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独特的理念、智慧、包容和魅力,增添了中国人的自信和骄傲。
浙江地名文化历史悠久。从相关保护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到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镇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铭记这片土地的前世,它们也将成为推动浙江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促进农村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记录历史、承载乡愁的地名,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省民政、住建部、文化、旅游、文物五部门于2015年4月正式发文开展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去年,由1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全省各地上报的140多处地名文化遗产进行了鉴定和核实。
杭州余杭街、绍兴乔峰镇、曲江颍川村、清远大吉古村落……近日,20个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镇、古村落名单正式公布。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答案早就藏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古代地名里了。
每个地名都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
“我们居住的土地从哪里来,有什么样的故事?”
有时候,住在余杭街南门的“老余杭”钱峰,走在自家门口的古街上,看到巍峨的大禹塑像高高地立在中央广场,或者绕过街上的一口古井,踩着斑驳的青石板,走上飘扬在京杭大运河上的通济桥,心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但比起“街”,30岁的他更习惯于称家乡为“古镇”。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虽然这里的行政区划和辖区发生了几次变化,但“余杭”这个词一直保留着,成为许多余杭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家乡名字。
“余杭是水上交通文化的象征,‘余’是由大榭的‘余’字演变而来。”参与此次考察的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张跃曦实地考察发现,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余杭街,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建县以来,一直是余杭县的县城。
后来虽然民间有“夏禹东去周舍登陆”的说法,所以取名为“余杭”,但《二十五史》等正史保持了余杭县的名称不变。公元4500年,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李道元在《水经注》中写下一句话——“北渡余杭,东进大海”。
在张跃曦看来,无论是整个水系的保护,还是堤防工程的建设,还是港口码头文化的保存,余杭自古以来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特别是其境内的东条河改造后流入太湖,对杭州市的防洪意义重大,是浙江水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区域。这里地名和文化融为一体,“千年古镇”可谓名副其实。
人活在土地里,土地是人传播的。在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土地之间总是存在着复杂的情感因素。渐渐地,地名文化不仅成为“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人们寻找优秀传统文化的坐标。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衢州市曲江区高家镇颍川村的“杨炯巡”祭祀,是全村一年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活动现场,身着古装的巡逻队成员沿着杨炯的巡逻路线行走,巡逻路线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19点..在鞭炮声和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颍川人虔诚地悼念着据说在为百姓祈雨时牺牲的县长杨炯,让村子的名字熠熠生辉。
据《旧唐书》记载,“颍川如意第一年分龙丘之县,西有犯罪流。陈原是本地人,因以为郡名,故另留一个刑名,改名叫颍川。”它的意思是“满”,从那以后就一直在使用。颍川是唐代的县令,是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和南宋的杨万里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时至今日,村内的古石桥、古码头、古井、杨炯寺、古墓葬等历史遗迹仍保存完好。它是一个传统的村庄,有着简单的民俗和悠久的古老含义。
这样地名就转化为分布在历史长河中的集体记忆,共同构筑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明。
那段记忆千百次依然美好
翻看《浙江省古镇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评价标准》列表,可以看到每个地名的评价按照时效性、稀有性、纪念性、亲和力、吸引力分为6个评分项目,总分110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准是每个地名产生的时间和其集镇或聚落形成的时间,必须是1000年以上。
「在整个检讨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双千年』的标准。可以说第一批一万年古镇名和一万年村名含金量都很高。”省民政厅副厅长罗伟鸿说,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像乌镇和年巴都这样的著名古镇没有入选。原因是他们今天的专名不符合“双千年”标准。
乌镇位于桐乡的北端,因其独特的江南环境,近年来受到游客的青睐。但地名“乌镇”却因为使用了几千年而未能入选。据记载,乌镇古称,相传春秋时吴将过境,吴在此守军,以备越战。《元丰九元志》卷五:婺城县有“吴敦镇”。1950年,吴、清两镇合并,称乌镇。
另一个遗憾落选的古地名是长兴四安镇。“思安”本来叫“思安”。在历史上,该镇周围有城墙,有四个门:长安,吉安,广安和易安,因此得名。相传朱元璋皇帝在位时,军事家刘伯温一路视察这座荷叶状的小城,视其为风水宝地。为了使当地更有利,减轻当时的水灾,他在“四”字上只加了三水,“四安”这个名字从此沿用,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与这些因历史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古代地名不同,更令人遗憾的是,地名建设存在‘大、外来、奇、重’四个奇怪的方面。”罗伟鸿说,地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体现了中国儿女的“爱”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浙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名文化遗产众多。著名而深刻的地名记录了浙江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地方在城市开发建设、乡镇区划调整或村庄规模调整过程中,随意更改了古镇、村庄或街道的名称。本次审查的目的是保护这些珍贵的地名文化,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保留这些体现中国文化“根”和“魂”的美丽地名。
有种气质诠释着国家美好的未来
冬天的下午,阳光温暖明媚。浦江松溪村,一个始于宋代的淳朴村落,在浙中盆地一个狭窄的山谷里,听着溪水的潺潺声,看着万物发芽,是那么的安稳。
唯一热闹的地方是村里的文化馆。这一天,文化村委会邵特地邀请80岁的浦江剪纸传人吴善增,在寒假里到家里教孩子们古老的浦江剪纸艺术。一个手,一个剪,一个“春”字,出现在大家面前,引来掌声。
“村民每月定期接受书画或剪纸艺术培训,春节组织成员给村民写春联。这是村里屯溪社的传统,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停止过。”邵说,松溪村自古以来就有农耕、读书和传宗接代的传统。清康熙年间,松溪诗社成立,组织村民泼墨唱反调。300年来都是那么优雅迷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松溪社在该村重建,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教育功能。
2006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松溪村成为浦江县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村;2014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屯溪也在其中;现在,松溪村已成功入选我省首批千年古村名单...这一切,在村党支部书记徐荣元看来,不仅是莫大的鼓舞,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村里未来的发展道路。
“屯溪村现在没有工业企业,人少地少,没有发展农业的基础。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这种古雅的气质和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建筑。”许荣源说,这两年来,周末和节假日来松溪观光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仅今年春节期间,该村的平均游客人数就达到了1万人。
因此,去年上半年,该村引进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对该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今年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古村落不仅要恋家,还要让村民挣钱,得到实惠。”从他自信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年古村大步流星的脚步声。
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所代表的古村镇的发展。因此,根据每个入选古村镇的实际情况,旅游、文化保护等领域的专家也为他们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如金华市区小顺镇,拥有城隍庙、阎祠堂等历史建筑,孝园、牌坊等孝文化载体,迎春花文化遗产,可以加强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明确孝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孝文化内涵,依托现有旅游区发展亲子旅游。
对于有着近1600年历史的江山青羊村来说,可以整合江郎山的整个世界自然遗产发展旅游业,依靠毛泽东思想做大地名文化文章,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据悉,有关部门将继续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的分类、归类、认定、保护和挖掘工作,把浙江地名的故事讲好,推动浙江“两美”建设。
1.《绍兴光阴的故事 这些千年地名从何而来?听听它们诉说光阴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绍兴光阴的故事 这些千年地名从何而来?听听它们诉说光阴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1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