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保存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唐朝著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墨宝。唐太宗在太原起兵前,曾到晋祠祭拜,祈求唐叔虞神灵保佑。唐朝建立后,唐太宗率群臣游晋祠时不禁触景生情,欣然命笔,“树碑制文,亲书之名”,撰制了《晋祠之铭并序》碑文。
唐太宗与太原城的缘分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正好是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奢侈淫乱,农民起义到处发生,为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活动于今蒙古地区的突厥趁机南下,隋炀帝任命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前往镇压起义军。当时太原是山西河东地区的首府,李世民就这样随父亲李渊来到了太原。当时李世民年仅16岁,从此,他在太原度过了两年美好的时光,人称太原公子。
李世民在太原期间,隋朝更加腐败,农民起义也进一步发展,以致形成了燎原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想镇压起义已不可能,鉴于此,李渊、李世民父子也决定起兵,推翻隋朝的统治,经过半年的征战,李渊、李世民攻克隋都长安,建立了唐朝。之后,又经过几年征战,新生的唐朝逐渐安定下来,到李世民即位以后,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十六年(642年)二月,唐太宗欲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消息传出后,太原地区的一些僧道和老人们,趁机到长安请唐太宗封禅后,顺便临幸太原,唐太宗当即应允,并说“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下,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惑冀与公等相见。”这次预定的封禅,因天象不吉利没有成行,顺利游太原的打算也就不能实现了。不过,唐太宗为此事特意发出了一封《存问并州父老玺书》以表达当时的心情,玺书中追述了与太原地区的“英雄”“贤人”共同取得起义的成功,表达了对太原地区的怀恋,说“汉祖悲歌,尝思丰沛;晋皇吟咏,唯在温泉(今河南温县),此人情也。”因此,他对太原时常是“引领北望,感慕兼深”,最后又寄语了深情的叮嘱“父老宜约勤乡党,教导后生。亲疏子弟,务在忠孝。必使风俗敦厚,异于他乡。副朕此怀,光示远迩。使旌表闾,书名竹帛,岂不美哉!”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取得胜利后,班师返回。年底,唐太宗率众从定州过太行山到达太原。这时的唐太宗有着难得的清净,“对此留余想,超然离俗尘。”他留在太原过春节,除夕之夜,吕群臣守岁,并题诗一首“四时运灰琯(当时占气候的器具),一旦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诗中敏感于岁月的流逝,看到早春的来临,迎接一年的希望。
此碑开创我国行书上碑的先河
唐太宗率群臣游晋祠时,题写下了《晋祠之铭并序》。整篇序文1003字,为骈俪体,铭文200字,为四言体,共计1203字。28行,每行44-50字不等。行文铿锵上口,纵横自如,引论古今,富有哲理。字体为行草,仿王羲之书法。隽永娟秀,飘逸洒脱。此碑一出,即制成拓片,广为流传。当时李世民还将其拓片作为珍贵礼物馈赠外宾。
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唐太宗长于书法,其亲书碑文最佳者有二:一为《温泉铭》,石刻今已不存,清代从敦煌石室中发现唐人拓本,现存法国巴黎,难得一见;另一个就是《晋祠之铭并序》。原碑在清初开始剥落,许多字迹模糊不清。当时曾庸工“刻而深之”,结果导致许多字“骨力形势俱失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太原知县周宽与晋祠绅士杨二酉花重金购得早期完整拓片,请长于书法的杨堉摹钩旧拓上石,刻成新碑,现两块碑均保存于晋祠博物馆贞观宝翰亭内。
关于《晋祠之铭并序》的艺术价值,有人认为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此说未必准确,但它确实不失为行书上品。它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的先河,清人齐翀曾评价“其书气象函盖,骨骼雄奇,盖俨然开创规模也。”碑额飞白(汉字的一种书体),笔势飞举而字画中空,相传东汉蔡邕所制。“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9字,笔力遒劲,神气浑伦,文中有39个“之”字书写风格无一雷同,展示了唐太宗的书法造诣。
全文展现唐太宗治国思想
碑文除书法价值外,亦是研究唐太宗治国思想的重要史料,《晋祠之铭并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宗周政治,总结唐叔虞建国的史迹,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其大体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首先,提出“兴邦建国”,必须亲信贵族,以作辅弼;“分圭锡社”也要给予采邑,来把握军政要点。“非亲无以隆基,非德无以启化。”认为不亲信贵族,没有亲属的辅佐,就不能巩固社稷,不施仁政就不能争取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第二,他赞美了唐叔虞的功德“承文继武,经仁纬义”,称其不愧为周室栋梁,晋国先祖。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晋祠建筑和山光水色“悬崖百尺,蔽日亏红,绝岭千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绛雪,皎冬夏之光。”描写晋祠建筑的雄伟高大、富丽堂皇,“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意思是指蓬莱和昆阆是神仙美景,可与晋祠胜境相比,还稍有逊色。至于月烛星桥,流光溢彩,更像在人间仙境了。李世民对晋祠建筑的描写,虽然是采取的浪漫主义的富有诗意的手法,但同时也说明唐时的晋祠已经相当壮观了。
第三,揭发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以至神人共怒,四海腾波。他的父亲李渊顺天应民,得到拥护,从而统一了中国。
最后,他写到“虽膺籙受图,彰于天命;而克昌洪业,实赖神功”,唐室政权固然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而兴旺发达,确是神功。为此,以“日月有穷,英声不匮。天地可极,神威靡坠”的夸张语气,来报答唐叔虞神恩。结尾并祝“万代千龄,芳猷永嗣”,用此期望唐室天下千秋永固。
总之,文章赞扬贤德为治,推崇济世惠民,这与贞观时期安人定国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1.《横天未必朋元恶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横天未必朋元恶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3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