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献血者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护士献血的时候总是劝我们捐400 ml。在中国大陆,献血有三种选择: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献血量好像只有一点区别。许多人认为一次献血过多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献血量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护士姐妹通常会推荐健康献血者献血400 ml?
-在法律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献血者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确立了400毫升献血的合法性。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欧美国家,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献血,每次献血量为450-500毫升;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缅甸等亚洲国家也是每次采集300毫升以上的血液,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目前我国港澳台地区也实行400 ml献血。
从献血者的角度来看
一次献血400 ml,对身体无害。根据人体血液的分布和体积,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体重超过50 kg的成年人,血液约4000 ml,一次捐献400 ml仅占总血量的10%。献血后恢复快,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相反,研究表明,一次献血400 ml,可以更好的触动体内的调节系统,促进肝脏、脾脏等器官暂时储存的血液释放参与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再生,有利于新陈代谢。其实一次献血200毫升和400毫升没有区别。对献血者来说只是多了一点勇气和信心。
-从血液的角度来看-
-400毫升血液有利于临床输血的安全-
目前输血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输血量不变的情况下,血液来自一个以上的人更危险,多次输血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因为血液也是同种异体组织的一种,如果一个人输了别人的血,会引起一些免疫反应,比如HLA同种免疫引起的发热,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浆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等等。通常失血患者使用的临床用血一次在400 ml以上。如果每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受血者的血源和过敏原数量将减少一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减少一半,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将减少一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的影响
——献血400毫升有利于——
-血液成分的分离、制备、储存和使用-
输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临床上有些病人需要的不是全血,而是血液的某种成分。现代输血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因此,血站除了鼓励献血者按成分献血外,还会将献血者捐献的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按照输血要求输送给需要的患者。
因此,一次献血400毫升有利于血液成分的分离和制备,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含量高,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也降低了患者输血前血液交叉配血的治疗成本。
因此,一次献血400 ml,不仅可以刺激献血者的骨髓等造血器官维持旺盛的造血功能,对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也有较大的意义。
献血200CC和400CC有什么区别?
声明:所有内容均来自原创作品和网络摘录,版权归创作者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他们不是为了商业目的。如果涉及版权纠纷,请通知我们删除。谢谢你。
咨询电话:
1.《200cc 献血的200CC和400CC有什么区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0cc 献血的200CC和400CC有什么区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2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