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省珠海市的美术老师许,在云南省怒江州最后几个月的教学中,总是请其他老师代课。在离教室几十米远的操场台阶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大工程中,用铅笔、复写纸、电磨在火山石阶上留下了1700多个楷书方块字。
8月25日,许告诉南方记者,雕刻一个字至少需要10分钟,以使傈僳族儿童对理解和学习书写汉字更感兴趣。可惜一年的教学时间结束,还有800字没写完。“即使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我也会回到怒江去实现这个愿望。”
将步骤改为抄写本
怒江州泸水市格力小学有471名学生,多为傈僳族儿童。许于慧告诉南方记者,许多父母不懂汉字,也不会说普通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老师总是为孩子的语文教育头疼。
今年4月,许和他的同事在校园里散步时,无意中瞥见了火山石阶。被水碰过的地方,深如墨汁,如天然的水信纸。“如果你能把小学一定要学的生字或古诗词刻在台阶上,那么孩子也可以在课间描述,这样会更有学习兴趣。”
许把刻在台阶上。
他马上开始试验,找了几块石灰砖来刻画,最后选定了原色楷书。
许告诉南方记者,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规划好石阶上的文字排列,在纸上排版,打印出来,并用复写纸和铅笔在上留下记号。取出复写纸,用电动研磨机雕刻文字。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把每个字都磨出来。
从今年六月开始,许总是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九点半回宿舍。“怒江夏天很热,太阳一出来就睁不开眼睛,一般是早上十点,晚上七点。我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和落山之后多刻几个字。”
格力小学校长告诉南方记者,学校安排了两三名老师在许身后学习和帮助。“我们所有的老师只要有空都会去帮忙抄石阶上的字。”
许于慧正在刻字,许多学生都在看。
课间,同学们凑过来劝躺在体育课用的垫子上汗流浃背的老师休息一下。一些孩子已经开始用纸杯和蘸水的毛笔练习书法,一些高年级学生已经要求加入抄写小组。许于慧告诉南方记者:“真的很难刻,太阳很大,让人头晕。”但是抬头看孩子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
许于慧指示孩子们写。
从珠海到云南
格力小学校长告诉南方记者,许是第二批来学校任教的老师之一。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批珠海的老师来,每组五个人,为期一年。
吴进锋告诉南方记者,格力小学最初是在维拉巴小学建成的。以前学校面积小,学生四年级后需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城镇上学。新学校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在泸水市大西底镇威拉坝建设扶贫搬迁示范点的配套项目。2017年开始,2018年9月3日正式开始。可容纳540人,六个年级不需要拆卸。
怒江州泸水市格力小学。
2019年8月21日,许于慧第一次站在格力小学的讲台上。他说自己一直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希望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同龄人能够享受到更近一层的教育资源,希望外界能够支持和更加关注山里孩子的教育。
许于慧告诉南方记者,当地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住在学校的老校区,宿舍经常停水,但是待久了越来越喜欢。“这里的风景很美。有空的时候,我会拎着画板,走进山里写生。这里的孩子特别喜欢我的美术课,会尽快到处找我。”他喜欢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
格力小学,雨后湿漉漉的操场草坪上出现了蘑菇,明黄的教学楼外到处是青山。美术课上,许带领学生观察怒江花鸟,展示绘画技巧。“希望能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拿起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校长吴进锋告诉南方记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学校成立了一个合唱团和一个广播电台。“老师过来之后,一个是把我们的学生教好,一个是把我们的老师带好,带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她介绍说,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一些老师去广东留学,目前在职的29名老师中有20名去了珠海培训。
在雕刻了1700多个汉字之后,许在离开之前,在操场南侧的一块火山岩上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他雕刻了“江海青”几个字,寓意着怒江与珠海深厚的友谊,以及跨越近2000公里的山水。
许刻下“江海情怀”,许、吴老师在此留影。
他用蓝色圆珠笔把格力小学三年级一班胡写给他的信拿走了。信上说所有的学生都不愿意让老师走,有的还偷偷哭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样子。等你老了,我们去珠海养你。”。胡希望老师能回来看看,“教我们的东西比地球多。”
作者:实习生杨博臻南方记者林紫培
1.《云南支教 广东老师云南支教石阶刻上千汉字帮傈僳族孩子学习,称遗憾没刻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云南支教 广东老师云南支教石阶刻上千汉字帮傈僳族孩子学习,称遗憾没刻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2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