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她用12首民谣唱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太阳休息,休息;月亮休息了。女人休息,休息不得;如果一个女人休息,壁炉就会熄灭。苦荞不苦,但可以吃;槟榔不苦,可以嚼;女人不吃亏,怎么得?女人不吃苦,日子不甜。”
这首易的《妇女之歌》是一个女人唱给自己听的歌,里面唱的是她艰辛的一生。王晶静静地唱着这首歌,像是一个单纯的眼神,一声深深的叹息。11月24日,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晶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元祥”音乐会上,用6种不同少数民族语言演唱了12首民歌,演绎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所有的歌都在唱出生、死亡和疾病
从两年前的演唱会《心路历程》开始,王晶就一直在延续这种“心路历程”。她走遍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寻找民谣歌手,收集原创民谣。她与当地人同吃同住,虚心求教,真正触动了民风。
去年3月,在黔东南,她深入苗寨,白天听苗族姑娘唱飞歌,晚上听苗族老人唱古歌三天三夜。她还穿上苗族服饰,和全村人跳芦笙舞,每13年走17公里山路和村民们见一次招龙节,就像一个苗族姑娘。
去年11月在云南乡村音乐舞蹈艺术节上,她收集了苗族、纳西族、傣族、壮族、布朗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张唱片,沉浸在原生态音乐的海洋中。婚礼歌曲的激动,殉难歌曲的悲伤,祭祀歌曲的神圣,让她深深感受到音乐在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4月,王晶去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她跟着镇上的艺术团,三天坐大巴去四个牧区演出。到处铺个毯子,放两个音响,村民们一个个来了,打扮好了,坐在一起。唱花的歌手也很会跳舞。调音后,音响工程师可以立即上台唱歌。他们对音乐的纯粹热爱感动了她。
王晶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唱已久的歌曲,都在唱出万物轮回,老人生老病死。她有一个想法,打破地理和语言的障碍,用不同民族的民歌连接一个完整的生活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地球,有太阳,有风,有喜怒哀乐,有生命周期。然后,是《原生国》。
故事以一首芦笙曲开始。苗族儿歌讲述了刚出生的女儿的童年,苗族菲倾诉了女孩芬芳的嗓音,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正午吉亚》是离家出嫁的惆怅,哈萨克民歌《嘟嘟与玛利亚》讲述了女儿的爱情故事,韩国民歌《阿里郎》是对奔赴战场的丈夫的向往。
打破音乐的界限,唱出真情
“故乡”这个词,一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空。回到时间的原点,回到生命开始的故乡,一段旅程开始了。演唱会没有复杂的灯光和舞美,也没有人们想象中充满民族符号的服饰。王静选择从头到尾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在一个弧形的纱帘前唱歌。人物的成长,故事的传承,都是通过声音来解读的。
这场音乐会不仅打破了不同地区和语言的划分,也打破了美声、民间声音和流行歌唱的界限。音乐会制作人韩云也融合了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的编曲技巧。王静邀请了二胡演奏家朱、阮演奏家唐、唢呐演奏家胡晨运等前来助阵,还特意邀请了在黔东南认识的芦笙演奏家杨、在内蒙古认识的呼麦歌手巴特尔,甚至还邀请了大提琴家陈、鼓手贝贝、贝斯手等跨界合作。王晶说:“学院派的民谣很容易让我们陷入错误的格局,唱不同的歌都只有一个声音出来。但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绪,必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想通过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带来更多独特而独特的声音。”在元祥里,呼麦是英雄的呐喊,低音贝斯是老人的低声。不同的声音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和性格,共同支撑着一个关于生活的故事。
王晶坚持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少数民族歌曲,传达了不同地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在这场音乐会上,她希望唱出她在“心路历程”中遇到的所有人的故事,也唱出她生命中的爱、恨、悲伤和幸福。“万物轮回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是人的共同命运。它包含了我们共同的情感。我相信,这些真实的情感,通过音乐的传递,足以打动每一个人。”
1.《歌唱演员王静 上海民族乐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静:用12首民歌唱出一个女人的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歌唱演员王静 上海民族乐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静:用12首民歌唱出一个女人的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7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