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11年后,妻子再也没有和丈夫回过娘家,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真名。在多次被丈夫殴打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丈夫是潜逃多年的杀人逃犯。3日,记者从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获悉,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7月29日,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万柏林派出所一家面馆老板娘来到派出所报案,称其女员工小李经常遭受家暴。
小李,山西运城人,十几年前来到太原打工。2007年底,她遇到了丈夫“刘崧”,并在第二年生下了儿子,但他们从未获得结婚证,多年来,丈夫也从未带她回过丈夫家。“刘崧”解释说,他的家乡在山西省武乡县,他的父母从小就去世了,没有亲戚朋友。
小李反映老公脾气不好,很容易打自己。她反抗了一点,但是她丈夫更努力的反抗,威胁说如果她不听话就杀了她。小李吓得根本不敢报警。他向热情的老板娘投诉,却没想到老板娘竟然在派出所“告”了。
当警察问及“刘崧”的职业时,小李说,她丈夫打了十几年的零工,手艺不错,但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有一次,“刘崧”有机会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丰厚的工作,但当雇主要求他登记身份证时,“刘崧”以身份证丢失为由拒绝了。
一连串的情况引起了警方的警惕。那天晚上11点左右,当刘崧来接他妻子时,警察控制了他。
当被警方询问时,“刘崧”坚称自己是山西省武乡县莫奎乡上北台村人,但警方从户籍信息中找不到相应信息。警方要求“刘崧”说出他父母或兄弟朋友的名字,并联系当地警方了解到上北台村没有姓刘的人。
“刘崧”的反常加强了警方的判断。经过进一步调查,“刘崧”最终供认,他的真名是刘某某,49岁,山西省左权县石霞乡蒋家村人。2007年7月28日14时,因怀疑爱人沈与他人有染,持刀砍死沈,逃之夭夭。他在网上被左权警方通缉,在逃11年。
目前,刘某某已在左权移交警方。
延伸阅读家暴施暴者靠什么控制人心?“家暴之后,他哭得像个孩子,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愧疚。我安慰他,向他道歉。”
■来访者小悠,被家暴虐待的全职妈妈。
■朱晓辉,辅导员,国家二级辅导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
来访者说日子似乎又回到了过去。在宝宝出生之前,他真的没有再碰过我的手指。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我渐渐失去了自由。范晓说他太爱我了,担心我的健康,并让我在分娩期间不要看手机或看风。从那以后,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转眼孩子三个月了,我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走出家门。
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就约了一个朋友出去吃饭。当我高高兴兴回家的时候,等待我的是第二次家暴。
讽刺的是,家暴结束后,他哭得像个孩子一样,不停的给我哭诉,说他在外面多辛苦,我又怎么没注意到他。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内疚。我安慰他,向他道歉。
可能是因为我以。这场风暴连第三个人都没惊动,就这么平息了。但仅仅一个星期后,第三次家暴发生了,只是因为我在吃饭的时候抱怨,“我每天都吃这些菜,吃腻了。”迎接我的仍然是横扫的拳头和恶毒的咒骂。
一天后,他再次向我道歉,乞求我的原谅,并承诺他会改过自新。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种情节被反复上演。而我其实每次都选择了相信和原谅,换来的只是几天甜蜜快乐的时光,因为用不了多久他又会发芽。
两年了,我的心已经麻木,只剩下悲伤和恐惧...除了对范晓彻底失望之外,我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更加绝望。为什么我不能离开这个“笼子”?
咨询师说除了对“温柔”的施暴者有感情之外,小悠觉得自己逃不出“牢笼”,这也反映了家庭暴力问题中的其他典型原因——家庭暴力通常伴随着“社会孤立”。
小尤提到,生完孩子后,她的丈夫范晓要求她在分娩期间不要看手机和看风,这实际上严格限制了受害者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受害者被剥夺了自由时间,不允许外出工作,甚至不允许按自己的需要消费。长此以往,受害者会在客观上被孤立无助,同时会认为自己真的“孤立无助”,觉得自己被抛弃,认为自己注定无法被拯救。
虽然男性受害者为数不多,但生活在家暴阴影下的主体仍然是女性。很多施暴者经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表现出比受害者“更有良心”、“为家庭付出更多”,利用妻子的同情和舆论,让妻子无法离开他。这也是为什么小悠在经历了第三次家暴后,一开始感到愧疚,反过来安慰范晓,向他道歉的原因。
来访者说曾经的范晓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灰暗的人生。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初中的时候父母离异。之后我爸高中三年没来看我。可能在他心里,我女儿根本不存在。
但很奇怪的是,我爸高中毕业后突然拿出一笔钱,说是省下来给我留学用的。我有点感动,觉得他是想弥补对我的亏欠,但不知怎么的,我心里立刻冒出了另一个念头——他送我出国,也许只是为了摆脱我的“包袱”。
出国后没想到课业这么重,比国内高三还要夸张。英语的学习环境让我很不舒服。我仍然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所有的学生都能和侃侃教授交谈,但我张口结舌。我回到住处,痛哭流涕。身在异国,最难的是孤独。即使难过,也没有亲人朋友可以倾诉。
就在这时,阳光帅气的范晓出现了。他是我同学,只比我大一岁,性格沉稳内敛。和我不一样,他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生活细心,会照顾人。自然,我们相爱了,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甜蜜的一年。
毕业后,回国领证,我们成了大家羡慕的恩爱夫妻。不到半年后,我怀孕了。在他的坚持下,我从公司辞职回家安心休息。他在家安排所有的费用和事务。此时的我就像童话里的公主,无法预见这是噩梦的开始...
咨询师说问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开”,只看到了家暴的表象,却忽略了家暴的真正控制。暴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它往往伴随着言语上的侮辱和情感上的攻击,会极大地伤害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悠提到范晓在打她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侮辱和诅咒她,说她是世界上最大的“包袱”,只有他愿意容忍她这个“蛀虫”。事实上,这种诅咒强烈地唤醒了小游年轻时怀疑父亲把她当成“负担”的记忆,而范晓不断的贬低和嘲讽使她感到焦虑和犹豫,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地位,从而增加了她对范晓的依赖和自我否定。就像温水煮青蛙。久而久之,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逃离这段婚姻。小悠没有意识到的是,不是她无能,而是她在家暴的“控制”核心中,受到了“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是家庭暴力控制核心的主要表现之一。有时行为人会要求被害人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提出不能完成的标准,然后用侮辱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让被害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受害者失去信心时,施暴者会反过来给予鼓励,受害者会觉得自己只是因为做得不够好而被否定,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就会得到回报。
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和特殊性使得受害者几乎不可能接受他人的被动援助。几乎所有获救的人都主动寻求帮助。小优来到诊室,终于向外界伸出了援助之手。
经过清理,小优逐渐消除了“无能”和“自卑”的想法,积极获得家人、朋友和政府救助机构的帮助,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最后建议,所有人都不要在婚姻中轻易放弃工作,拥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权。多交朋友,保持社交;警惕家庭中的精神堕落和侮辱;不赞同家暴。遇到家庭暴力,请求助专业救援机构;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走出家暴阴影。
1.《家暴11年 家暴案牵出杀人犯:妻子11年竟不知丈夫真名 从未见过婆家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家暴11年 家暴案牵出杀人犯:妻子11年竟不知丈夫真名 从未见过婆家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1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