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额返利无法实现
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二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三健康需求无法满足
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
四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机构及参与人员的上述行为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非法集资应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链接>>>
盘点十大“坑老”保健品消费陷阱
必须提醒咱爸妈!
陷阱一:野医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声称某种治病方法别人没有,只有自己有。之后,他们发放一些免费小册子,重点介绍自己的“祖传秘方”。结果,一些老年人便在试试看的心理驱使下上当受骗了。提示:这些“游医”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就是用一些无毒无害的植物或者番薯、土豆、豆子等食物晒干染色磨粉,然后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明显感到味道特殊,以此掩盖或冲淡部分病症带给人的不适感。这样的骗子经常是走街串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产品也毫无任何保健作用。
陷阱二:广告明星充专家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比如被媒体曝光的“广告神医”胡祖秦、刘洪斌等专职“广告演员”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到现场进行“养生”讲座,进而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轻易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提示:要谨慎对待“老年人讲座”,学会多思考。当无法判断产品真假时,应采取“拖”的方式,不着急购买,避免盲目消费。
陷阱三:夸大功效卖天价
一些不法商家选择在菜市场、集贸市场、公园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谎称自己受医院委托,正在开展一项对老年疾病普查的活动。其间,商家请老年人填写“健康状况普查表”,与他们攀谈,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向老年人推销产品,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提示: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而老年人往往“恨病”,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即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诱骗老人消费。
陷阱四:免费体验藏猫腻
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专家”旗号进行所谓的“义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再进行免费量血压、测血脂等,假称老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顺势推销自己的保健品。有时还会建议老年人先购买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再来做免费问诊。二次问诊时告知病情好转,建议老人接着购买该保健品,如此周而复始。提示:老年人身体不舒服应到正规医院就医,不可听信所谓“专家”的建议,其实他们都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大褂冒充“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老年人应切记“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陷阱五: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孤单寂寞的现实情况,一些不良的营销公司为了牟利,雇用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帮做家务等方式,有目的地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当老人被这种“温情”麻痹后,他们随即以高价推销保健食品,轻松赚取不当利益。提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购买没有效果的保健品,造成财产损失和身体损害。
陷阱六:试吃试用套住你
老年人生活比较节俭,于是一些商家便采用试吃试用的方法向老年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试吃的过程中,他们会派专人跟踪询问试吃情况,从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输宣传自家产品的好处。有的甚至上演“苦情戏”,向老人诉说自己工作的不容易等。面对“态度诚恳”的推销员,心软的老年人往往会有些“愧疚”,再加上认为自己试吃过,没什么不适感觉,于是掏钱购买产品也就变得水到渠成。提示:“试吃试用”是保健品推销商的常见手段。在面对一些紧追不舍的保健品推销员时,老年人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回绝,可以采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与之周旋应对。
陷阱七:名头吹嘘不靠谱
“买保健品国家给补贴,买得越多补贴越多,货到付款不用担心!”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机构或国家补贴项目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就是吃亏了。此外,某些不法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计委”工作人员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帮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提示:曾经有媒体曝光脑力智宝骗局,其中提供被骗信息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所谓的“补贴”这一套路欺骗的,这种骗局很容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对此,一定要加以防范。
陷阱八:打“科技牌”很流行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大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听“名医”讲课。讲座形式虽老套,但打出的产品广告内容不断升级,引入了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等很多时髦概念。如今,打“科技牌”成为保健品会销的新套路。提示: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增强辨别意识。其实,不少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品。
陷阱九:会员优惠暗下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但产品价格可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过来,还能有高额回扣。结果,诱使不少老年人成为会员后,再带朋友过来购买保健品。提示: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往往诱人的利益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陷阱十:饥饿营销不可信
保健品销售商通过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以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洗了脑”。提示:老年人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关于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不要跟风消费。应客观分析问题,学会理性消费。
1.《脑力智宝 【紧急扩散】速速转发给家里老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脑力智宝 【紧急扩散】速速转发给家里老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57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