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第17届中国电影观看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举行。众多奖项中,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联、兰州浩发影视传媒出品的兰州本土电影《迷途的羊》获得了优秀乡村题材电影奖,实现了甘肃原创故事片获中国守望奖的零突破。12月11日,记者联系到了刚刚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归来的导演王小平,当面聆听王导揭开《迷途的羊》背后的事情!

记者:王小平导演,首先,祝贺你和你的创作团队获得中国农村优秀电影观察奖。

王小平:谢谢你!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最高荣誉奖!

记者:获奖归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王小平:正如我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这是我的家乡第一次在电影界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我们拍了一个小片子,没想到我们的“寻羊之路”在这里找到了,还有中国电影最高殿堂里的一只“金羊”。兰州错过了很多电影节,但我们没有错过第17届中国电影观看奖,这一点很重要!

记者:能先说说《迷失的羊》创作的灵感吗?

王小平:2015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将实现文化突破。想了想,觉得还是从影视入手吧。因为影视传播渠道广,权力大,而且在《迷途的羊》拍摄之前,兰州没有拍这么大的电影,等于开了一个先例。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条件,只是想拍本地落地的东西。在众多小说作品中,范文的一部作品《迷失的羊》被选中进行改编和拍摄。当时我正在努力摆脱贫困,所以选择了一个村子来完成拍摄。一是填补了兰州电影的空空白;第二,探索兰州电影的突围之路。

记者:你能先告诉我们《迷失的羊》是关于什么的吗?

王小平:故事讲的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普通山村,村民不富裕但很知足,过着晚上不捡路不关户的舒适生活。然而,牧羊人张永红丢失了四只本应在一夜之间卖掉的羯羊,于是一个幽默、简单而曲折的故事展开了。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在哪里拍摄?

王小平:我们选择了永登县民乐乡白洋村,这也是我们当时的扶贫点。村子并不是很富裕,但是充满了淳朴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俗风情。

记者: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兰州的地域特色。我看永登顶娃烧饼,玫瑰饼,太平鼓,还有别的吗?

王小平:因为我们拍的是乡村题材,不可能加入一些都市元素,但一定要体现兰州的特色,不仅是你说的,还有影片开头的“花”,还有过年喝酒、数螃蟹、数麻雀的“九曲”...所有这些都有明显的文化内涵。兰州方言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就是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兰州,通过电影宣传兰州。

记者: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人物生活环境的细节相当自然。那么,为了准备拍这部电影,你个人做了怎样的准备呢?

王小平:实际上,个人准备时间很短。小说2015年底选编后,拍摄于2016年春节,历时21天完成。但是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和我30年的记者生涯有关。我是一个电视记者出身,热爱并了解兰州农村。当时采访写了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我对兰州有很深的感情。

记者:拍摄《迷途的绵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王小平:肯定有困难,比如资金,演员等等。因为兰州从来没拍过这么大的电影,所以是我第一次拍电影。虽然我做电视30年了,但是电视和电影还是有区别的。但我们并不害怕,因为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因为我觉得所有的造型艺术都是以文学为基础的,所以才有这样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比如兰州浩发影视传媒,到处都是有梦想有追求,愿意为甘肃电影做贡献的年轻人。

记者:拍摄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王小平:从头到尾都很难忘,因为我从来没有拍过电影,我会遇到很多压力。有人会质疑,你会拍电影吗?怎么拍?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演员,他们愿意无偿为家乡的事务做贡献。

记者:演员是怎么选出来的?拍摄中与演员的磨合模式是怎样的?

王小平:我们首先熟悉演员的选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演员。我有拍电影的特长。我不傻拍。我会做好准备的工作,反复润色,逐字逐句的演绎。然后让演员去体验角色。等他们到了现场,大家都很容易拍,基本都是重来。比如扮演张永红妻子的演员顾廷轩,为了演这个角色,在人生的第四天去了永登,去了一个大妈家学习如何接受鞋底,体验人物。这里所有的演员,包括任帅饰演的张永红,都是我们兰州的演员或者在兰州工作过的演员。

记者:我在电影里看到过三次“除夕”这个词。有什么特殊意义?

王小平:这是个好问题。这是一种黑色幽默。从羊丢的“大年三十”到最后的“大年三十”,该过年了,大家都要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影片中有很多美学元素,使用的图像也很巧妙,比如“除夕夜”、“红色标语”、“羊头”,这些都是难得的细节,让镜头不刻意。

记者:这部电影想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王小平: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其实我们拍《迷失》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不仅是羊,还有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在《迷失系列》中,《迷失的心》找回了良心,即将上映的《耻》找回了警察精神和国徽的忠诚!

记者:《迷失的羊》《迷失的心》和即将上映的《迷失系列》中的《羞耻》有什么区别?

王小平:特点是不同的。《迷途的羊》获奖的原因是评委对我们的接地气感兴趣,反映了西北农村的真实生活。第二,我们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最后,我们在努力寻找对干部的信任,打通干群之间的“一公里”。如果羊丢了,我们会把它们找回来的。如果你帮我找羊,我就请你吃羊肉。最后羊出了太多钱,只好退了。这体现了西北人的勤劳朴实,内心世界很干净。

记者:电影里的农村很干净。为什么?

王小平:过去,农村题材是肮脏、苦涩和混乱的。电影中的农村生活画面几乎都是冬天黄土地的原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天地赋予的不可替代的美——宽广、遥远、宁静、充实。虽然电影里的农村很穷,但我们尽量通过镜头让观众闻到农村的麦秸味。

记者:总的来说,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你总体满意吗?

王小平: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我不确定,但是我发现拍出来的时候很好,然后我觉得越来越好了,反响很好。因为你获奖快三年了,说明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根植于生活和人的作品才会有持久的艺术力量。

记者:在电影人物塑造中,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角色?

:我觉得塑造人物的最佳人选是村长,但片中的人物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点:是个放羊的人,善良而愚钝,村长是想为村民的热情和狡猾做点好事,小肖乡派出所所长秦是个正直的人,来此打拼的导演们。永红的媳妇在这个男人的戏里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就像黄土高原上一朵盛开在风中的花。即使是最土的人,也有自己最动人的美。

记者:你还想拍什么电影?

王小平:现在兰州的“三丢”系列电影已经拍完了,我们还是要拍“五丢”系列电影。《迷失》生活中的责任很重要,不能丢;有《迷失的灵魂》,让年轻人寻找灵魂。现在我们都在准备过程中。此外,我们与其他公司合作制作了一部名为《芬芳》的电影,即将上映,反映了舟曲泥石流灾难后,如何在新区学校治愈孩子们的创伤,恢复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此外,由渝中联川小学踢足球的孩子改编的《足球男孩》将于年底后不久开拍。

记者:你对兰州本土电影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希望吗?

王小平:当我们开始拍摄《迷失的羊》时,我们很简单,没想到会获得如此高的荣誉。首先是为兰州电影开一个先例。《迷失的羊》的拍摄被称为地方电影;我们拍《迷失的心》的时候,就敢叫中国电影兰州制造。这个奖项也会增加兰州艺人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在兰州!我们可以做出好作品!还是能获奖的优秀作品!

记者注:艺术作品的标准永远是真、好、美,《迷失的羊》就是这样的作品。什么是本土电影,什么是本土,什么是文化软实力?王小平导演给出的答案是“把自己和故土的故事讲好,用历史和过往来解释今天故土的存在,此时此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就叫做故土”。

1.《丢羊 专访导演汪小平:揭开《丢羊》那些事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丢羊 专访导演汪小平:揭开《丢羊》那些事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8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