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成立四十周年

中国教学通讯简史

一、出版《语文教学通讯》

“文化大革命”后,全国一片废墟。中国教育也面临着贫瘠的困境。大多数城市的老师既没有像样的语文教材,也没有像样的语文教学参考,更没有足够的语文书刊。城市的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农村的语文老师更惨。很多地方的老师只有一本新华字典可以参考。在全民文化饥渴的大背景下,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一批教师为一线语文教师焦虑,决定编辑出版专业期刊,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服务。1978年2月,在中文系阎显康主任的支持下,带领倪、、、林清奇、傅、、吴、陆、丁耀良等多位中文系教师创办了《语文教学通讯》。他们克服了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等困难,虚心请教全国各地的中国教育专家和优秀的汉语教师。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迫使这本新杂志迅速在全国发行。《语文教学通讯》出版以来,得到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持续支持。杂志的标题由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题写。短短几年间,其发行量飙升至12万份,成为中国华语圈的重要媒体。

二,语文教学通讯的发展

《语文教学通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对“两个估计”错误判断的否定,为我们正确认识新中国30年来语文教育的成就和教训,全方位进行语文教育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国家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并陆续出版了新的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学通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针对语文基本功差,语文能力下降明显,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普及。宣传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消除语文作为阶级斗争阶级的影响,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当地教师培训机构提供新鲜材料;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出版领域;推广典型的语文教学实验,如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附中提出的“三年语文通”实验、北京京山学校的“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实验、月坛中学刘缪老师倡导的“三级写作训练”实验、重庆一中李建明老师倡导的“语文导创法”实验。

2.第二阶段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京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教育的长期历史任务,也指明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986年,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十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之前的大纲相比,这一次在目的和任务表达上,除了训练使用汉语、阅读现代汉语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外,还增加了对听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要求。现阶段,《语文教学通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三个面向”,致力于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封面人物》等栏目继续推广教学实验研究的成功案例。如上海特级教师宇易的“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效果实验”、辽宁魏书生的“培养自学能力实验”、北京宁鸿宾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三三制”原则、河北特级教师张效春的“大语文教学实验”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的普及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第三阶段

1993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充分肯定了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应试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此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现阶段,《语文教学通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提高语文教师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意义的认识;深入介绍当地优秀的语文教育理论,特别是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全国汉语协会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中心为阵地,开展课题研究,对素质教育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探索素质教育规律和实施教学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经验。

4.第四阶段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世纪之交。《语文教学通讯》顺应了教师专业化的趋势,再次引领潮流。分为《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教学通讯》,在众多日益同质化的语文教学杂志中脱颖而出,读者定位鲜明,内容定位精准。《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定位:充分关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进程,充分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轨迹,全景介绍小学语文实力名师的精彩课堂,汇集课内课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语文教学通讯》的编辑定位:用文字引领清语成长,用解读揭示课程理念;用案例透视课改深度,用新闻传递课改新声;用专题直接打一线教学,用教学技巧点亮智慧之灯;以争鸣活跃课改氛围,以对话实现编读互动。《语文教学通讯》的编辑定位是通过专家指导、理念创新、案例研究、细节润色、信息播报、编辑阅读互动等方式,介绍大家,打造名师,提升师资。

5.第五阶段

新世纪以来,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母语和母语教育的学术理论研究。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全体大学生开设汉语课程”。高校语文课被写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高校母语教育研究者、高校汉语教师和学生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咨询和教学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成果也需要一个专业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与此同时,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一线教师在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更加迫切。2011年1月,《语文教学通讯》在高中期刊、初中期刊、小学期刊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术期刊,使《语言交流》的内容涵盖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语文学术理论研究,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最前沿的咨询和研究平台。《语文教学通讯》以“振兴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为使命,展示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宗旨,促进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希望提高中国学生的理论素质”为宗旨。

目前,《语文教学通讯》已由原来的月刊发展为周刊,分别指导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母语教育和教学,每月最大发行量为20万份。出版物以其鲜明的读者导向和精准的内容定位,在众多日益同质化的语文教学杂志中脱颖而出,成为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必备出版物。

三、《语文教学通讯》的主要荣誉

1982年,《语文教学通讯》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93年被确认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

自1995年以来,连续1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流期刊”。

1998年被认定为国家核心中文期刊。

1999年获期刊好封面二等奖。

2000年获第五届华北优秀期刊奖。

2002年获第六届华北优秀期刊奖。

2002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

2003年被纳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收录于《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全文。

200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列为源刊;被列为《中国核心期刊重点项目概述》核心期刊。

2008年被列为《中国核心期刊重点项目综述》核心期刊。

2011年在“全国优秀中文报刊编校”活动中获得最高奖——优秀奖。

2015年,我公司蔡志敏、赵、桑建忠荣获“期刊出版30年”荣誉证书。

从2015年到2018年,连续四年在全国“基础教育与教学期刊”综合指数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成为全国人大“抄报刊”的重要来源期刊。

四.《语文教学通讯》修订

1978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创刊,16页,88页。它是双月刊。

1980年1月,《语文教学通讯》改为16页64页的月刊,后改为邮局。

2000年,《语文教学通讯》改为半月刊,16页,48页。

2001年《语文教学通讯》分为A、B两大板块,A重点服务高中语文教学,B重点服务初中语文教学。

2003年,《语文教学通讯》明确分为《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教学通讯》。

2004年,《语文教学通讯》进一步细分为《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语文教学通讯》出版周期由周刊改为周刊;同月,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讯》出版了。

V.《语文教学通讯》主要编辑经验

1.打造创新团队,汇聚专家智慧。

1.《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简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简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