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地址化
“雪”季节,我的心渴望同样的雪:
眼睛粉化,梨花舞,
不再见四五个烟村。
——元·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这是一片白皑皑的大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苍茫环宇。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宋·黄庭坚《咏雪诗》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宋·黄庚《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
……
在古代文人看来,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就是诗情诗意。
寒夜灯下,煮一壶茶,轻翻首首泛着黄晕的古诗词,诗人那脉动的心灵,在散发着诗情画意的古老方块字中,如清雅的梅香穿越时光,轻舞飞扬,飘渺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思绪便徜徉在古典的雪韵里……
青苔古木萧萧,
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元·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
谁人相伴梅花瘦?
——元·乔吉《山坡羊·冬日写怀》
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宋·陈亮《梅花》
梅花迎霜傲雪,不畏严寒,贞姿劲质,开在百花之首,是寒冬里一缕春的气息。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宋·卢梅坡《雪梅》
雪天里有空灵、清雅、冷艳、细腻、婉约、寥寂。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
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梅雪争春同风流。梅花呼唤着生命的色彩、呼唤着美丽的春天,也呼唤着美丽的百花;雪花把单调的冬天变成飞花溅玉的世界,绝无对梅花的嫉妒,恬淡洁白是她的美丽。
化工何处万剪刀,剪出玉蝶满空舞。
——清·赵翼《途遇大雪》
苍穹里散下的生命般鲜活的片片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梅雪携手将天地渲染成香幽幽白茫茫的一片。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南宋·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年齿老大,无意赏花,乃人之常情,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梅花一枝斜出,透露了春之消息。修竹菁菁,溪水溅溅,醉来与梅花晤对,惬意舒心,梅香沁人,映带着天上的云彩,多么美的一轴画卷!出游兴尽,醉酒归来时已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但都浑然不记得了,一种忘情忘怀的境界悄然而出。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宋代赵希桐《次萧冰崖梅花韵》诗,不止写出梅花的高洁,还有凌寒独放,寂寞孤傲的梅之性格。
“迥临村路傍溪桥”的梅花下,诗酒横琴。张打油家那变白的黑狗、臃肿的白狗,踏出了串串杂乱的梅花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来了,在人鸟俱绝却偏要去湖心亭看雪的痴相公张岱来了……
“踏雪寻梅”,是唐诗宋词的悠悠古韵,是在一幅中国水墨画里不疾不徐地行走。踏雪寻梅,风雪夜归,柴门犬吠,天地间的大美便都已了然于胸。踏雪寻梅,寻的是一份雅致,寻的是一份心境。
竟是一夜大雪,下的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红楼梦》里曹雪芹笔下,潇洒飘逸、粉妆银砌的大雪,唯美得惊艳。“宝琴踏雪寻梅”,教人如临仙境,出离凡尘。冬景里,一袭红衣,拈一缕梅香,轻歌遏云,款款行在圣洁、纯粹、洁白的世界。那样的美,那样的感动。白雪红梅,美人如画,这样惹人顾怜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也。
当然,大雪里还有诗人建功立业出将入相的志向,这雪热情奔放,气势昂扬,雄浑壮美,充满激情。
尽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可在诗人眼中,依然有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清新俊逸,春之情韵灵活流宕。(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虽说“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但诗人的功名心远胜诗心,“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这将至的凯旋,惊心动魄激越豪壮。(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尽管战场奇寒恐怖:“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却又有着奏捷的轻松与流芳后世的豪情:“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你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雪,下得惊天地泣鬼神。
林冲初到草料场,“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怎见得好雪?有临江仙词为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彷佛填平玉帝门。’”
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惊心动魄。
这雪浇不灭林教头胸中的万丈怒火,这是冰天雪地里的一场完美的复仇。只有大雪中的这场快意恩仇,林冲本真的英雄性格才凸现无遗。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骨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西游记》里这段雪景特别地壮观、非常地雄浑。吴承恩写雪景的时候,还特意讲到了几个跟雪有关的典故:苏武牧羊、子猷访友、孙康映读、袁安卧雪。
雪夜访戴的王徽之来了:
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宋·曾几《书徐明叔访戴图》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元·薛昂夫《蟾宫曲·雪》
下着大雪的夜,王子猷坐了一夜的小船,去看望老朋友。千辛万苦到了门前,却不进去,而是立刻返回了。
人问其故,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多么地潇洒率真,多么地肆意放达的人生!真真是让人羡煞了一千多年!这浪漫让古往今来多少失意文人吟咏酬唱。
“袁安卧雪”说的是:有一年洛阳下大雪,雪非常的深。洛阳县令外出考察灾情,只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外出乞食。这么大的雪,一些富裕人家也会有一些慈善行为,所以出门讨口饭吃还能活下来。
不过走到袁安家,发现大雪封门,雪地上根本没有人行走的痕迹。进屋一看,发现袁安僵卧在床上,县令就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平静地说:“大雪天挨冻受饿的人非常多,我就不出去打扰别人了。”
洛阳令听了,很受感动,认为袁安这样清贫自守,不乞求于人的品德十分可贵。回京以后,他向明帝荐举袁安为孝廉,袁安也从此踏上了仕途,成为东汉前期德高望重的名臣。
后来,“袁安卧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读书人甘愿自己困守寒门而不乞求于人的气节和操守。
飞玉堆寒二丈过,杜门僵卧养天和。
不愁屋外六花大,但觉胸中清气多。
宋末诗人郑思肖这首《袁安卧雪图》诗,歌咏的就是在贫困当中依然能够有气节、有操守的人。
《三国演义》的袁绍动辄便讲“四世三公”,原来这位袁安就是袁绍的高祖父。因为一场雪,“三国”与“西游”便发生了奇妙的联系。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这是《三国演义》里刘备冒雪访诸葛的描写。
“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
这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雪景啊!作者用“冻合溪桥”、“寒侵鞍马”的感受写出了大雪天的气温;用“片片梨花落”、“纷纷柳絮狂”形容词语,写出了缤纷美丽的雪景;同时也用“回首停鞭”的神态写出了刘备访贤未遇的惆怅和感伤。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吟咏的这首诗里,静美曼妙,别有一番情趣。既描写了美丽的雪景,又抒发了名士隐居林泉,恬淡、洒脱的情怀。眼前一树铁枝铜干的梅花,琼枝吐艳,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摄人魂魄。妙绝地表达自己潇洒超脱、拔流绝俗与孤傲高洁的情怀。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典名著里漫天飞舞着的大雪,就像是仙女洒下的晶莹洁白的美玉,又似点点扬花,片片鹅毛,飘逸灵动,无限妩媚。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声犬吠,划破了日暮天寒中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刘长卿风雪迎客,温馨动人。而与雪相关的几个个典故更是让人感动,使雪景更具魅力。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回环诗《冬》,宛若梦幻,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唐·元稹《使东川·南秦雪》
大雪时节,落下来的不止是雪,是雪花作的一首诗。
大雪时节,古典里的雪如此的厚重、充实、明朗,别有韵味在心头。红尘中浮躁和烦忧的心绪,在这白雪皑皑如此静美的世界里,也变得清朗起来。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元·杨载《到京师》
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冬的沉寂,淋漓尽致地唱出了雪野深处一声清新隽秀的春之情韵……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1.《【万大雪】专题诗意“大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大雪】专题诗意“大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5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