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中南大学牢记受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三年来获得21项国家科技奖励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院士和研究组成员正在做实验。长沙晚报记者雷迪照片
总书记配乐
“要突破瓶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学科齐全、思维活跃、基础扎实,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加强科研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越来越先进的创新成果。”
场景再现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南大学,了解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情况。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看了该中心副主任刘辉教授演示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高级净化回用系统。
“总书记在中心停留了18分钟,参观了解了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推广应用平台三大内容,并与我们的R&D人员握手肯定了我们的成就。”时光飞逝。虽然七年过去了,但刘辉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对中心的访问是对我们科研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委托,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许云源实习生何萱通讯员雷迪
有色冶炼含砷固体废物处理及清洁利用技术,基于国家砷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突破了有色冶炼含砷固体废物“控砷-脱砷-固砷-无砷”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处理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废酸中多金属的高效分离,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碳/碳刹车盘在C919飞机上的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保障了国家航空的战略安全空...
近日,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记者走访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到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它是由一个热爱创新的大学研究员生成的。
据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访问极大地鼓舞了中南大学师生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热情。全校师生坚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解决了C919飞机、重型运载火箭、高速铁路、防疫等急危任务重大工程的一批关键科技难题,产生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大成果。
开发了更先进的技术来保护青山绿水
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大国,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防治这些污染,这是国家真正的重大需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心时,高度赞扬了中心主任柴立元教授的辛勤工作和创新精神。2019年,柴立元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柴院士回忆总书记视察现场时说:“当时我在心里暗暗承诺:请大家放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开发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为保卫青山绿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年来,该中心一直在努力实现“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记者近日走访时,中心已经搬进了新的科研大楼,师生们正忙着在窗户明亮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建立在实验室基础上的公共测试平台不仅对学校的科研团队开放,而且对附近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开放。
重金属废水中生物制剂的深度净化回用系统有哪些先进特点?刘辉教授介绍:“重金属废水种类繁多。传统的处理方法就像一只手抓住废水中所有的重金属。一是不达标,二是会产生二次污染。中心团队研发的药物相当于多只手,每只手抓一种重金属,使废水重复利用率从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七年来,先进的净化回用系统不断更新迭代,废水净化回用效率更高;有色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处理技术被列入国家鼓励类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实现废酸处理绿色化改造,危险废物减少90%以上...
这些成果一个个获得国家科技奖,帮助企业摆脱了废物处理的困境,甚至让面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目前,该中心的技术成果已应用于中国最大的铜、铅、锌、锑、钼、镍、金等有色金属企业26个省的300多个项目,重金属废水年处理量超过1亿立方米,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去年,我们提出了‘无废冶金’的梦想,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水的充分循环利用、大气的超低排放和固体废物的充分消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刘辉透露。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自主创新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中南大学西北角。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营。是国内唯一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这里,听取了R&D的介绍和粉末冶金特种材料的应用,与几十名R&D人员握手,肯定了他们的成就。
“总书记的视察对我们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当我们激动激动的时候,我们都暗暗欢呼,一定要做得更好。”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实验室副主任柳勇教授告诉记者。
C919国产大飞机备受瞩目。2015年,中南大学及其学科公司为C919大型客机提供了车轮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2017年,C919首飞成功,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团队荣获“C919项目首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矗立着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灵魂——黄伯云院士。从主持完成“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等重大项目,到针对碳/碳航空空刹车片这一前沿研究领域,黄伯云院士始终坚持“想做就做第一件事,想做就做自主创新的事”。
“研究人员不能只挑芝麻担子。想挑就挑个大包袱。你想干就干国家需要的大事。”黄伯云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铿锵有力地说。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黄伯云院士终于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从此,中国飞机依靠进口碳/碳航空空刹车片着陆的历史被改写。黄伯云院士开发的碳/碳复合材料不仅用于我国大型飞机工程,而且近年来,黄伯云院士开发的耐烧蚀碳/碳喉衬已成功应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
2019年10月,实验室与COMAC共同建立的“大型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项目落户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国际领先的大型飞机地面动力学平台,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空。
“这是实验室结合长沙工业发展制定的长远规划。我们将继续积极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发挥学科特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重要力量。”柳永说。
对创新充满热情的Generate在3年内获得了2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胡月华教授团队发明的含钙战略矿产资源浮选界面组装技术及应用,解决了困扰企业已久的选矿废水回用问题,水处理成本降低95%,废水回用100%。
朱建军教授的团队克服了毫米级变形监测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扰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湘、皖、陕、川、渝、粤等省,为“大同采煤塌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包大兴塌陷区治理、四川乌东德水电站等电力工程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84岁的何继山院士带领团队深化技术前沿。发明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设备”为油气勘探、深部勘探、压裂监测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它广泛应用于矿产、油气、地热资源勘探,为国家“深国土”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
……
记者从中南大学研究部了解到,7年来,学校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前沿交叉项目实施办法》、《高端智库项目实施办法》,总投资近3亿元。支持300多个龙头和战略项目,鼓励300多名中青年教师专注于国际学术前沿或结合国家和地区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专注于解决学科前沿问题。
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项,其中领先7项;2019年获8项国家科技奖;2020年获三项国家科技奖。在过去的三年里,它获得了2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4-2020年,全校申请发明专利120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5478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3项,取得8项突破亿元的成果。
中南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站在“两百年”目标的历史十字路口,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为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长沙实践
长沙作为科教名城,科教资源丰富。全市有59所大学和97个独立科研机构,有60多名院士和6万多名研究生。
长沙为了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资源优势,打破壁垒,校企合作,实施“平台战略”和“两山战略”,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贡献力量,以贡献求发展。
如今,在岳麓山下,材料科学、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重大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成果,一批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精彩上演...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4项,位居中部地区第二。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008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35.83件,居全国前列。
1.《国家科技奖 中南大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近3年获国家科技奖21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家科技奖 中南大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近3年获国家科技奖21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2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