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第12届北京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润之教授榜上有名。听过张润之课的同学都知道,叫她“名师”绝对名副其实,同学们都说“听她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没有晦涩的理论,也没有繁琐的说教。徜徉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温柔善良的话语,幽默生动的讲解,总给人一种的感觉。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灵活运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课堂互动,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原来的思想政治课也可以很生动。”
新学期伊始,大一思想政治课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座无虚席。“众所周知,张先生在课堂上讲得很好,我们是第一个坚强的。就在选课系统开放后,我们赢了她的课,”坐在前排的几个女孩自豪地告诉记者。
讲台上,一位中年女老师正对着大家微笑。她中等身材,戴着眼镜,卷发散落在肩上,明亮的眼睛似乎能一下子读懂对方的心思。“大家好!我叫张润之。如果我把名字的‘枝’字改成‘枝’,是不是‘润枝’字更便于记忆?”独特的自我介绍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我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17年了。一开始同学听润之姐讲故事,后来听润之阿姨讲故事。现在同学都叫我‘奶奶’,你在听‘奶奶润之’讲故事……”幽默的话语让同学们开怀大笑,大家渐渐对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产生了好感。
"张灿老师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她非常自然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使得理论非常有说服力."“原来思想政治课也可以很生动。”……张润之的课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满分5分的学生,得分超过4.8分。去年几个班的同学给了她4.97的高分。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张润之留校任教。自1999年以来,他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致力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教师经常思考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所以我坚定的按照这个目的去解读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
比如入学适应教育对大一新生来说很重要,因为它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明确自己的定位。为此,张润之设计了“我的大学”这一章,这是课程的绪论。她讲解了北师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了启功先生等名师,并通过回忆她90年代在辅仁校区读书的经历,引发大家对大学意义的思考。
“大学是学习先进知识的地方。在好学校读书,可以让你‘发现自我’。”“现在不是流行说‘主要看气质’吗?相信北师大这个独特的学校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学生们被它陶醉了,听张老师讲校园故事。她在用情感感动人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从价值层面思考问题,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张润之认为,教学作为教师自己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时间,这是教师的职责。17年来,她努力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贯彻到整个课堂,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她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中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201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所有这些荣誉反映了她的使命,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
“聚焦教学”让师生产生亲密感
"请拿出手机,扫描大屏幕上的二维码."话音刚落,学生们举起手机,打开微信“扫”了一下,一个名为“木多思香”的微信官方账号映入眼帘。如今,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不再被老师视为“心脏病”。相反,手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绝对不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此,张润之积极组织教辅团队开发“木铎丝香”微信公众平台。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用微信号提问,助教可以在线做后台处理。老师可以上课回答,也可以课后回答,微信官方账号可以同步推送,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微信官方账号还设置了师生对、微调查、微书等栏目,丰富了教学内容。她还组织团队开展“插画”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吸收学生话语中的有益因素,将“基础课”教材以图文形式改编,推至微信平台。第一次推送就获得了5万多的阅读量,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一直是张润之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改革它。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大多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体现。“针对这种情况,我加强了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对他们实施分层、集中的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延伸相结合。”
每个学期,她都会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访谈、建立课堂学习档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和思想困惑。,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她逐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体系”、“面向少数民族的课后交流体系”和“面向优秀学生的领导团队培养体系”三级教学体系。
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偏见,但张润之课改后,态度转了180度,理科生小王就是代表之一。“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张老师因材施教。突然觉得思想政治课一点都不枯燥。相反,我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交流,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
“聚焦教学”使师生关系紧密,师生面对面。很多同学毕业很多年后都会和张润之保持联系。他们说张老师也是老师,也是朋友,这是他们大学四年的温馨回忆。张润之申报的教改项目也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优先推进计划,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
任中的思想政治课改革任重道远,她一直在努力推进。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我的责任”
萧肃是张润之领导的研究生。说起她的导师,她总是真诚地说:“张老师是个女强人,无论是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还是家庭生活,她总能做得很好。每当看到她,我就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着我,鼓励我努力学习,一点也不敢放松。”
正如萧肃所说,很长一段时间,张润之在科研道路上从未止步。"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她知道扎实的知识可以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怀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她决心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播者和实践者。
近年来,张润之主持了省、中央部委委托的10多个项目,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北京高校优秀德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北京高校著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这些荣誉都是她勤奋追求和务实创新的结果。
张润志也是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师资队伍专家,北京干部教育网络课程教师等。,积极为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相关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宣扬这个理论是我的责任。我想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她多次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讲课,向大学生讲解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小时代”,同时不忘社会的“大格局”,关心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怀着育人的梦想,追求信仰的人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张润芝总是以特殊的亲和力关心学生,像春风和雨一样安静,让思想政治课的大树茁壮成长。
1.《思政课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思政课,让同学们争相竞抢,一座难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思政课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思政课,让同学们争相竞抢,一座难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73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