街开了一间伤科诊所。
自此,曲焕章跳出小县城,来到省会城市开展自己的事业。而吴学显在1923年又一次将曲焕章推上“神坛”。
那是在广西打仗的时候,吴学显的右腿骨头直接被子弹打断,为了保住性命,无论是技术先进的外国医生还是本土的医院都认为必须要截肢,在这紧要关头,吴学显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曾经的救命恩人曲焕章身上。
果然,曲焕章带着他的白药将吴学显的断腿给治好了,吴学显不仅没有截肢,还能行走自如,这事传出去后,直接让曲焕章“一战封神”。
曲焕章和他的白药成为了人们争相议论的焦点,连唐继尧都亲自为曲焕章题写“药冠滇南”的牌匾,并礼聘其为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兼教导员一等军医。
曲焕章给吴学显治腿(插画)
获蒋介石接见
之前在通海的时候,白药就已经用在了战斗当中的伤员身上,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所以有很多受枪伤的战士只能通过纱布进行塞填,每次到了换药的时候,就要将旧纱布取出来,那种疼痛不亚于中枪的疼痛,所以很多战士都叫苦连连。
当时受伤的战士都在通海镇治疗,所以曲焕章换了一种治疗方法,那就是用白药撒在处理干净的伤口上,一般月余就会好了。碰到一些子弹无法取出的情况,曲焕章便将撑骨散用在上面,等子弹自己掉出来,这不但减轻了伤员的痛苦,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于是自那之后,曲焕章的白药就被战士们带到了各地,因为有了需求,曲焕章也制作了更多的白药将其卖到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随着白药的名声越来越大,曲焕章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仅在全国各省市销售,甚至还在新加坡、曼谷等地建立了代销点。为了将这些药品功效让购买者熟知,曲焕章在1932年写了一本《求生录》,将这些药品的功效一一介绍。
1933年,曲焕章在昆明的金碧路开了一个“曲焕章大药房”,足足有三层楼之大,也是在这一年,他被选举为中医工会主席,连当时的蒋介石都知道了云南有一个“神医”,他的白药具有奇效。
曲焕章大药房开业(插画)
1935年,蒋介石因公来到云南并特意接见了曲焕章,两个人分别互赠礼物,蒋介石收到了曲焕章送的三升百宝丹,而曲焕章则获赠了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功效十全”和一张半身照片。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为了支持前线战士抗日,曲焕章捐赠了3万瓶百宝丹。
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上,负伤的战士们都是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白药外敷内服后,继续与敌人厮杀,连日军都感叹滇军的勇猛,在报纸上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曲焕章捐赠的白药。
自那之后,只要部队军用物资里有白药,战士们一定会带着上战场,在那个年代,它简直是比干粮还要珍贵的存在。
因拒交秘方而死
有一句古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虽然话比较糙,但是用在曲焕章身上却是非常贴切,战士们和百姓都将他当成救命的活菩萨,而那些官僚们却将其看成一棵摇钱树,1938年,昆明政府为了让曲焕章交出白药秘方,开始设计逼迫他。
当时昆明政府给了曲焕章两个选择,要么交出白药秘方,要么捐赠一架飞机,这两项无论哪一个对于曲焕章来说都没办法做到。
对于曲焕章来说,白药秘方就是他的命,而捐赠飞机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曲焕章只能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捐赠3万块滇币。
要知道,昆明政府的目的就是要曲焕章交出白药秘方,所以在曲焕章交钱的时候就故意为难,说他认捐的是3万国币,换成滇币还差27万。曲焕章直说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昆明政府将他关入警察局内,想逼迫其就范。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到了这个地步,曲焕章竟然情愿向银行借钱也不愿意交出白药秘方,当30万滇币交到昆明当局手中后,曲焕章终于被放了出来。
不久后,昆明当局以30万滇币买不了飞机为由,逼迫曲焕章继续捐款,就在曲焕章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国民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派人来邀请他“共商大业”。
然而,曲焕章原以为这是一根救命稻草,没想到却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焦易堂
在跟妻子交代好白药秘方之后,曲焕章就踏上了前往重庆的道路,然而来到重庆之后,之前说好的任职中央国医馆馆长,却变成了要与焦易堂一起合办中华制药厂,需要曲焕章提供白药秘方,为了让曲焕章妥协,焦易堂甚至将蒋介石都请出来跟他一起吃饭。
自知受骗的曲焕章并未妥协,他拒绝交出白药秘方,正因为如此,一直被逼迫的曲焕章也因为忧愤成疾最终在重庆去世,享年58岁。
曲焕章死后,妻子一直遵守当初在佛像前答应丈夫绝不将白药秘方外传的誓言,不过药店的生意也因为曲焕章的死而越来越差。一直到云南解放后,才有了点起色。
后来萨镇冰到了英国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了四年,学成归国父亲对萨镇冰寄予厚望。当时李鸿章也开办了北洋水师学堂,他就想进入学堂学习,那个时候萨镇冰才23岁。也是因为恰逢其时,所以他进入了李鸿章的学堂,萨镇冰是为海军而生。萨镇冰作为将军的时候,总是和士兵同甘共苦,把士兵当兄弟。
大家对萨镇冰也比较信服,出去公干的时候,他也都是亲力亲为,从来不让士兵给他划船。有一个士兵非常关心萨镇冰,他睡着的时候给他盖了毯子,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看重人品。有一次他生病了,他的夫人来看他,想要登舰探望,可是这个时候他制止了,他觉得不能允许家人登舰。除非他战死了之后,他的妻子回去以后再也没有来过。
等到萨镇冰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再也没有娶媳妇。萨镇冰经常以战舰为家,身边的人也都说他,作为海军的元老,萨镇冰曾经和载洵亲王一起出访欧美日国家,就是想要考察海军。他们想要定制军舰,那个时候国运不是特别好。虽然海军一直在兴建,但是从来都没有过辉煌。萨镇冰这一生为了海军忙碌了三十多年。
萨镇冰到了年老的时候,他说话也非常谦虚,觉得经过了很多战争,从来没有获得过胜利。但是这也并不影响萨镇冰在海军中的地位。中国人对他非常尊崇,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甲午战争失败,萨镇冰也无力回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萨镇冰是英雄。萨镇冰作为战争中存活的为数不多的将领,当时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舰队司令丁汝昌也自尽了,当时不想让军舰落在日本人的手里,所以他就选择自爆军舰。后来为了抗击日寇,萨镇冰也效仿丁汝昌自尽。可是当时萨镇冰并没有找到机会。曾经有一个人劝他,人活着不容易。即便是死了,也不能代表就是真正的勇士,面对耻辱的时候,要勇敢地活下去,付出自己微弱的力量。
那么这个临时有了指挥权的将军会造反吗?
困难太大。将士听命一呼百应,原因是服从的是朝廷这一组织结构,指挥权是王权代表,不是服从具体的将军个人。
看看春秋战国前后数百年,叛逃的将军多,举兵造反却很少,亡国大都来之大国兼并,或者内部权力分裂,如天下七雄,三家分晋,田氏夺齐。
樊於期伐赵兵败,害怕秦王责罚逃去燕国,为什么不造反,而是逃命。因为他要军营帐说句,弟兄们,我们肯定要被惩罚,不如造反吧,那么连命都不用逃了,不出营帐门立马就被部队给镇压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但是谁敢说造反?反而打来打去都是说别人造反。只有袁术这个二货,觉得兵多粮足地广手下多,说我要当皇帝,结果成了群殴的对象。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古人深知,对兵权的控制是看得比外患还重。
赵构为什么默许秦桧搞岳飞,民族存亡啊,收复河山啊,朝廷安危啊,难道不在意?非也,赵构觉得兵权失控,十二金牌令的故事在百姓听来是个传奇,可在赵构本身来言心态炸了,汗毛都竖起来,觉得皇权受到威胁,所以招回岳飞后默许秦桧暗暗行动。
精忠报国之魂害了岳飞,应该不听皇帝命令,收复河山,最好是清君侧,甚至大不了自己带兵反了吧,岳家军天下无敌。
长大后接触历史知识多了了解历史事件多了,才知绝无可能。
秦桧在罗列岳飞罪名时,手下十二位主要将领一半多做了伪证,他们作为岳家军重要成员在军事指挥上是服从的,但是政治上还是服从皇权的,甚至可以罔顾事实诬告主帅岳飞。
那么什么样的将军有了兵权可以造反?
这要打唐朝兵制和军制开始,节度使权力的失控。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不光有了地方军队的指挥权,还有军队人事的任免权。
安禄山阴险的时常搞些小军事行动,一边造成边境好像不安稳的假象,突出攻绩好来让自己长期稳定在这个节度使位置上,一边通过战事发展个人势力,打击或者排挤异己、提拔心腹,达到军队的完全控制力。
但是即便这样,也一直没造反,因为军队的后勤供给还是要中央政府调拨的。
直到杨国忠为相国,杨国忠一直和安禄山不对付,平时在部队财政开支调拨上就一边故意为难,一边在唐玄宗那举报安禄山说有造反念头,他在幽州哪里搞自己小王国啥的。
唐玄宗还没拿主意,这风就传到安禄山耳朵里,干脆趁大家对杨国忠专权的不满,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反了吧。
今天我们看看唐朝一位大将,他在获得皇帝信任后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逼死的。唐朝鼎鼎大名的将领“李怀光”,此人是朔方将军李嘉庆的儿子。既然父亲是武将出身,作为儿子定然会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年少的李怀光便从军了。
李怀光作为将军的儿子,从小对战场和武艺这方面特别感兴趣,从军后追随名将郭子仪立下不少战功。李怀光在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再加上父亲的关怀加官进爵更是一路通畅。在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晋升为朔方节度使。
对于唐朝来说节度使已经非常高的职位,许多人一生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这样的名将没有名留千史呢?就是因为李怀光自己作死,把自己的名声和职业毁于一旦。
唐德宗执政时期发生过反唐风浪,其中在泾原兵变是李怀光事业的转折点,也是他的衰退的开始。这就是风光不够三秒的意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