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从体表记录的心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它能反映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生物电位的变化。
如今,心电图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其应用已超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如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和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栓塞)的诊断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心电图机的应用和使用,所以今天的文章主要讲一下心电图机的发展史——“心电图机的前世”。
心电图先锋:沃勒
▲沃勒(1856 ~ 1922),英国生理学家
1887年,英国皇家学会玛丽医院举行了划时代的科学演示:该院生理学教授沃勒利用李普曼毛细管静电计记录狗和人心脏的心电图。
▲沃勒用毛细血管计在人体表面记录的第一次心电图(仅心室V1波和V2波)
在演示过程中,沃勒成功地现场记录了第一次人体心电图,其中只记录了心室的V1波和V2波,而没有记录心房的P波。沃勒伟大而富有成果的研究成果为心电图技术的最终问世奠定了基础。
心电图之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60 ~ 1927),荷兰生理学家
沃勒的开创性工作像磁铁一样震撼并吸引了年轻的荷兰生理学家艾因特芬。在接下来的13年里,爱因斯坦致力于毛细管静电计心电图记录的研究。
因为毛细管静电计的毛细管不能做得太薄,所以他不能测量更精确的电流。爱因斯坦改进了这个装置,他利用通电导体能产生磁场的安培右手定律发明了磁电仪。Eintofen将提高灵敏度的任务交给了超大电磁铁,而动圈则以最少的匝数和最轻的质量为目标。最后的结果是1895年推出的弦式电流计——它不是心电图仪。
▲1895年引进的弦式电流计及其原理
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艾因特芬没能看到曙光。1900年,他决定放弃毛细管静电计的心电记录技术,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最后,受1897年阿德发明的弦式电流计的启发,他决定对其进行修改,以记录人类心脏微弱的生物电。为了增加检流计的灵敏度,不仅要增加磁场强度,还要减轻弦的重量。为此,他的细长镀银应时弦(直径只有2.1μm,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悬挂在两侧磁铁之间。当体表心电图有轻微变化时,弦就会摆动,摆动被放大500倍后才被记录到心电图中。
1903年,艾因托芬用弦式心电图机成功记录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电图,并将每一个波命名为P、Q、R、S、T、U波,至今仍在使用。今年被称为心电图元年,所以艾因托芬被称为心电图之父。
▲第一弦心电图机记录的心电图及其原理
第一台心电图机不能放大心脏电流,所以它的微弱电流可以通过奇妙的工艺不放大而记录下来。这个弦心电图是剑桥大学制作的,10年才出了3个,现在在伦敦博物馆。
当时,受试者的手臂必须浸泡在两个装满盐水的罐子里,这非常不方便。
▲1916年,一个伦敦市民在做心电图
中国心电图第一人黄宛
▲黄宛(1918 ~ 2010),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192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购买了两台剑桥公司生产的心电图机,开始了心电图在中国的首次应用。到1949年,谢赫医院已经积累了数万例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数据。
1950年,黄万教授回国,及时将旧心电图机改造成单极导联心电图机,重新与世界同步。黄宛将心电图“单极导联”的原理和应用引入中国,建立了中国12导联心电图的标准检查方法。
黄万教授是新中国心血管医学的先驱,为心电图和心导管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基础工作。他是《临床心电图学》一书的作者,该书被中国广大心脏病学家公认为中国心电图学的经典专业著作。
▲黄湾临床心电图,第6版
黄宛教授一生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为他的疾病诊治见解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许多心脏病专家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心电图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此外,中国正常心电图数据库的研究已经完成,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心电图专著中心电图的正常值和异常值将被中国自己的数据所取代,这标志着中国心电图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三代新型远程心电图机;
▲一体康12导联远程心电图,HC-202型
112引脚同步测量,静态+动态双模
12导联同步测量,支持快速采集9秒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采用世界领先的德州仪器处理芯片和航空空-级莫雷插头,保证心电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2专家团队响应迅速,一年365天。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知名权威专家解读心电图报告。一般在会诊启动后,专家会在2~10分钟内给出看图报告,全年365天可用,常年陪护合作医疗机构。
3操作简单,连接Wi-Fi后一键上传
步骤①点击“采集”开始测量;
(2)根据提示,点击"上传"传输数据;
步骤③登录咨询平台,点击“咨询”按钮,等待咨询团队反馈。
完成专家咨询只需3步,无需预约,拒绝繁琐!
★一提康大事记★
在“心电博物馆”公益项目众筹中,
怡体康成立于2007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型医疗终端设备的研发,为301医院、309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伊体康于2015年推出了第三代新型远程心电图仪(HC-202)和远程会诊平台。一经推出,很快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数千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怡体康的足迹已经遍布23个省,覆盖了数万家医疗机构和数百家体检机构。
为了帮助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更新”过时的医疗设备,我们于2017年11月20日推出了“以旧换新”活动(点击查看)。活动一经启动,得到了众多医疗机构的一致认可和支持,第一天就有数百人填写了申请表。
▲第一次“换货”活动中收到的旧心电图机(零件)
▲日本在七八十年代从国营农场进口“光电”牌心电图机,当时价值6万元(据说当时可以换5套房)
▲尼克松访华期间带到中国的心电图仪,承载着外交使命,见证了中美关系的破冰。其意义不言而喻。
……
如果你手里有旧的心电图机,想以“以旧换新”的形式把你的爱献给正在建设中的心电图机博物馆,请联系伊体康工作人员。
“心电图博物馆”公益项目和“以旧换新”活动
请扫描代码了解详情
▼
1.《心电图机 心电图机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心电图机 心电图机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23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