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心脏病学家罗森鲍姆总结了一组健康人的心电图特征,分析了室性早搏的机制。他认为这种早搏与器质性心脏病无关,起源于右心室心肌。这种早搏被称为罗森鲍姆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1)正面向下至测量环,电轴略向右,多在+60° ~+120°之间,类似左后支传导阻滞;
②导联ii、III、aVF常为垂直QrS波,导联I为小r或rS型;
③胸导联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但与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的是,QRS波的初始向量是向前的,运行缓慢;与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横向测量环逆时针运行。
[发生机制]
从这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模式可以推断,它起源于右前壁,靠近室间隔。室性早搏发生时,室间隔的去极化序列从分布在左前支的心肌开始,因此其心电图类似于左后支阻滞模式。由于心电向量环的起始部分运行非常缓慢,推测这种室性早搏并非起源于浦肯野纤维网,而是起源于右心室心肌,这种类型的室性早搏可能是正常心脏右心室前乳头肌的机械活动引起的。
[临床意义]
这种室性早搏是健康人特有的。可根据心电图特征进行诊断,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一般不需要治疗。
图1罗森鲍姆室性早搏
患者为30岁男性,心电图正常,表现为室性早搏,QRS轴+85°,胸导联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联II、III、avF are波直立高亢,提示该室早发源于心脏底部附近的右心室。
1.《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Rosenbaum 室性早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Rosenbaum 室性早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2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