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蒋子栋教授解释,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眩晕的发病率约为8%,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是,由于眩晕发作时,客观体征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已经证明的可导致眩晕的疾病有80余种,因此不容易诊断和鉴别。在诸多可导致眩晕的疾病中,“耳石症”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大约占到三成,而且误诊率极高。
我们的内耳有两部分,一个是耳蜗,它是管听力的,另外一部分叫前庭,它是管平衡的。前庭包括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这三个半规管是互相垂直的。耳蜗如果产生了问题,听力就会下降,就会出现耳聋;如果前庭出现了问题,就会发生眩晕,这是内耳的两大功能。
球囊、椭圆囊的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被称为“耳石”。球囊、椭圆囊被称为耳石器,这就是每个人耳朵里都有石头的由来。
耳石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长着,不像胆结石、肾结石是生了病以后才有的。在坐电梯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是往上还是往下,汽车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这靠的都是耳石,所以耳石又被称为位觉砂。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是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的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
所谓良性,就是可治疗、可自愈;所谓阵发性是指头晕是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按秒或按分钟计算。所谓位置性是指当患者头部变化位置使患耳向下时突然出现眩晕,如一起床晕了,一躺下晕了或是躺着一翻身晕了,是一种天旋地转的晕。
耳石症发生的原因
耳石症是临床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人群终身患病率为2.4%。耳石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使得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所致。这些脱落的耳石会进入到半规管的管腔内,如人体的头部位置发生与重力方向偏移的改变后,颗粒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从而就会向大脑传递神经冲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的眩晕。
耳石症的症状和表现
从临床症状的出现时期判断,主要在晨起、躺下、翻身时发作,发病前无任何先兆。
典型的表现为眩晕,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一般在头位变化1—4秒钟后才出现,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 1 分钟。在耳石症发作时,尽量保持不易诱发眩晕的体位,即保持强迫体位,并避免快速的头部运动。
这种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是患者觉得房子转了,床翻个儿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反复刺激体位,眩晕症状会反复出现,但是会逐渐减轻,出现“疲劳”现象。
特征性的位置性眼震,是其重要体征。这是因为耳朵与眼睛之间有一个神经通路,耳朵里的半规管一旦受到了刺激,那么就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表现为眼睛会在一个方向不停地规律的运动,这叫眼震。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慌、憋气、面色苍白、血压高、血糖高甚至大小便失禁。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现象。严重时患者面色蜡黄、大汗淋漓,无听力下降和肢体活动障碍。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头晕。
什么样的人会得耳石症?
中老年人
耳石症在中老年人中较高发,60岁是高发年龄,尤其是女性。这是因为人越年轻耳石粘的越结实,年龄大了就会导致内耳局部结构发生老化或退化,使耳石的粘性随之变差,耳石就容易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下来,就像饼上的芝麻掉下来一样,耳石症就发生了。这种原因引起的耳石症占70%左右。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人易高发,这是因为耳石是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可能会引起局部结构的变化,导致耳石从正常的位置脱落下来,从而发生耳石症。
偏头痛
耳石症患者中,26%为偏头痛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前庭血管痉挛致使耳石脱落。此种偏头痛的耳石症更常见于儿童。
外伤或手术震动
比如发生车祸,外力撞了耳部、大脑,或耳朵做了手术,或在乘车时因为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导致颈部损伤,这些都会引起小晶体的“机械性”脱落,从而导致耳石症。
蒋教授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耳石症发作之后又反复发作,仔细询问病史才知道他是拳击运动员,后来他改行以后耳石症就不再复发了。
现在患耳石症的年轻人也不少见,主要是因为买车的人多了,所以他建议开车的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碰撞,在汽车启动的时候慢一点,在行驶过程中尽量减少颠簸。
炎症
像感冒着凉或者中耳炎等可诱发内耳炎症,在前庭耳石器发生水肿的时候,也会出现“小晶体”脱落,从而导致眩晕症状。
长时间低头的人
近年来,长时间玩手机、使用电脑的“低头族”得耳石症的越来越多了。
剧烈运动
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像打球或玩游泳时过度甩头就会引起耳石症。
由某些疾病因素引发而来
如梅尼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会导致半规管缺血损伤,从而诱发耳石脱落。
其他原因
这种眩晕发作可能与患者过度疲劳、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刺激、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噪音、高热、吸烟、喝酒、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药物中毒有关,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如何预防耳石症?
不要猛躺猛起,睡觉时翻身也不要动作太快,特别是中老年人;
合理生活,作息规律,不可过度劳累,不可熬夜;
控制情绪,调节心理,不可压力过大,保持心情舒畅;
远离噪音;
女性可以适度补钙;
换季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
出行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
不可过量吸烟、饮酒;
控制好血压,保护好血管;
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平时多注意身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
积极治疗梅尼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感冒、中耳炎、骨质疏松、偏头痛等各种疾病;
合理用药
耳石症的治疗
对于耳石症的治疗,手法复位治疗是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手法复位就是通过临床设计一套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方法,使自由游动的耳石微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
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在门诊操作,治疗时间是10分钟左右,一般可一次复位,80%的患者可治愈,但有50%的人会在5年内复发。如果一次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进行复位。
通过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可明显减少再发次数。少数缠绵不愈的耳石症也可通过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效果。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疾病继发的耳石症,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耳石再次迷路了。
耳石症其实有一定的自愈性,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他们内耳脱落的石头可以自己回去,或被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吸收。还有一部分人十几年也好不了,每天晚上总是不敢往一边躺,用被子或靠枕把背部挤住,防止晚上翻身诱发眩晕。所以专家建议,一旦发生耳石症,请尽早到医院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及耳石症治疗。
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使治疗变得简单、有效。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表现为复位后患者睡觉可以翻身,但出现行走不稳、感觉漂浮、眩晕加重,对于有颈椎病的患者,不仅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瘫痪,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耳石症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脱落发病,在复位治疗后要注意这些:
1.复位治疗后至少静坐半小时。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的患者当时没什么反应,也许随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个别患者还可能会呕吐。另外,静坐半小时也有助于避免复位成功的耳石从椭圆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区域。
2.复位治疗后,病人眩晕消失,但会出现头胀闷感、头皮紧箍感,走路漂浮或醉酒感,可在家继续前庭康复;嘱其减少长时间低头、抬头动作,避免低头捡东西、系鞋带等;下台阶时需要家人陪同,尽量避免长时间注视较密集物体,待症状彻底消失后恢复正常工作。
3.复位治疗后的三天内抬高床头45度,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为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出来,建议复位治疗后的三天内抬高床头45度。可以多铺一床被子,设置45 度的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睡觉时轻轻向后躺下,左右翻身也应该轻柔。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美发及牙科操作会要求头部持续保持于特殊的位置,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
4.复位治疗后半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低头、摇头、跳跃、登高、游泳等运动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
5.复位治疗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补充钙剂。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耳石再次脱落。
建议采用荞麦皮枕头和硬板床,我们睡眠时要不停地翻身,无论什么姿势,荞麦皮枕头都可以随头颈部外形的改变而改变,使我们的颈椎下面都得到支撑而不易落枕。硬板床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而舒适有效的睡眠对于防止耳石脱落非常重要。
6.复位后要定期复诊。医生根据复查情况可以确定耳石是否已经完全复位。尤其那些仍有在头位变动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感觉的人,更是应该尽早复诊,这种情况往往是还有少量的耳石碎屑藏在少见的地方,还需继续复位治疗。
7.老是头昏怎么办?部分患者复位成功后旋转感消失,但会持续一段时间(3—15 天)的头昏、不稳感觉,这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复所致,不必紧张。保证睡眠,适当走动,这样有助于前庭功能尽快康复。
8.如果再次复发眩晕怎么办?可以先服用药物控制症状,严重时可在附近医疗机构肌注止晕针,然后争取尽早复诊,再次行耳石复位治疗。
1.《协和蒋子栋:年轻人长期低头玩手机易引发“耳石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协和蒋子栋:年轻人长期低头玩手机易引发“耳石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9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