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九江男子剧烈运动后喝冰饮死于“肺爆”。
所谓“炸肺”,真的是从网上来的。
《旬阳晚报》整篇报道都没有提到“炸肺”这个词,是最先报道这个消息的。
总体来说,浔阳晚报的报道还是比较“严肃”的,大致是说2019年7月17日晚,当地一位48岁的男子打球后去宵夜摊前要了一瓶矿泉水。只喝了一半的水,就突然摔倒在地,虽然经过旁观者和120急救人员治疗后死亡。
记者采访的当地医院医生推测,该男子应该死于心脏性猝死。
“炸肺”的说法是朋友圈的“评论”。
一个与医学和疾病完全相关的错误概念,“炸肺”
有人说“炸肺”是民间说法。
汉语里有一句话叫“怒火中烧”,大概意思是人在气急的时候会感到呼吸困难,形容极度愤怒。
这样看来,“炸肺”这种夸张的说法似乎没有错。
但网上流传的“炸肺”似乎另有含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煎肺”词条,“煎肺”的意思是【俗话说“煎肺”是指剧烈运动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体内器官处于比平时热得多的“高烧”状态。这时,如果喝凉水,喉咙、食道、胃等器官在寒冷的情况下会急剧收缩,使人感到不适。】
也就是说,甚至根据网络上的说法,“炸肺”是指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引起的一种不适,与“肺”无关。
当然,百度立即跟进了与肺爆无关的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这一不合逻辑的句子:
【跑步后立即喝水会降低血液浓度。如果你喝太多的水,你的血压会下降,这会增加你的心脏负荷。如果你在运动时出汗,你体内的盐就会流失。多喝水会稀释盐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盐分,造成“水中毒”】。
总之,“炸肺”完全没有医学背景,是一句与任何医学概念和疾病无关的废话。
运动时可以喝凉水吗?
相关报道,在用受访医生的话反驳“炸肺”的同时,一致指出“运动后不能喝冷(冰)饮料”。
有些医生甚至说“运动后不要立即大量饮水”,否则会造成包括心源性猝死和“水中毒”在内的各种健康危害。
运动前后,运动期间,也就是运动期间不能喝冷(冰)饮料是真的吗?
倒着说!
喝冷(冰)饮料当然是指夏天的高温。
大量研究表明,夏季高温和/或高湿度的围运动期饮用冷(冰)饮料不仅无害,而且有利于降低核心体温,甚至增强运动能力。
众所周知,大量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有巨大的散热压力,进一步加大散热压力,会破坏人体的热平衡,导致核心体温升高;核心体温甚至像野马一样不受控制地升高,导致中暑(最严重的中暑)。
研究发现,在表观温度指数中(见答案前面的文章),为什么夏天喝水会大汗淋漓?)在32℃以上的环境下长期剧烈运动,核心体温会上升到38℃-40℃之间。
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疲劳,也就是所谓的热疲劳与核心体温升高有关,而这种热疲劳也会直接影响运动能力——所有关注足球比赛的网友都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运动员在夏季高温下的职业足球场上特别容易疲劳。
也就是说,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的最大压力来自于破坏身体热平衡的压力,而不是肌肉疲劳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保持人体处于良好的水合状态(不脱水)是避免人体热平衡失衡和热相关疾病(即中暑)的首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保证充足的供水,就可以预防热相关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致命的热诱导疾病(体温超过40℃阈值的重症中暑)。
除了保证水和电解质的补充外,大量研究发现补水的温度也有显著影响。
例如,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一组健康受试者在两组高温环境下60分钟的剧烈运动中随机饮用4℃冷水和22℃室温水,测量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核心体温,然后分别接受从卧推到疲劳、立定跳远、骑车到力竭的运动能力测试。
结果:虽然饮用冷水与饮用室温水相比,对运动能力无统计学意义;但饮用冷水可显著延缓核心体温上升约1次(15分钟),同时显著降低核心体温上升程度(冷水上升0.83℃,室温水上升1.13℃)。
在其他实验中,虽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冷水(冰)有助于降低核心体温的升高或提高运动成绩。
值得强调的是,在所有的研究中,没有一个研究者曾经担心和测试过冷水(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大量的实践(运动员在夏季高温条件下,通常在专业运动场喝冷水甚至冰水,从正在进行的中超联赛可以看出)证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喝冷(冰)水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研究人员甚至在-1℃使用“冰沙”,他们不会担心和讨论冷水的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证据证明运动时喝冷水对健康的危害是不需要担心的。
因此,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后喝冰饮料会造成各种健康危害。
运动完不能马上喝水吗?
夏天,人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剧烈运动,为了减掉大量运动产生的热量,会大量出汗,会出现“汗流浃背”的场景。
只有汗液在皮肤表面完全蒸发,才会带走最多的热量,散热效率最高。“汗如注”实际上是导致大量的汗水白白流失,所以实际出汗量远远超过实际散热量,会造成大量脱水,直接体现在减肥上。
以马拉松跑为例。马拉松后,即使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员也会瘦十几斤;即使是在目前夏季几个月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中超比赛中,大部分球员一场比赛下来都会掉3、2公斤。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一直喝水就是这种情况。
对于夏季高温下的长期高强度运动,相关机构一般建议运动员赛前喝1000ml左右的水,运动时每小时喝600-1000ml的水(最大胃排出速率空为每小时1000-1500ml,高温环境和冷饮会抑制胃排出空。每小时600~1000 ml接近最大胃排出速率空。运动后还需要继续喝水,尽快补充体液流失,纠正脱水,恢复身体状态。
所以说运动后不能马上喝水也是不对的。
大量出汗后喝水锻炼很讲究,谨防“水中毒”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温条件下,尤其是湿度大、出汗多的情况下,运动期间应补充含有相对平衡电解质的饮料。
这是因为汗腺结构相对简单,没有肾小球那么好的电解质重吸收能力。在剧烈的热负荷和大量出汗的情况下,钠离子不能及时被吸收回来,会通过汗液大量流失。
如果运动后很快喝了大量无电介质的水,只加水不加电解质,会造成血液明显稀释,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当低钠血症引起临床症状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中毒”。
严重的“水中毒”会导致脑水肿甚至死亡。
这种运动后的“水中毒”,是人最常见的水中毒。
在没有钠流失、肾脏健康的人群中,单纯多喝水是不可能发生饮水中毒的。
旬阳人的死和半瓶冰矿泉水没有关系
网上流传的那个死于“炸肺”的旬阳男子,在踢足球后,准备吃饭前,死于普通心源性猝死。
医学上,心源性猝死是以“心脏病伴心脏骤停”+“触发因素”的模式发生的。
换句话说,每一个先突发心脏骤停的不幸者,都有一颗随时“打击”的心;然后,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发生了心脏骤停。
而且,目前“触发因素”并不是心脏骤停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有些心脏骤停是“无缘无故”自发的。
即使有“触发因素”,也不一定和心脏骤停有必然的关系;因为人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无数次“触发因素”的考验,哪一次会触发具有潜在打击“意识”的心去真正打击?
往往是随机的。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触发因素视为直接原因。而且我们总是尽力去发现,一些在时间上有关联的事件,被植入了猝死的原因,让人对猝死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心源性猝死并不少见。对于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真正原因,有一半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形式结束生命;在因非冠心病而心脏性猝死的年轻人中,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是大约一半人的第一种心脏病——他们以前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
就新闻中48岁的旬阳男子而言,猝死的真正原因是冠心病;在猝死前踢足球,喝半瓶冰矿泉水,甚至不是导火索。
1.《剧烈运动后体温会升高吗 辟谣!剧烈运动后不能喝冷饮,否则会“炸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剧烈运动后体温会升高吗 辟谣!剧烈运动后不能喝冷饮,否则会“炸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87804.html